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
允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
乾隆即位,允礼任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由于身体较弱,乾隆帝命其在私邸中办事,隔几天进宫一次即可,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照顾。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元年因事罢双俸,三年二月薨。
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继子。因允礼彼时年幼未参与康熙晚期夺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1697年3月24日),母纯裕勤妃陈氏,汉族,二等侍卫陈希阂之女,康熙三十三年入宫,为宫女。康熙五十七年册勤嫔。雍正四年尊为皇考勤妃。
由于清圣祖非常重视诸皇子的教育,既要他们练习满汉文书法,熟悉经书,又要求他们精于骑射,所以出身皇家的允礼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满汉文教育。允礼幼从学沈德潜,豁达适体。他早年纵情山水,不参与皇权之争,聪明持重。又工书法,善诗词,好游学,所刻书雕甚是精美。专心研究藏传佛教经书并组织翻译藏文名著,曾选编刻印《古文约选》。他一生笔耕不辍,与当时文坛、诗坛威望甚高的方苞、沈德潜等也有颇多交往。胤礼从康熙四十四年,九岁开始随驾巡幸,至康熙谢世无封。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五月二十七日,雍正命“以果郡王署右翼前锋统领”。隶属前锋营。七月初六日,着果郡王允礼管理正黄旗蒙古都统事务。七月二十七日,着果郡王允礼管理镶蓝旗汉军都统事务。如此,胤礼兼任两个旗的都统事务。九月三十日,雍正赐胤礼白银一万两。
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十七日,伊尔拜革职,胤礼正式出任镶蓝旗汉军都统。五月初八日,雍正谕:“以果郡王允礼管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仍兼管镶蓝旗汉军都统。”八月初八日祭大社大稷,胤礼往替皇帝行礼。初九日,胤礼代皇帝祭孔。八月二十七日,雍正谕宗人府:“着加怡亲王俸银一万两,果郡王着照亲王给与俸银俸米。”
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胤礼奉旨监管镶蓝旗蒙古都统。七月初八日,雍正帝命康亲王崇安和胤礼负责稽查国子监事务。
雍正六年(1728年)二月初五日,晋为和硕果亲王。至此,正黄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和镶蓝旗蒙古都统四职,由胤礼一人兼任。
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十一日,奉命管理工部事务。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二十八日,命胤礼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十一日,命胤礼管理宗人府事。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奉旨远行泰宁(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会见格桑嘉措。
雍正十三年(1735年)藏历的正月初一日(藏历春节),西藏地方政府在泰宁惠远寺举办宴会,宴请胤礼、章嘉。宴毕,胤礼向格桑嘉措宣旨。闰四月初一日回京后,胤礼向雍正汇报泰宁之行。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二十五日,雍正命胤礼携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雍正帝去世前,允礼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入受顾命。
乾隆元年九月十二日,胤礼生母加徽号,九月十三日,“永赐与亲王双俸……”。九月二十日,因“庄亲王、果亲王便殿赐坐时俱行拜礼,朕心深为不安……皆圣祖仁皇帝之子,大行皇帝之弟,于朕为叔。行辈甚尊,岂可常行拜礼于朕前乎……”命胤禄、胤礼在便殿召见免除叩拜之礼。
九月二十一日,胤礼上书建议制定《侵盗钱粮罪例》。十月初四日,命胤礼总理宗人府事务。十月十八日,命胤礼打理刑部。此间,约在乾隆元年十一月,患脚疾。
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十二日,胤礼书成《世宗宪皇帝上谕》有功。乾隆三年二月初二日(1738年3月21日),胤礼去世。年四十二岁。二月初三日,大阿哥永璜前往奉命穿孝。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胤礼加祭一次。谥曰“毅”。葬于易州上岳各庄。
后以乾隆幼弟弘曕为子袭和硕果亲王。雍正十一年修“玉牒”:“第六子弘曕,雍正十一年癸丑六月十一日亥时,谦嫔刘氏出。”乾隆三年二月,四十二岁正当壮年的允礼遽尔病逝,果亲王爵位悬虚,乾隆命王公大臣会议,何人可承袭,翌日庄亲王允禄等共推六阿哥弘曕,承继事遂定。
在中国古代帝王的后宫中,嫔妃的宠爱往往与权力、子嗣、家族背景紧密交织。康熙帝作为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其后宫中德妃乌雅氏与宜妃郭络罗氏的宠爱之争,既是个体情感...
康熙的儿子们 宜妃 2025-09-19 阮元为官的主要事迹:清廉务实,泽被一方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江苏扬州仪征人,是清朝中期一位集学者、官员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太傅,以勤...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18 奏折制度:清代皇权运作的精密齿轮奏折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官文书体系,自康熙年间萌芽至乾隆年间定型,贯穿整个清朝统治周期,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技术载体。这一制度通过“点对点”的保密通信机制,将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9-18 讷亲与甄嬛:宗亲纽带下的权力交织在清宫剧《甄嬛传》及其衍生作品中,甄嬛作为核心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清雍正帝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而讷亲,这位活跃于雍正、乾隆两朝的重臣,恰是钮祜禄氏家族的显赫成员。...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8 大小和卓:叛乱烽烟中的末路悲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秋,阿富汗巴达克山境内的柴扎卜山谷,两具血肉模糊的尸体被草草掩埋于土墙之下。大和卓波罗尼都与小和卓霍集占——这对曾煽动南疆十万部众叛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大和卓 2025-09-15 岳钟琪为何不反清:家族、现实与政治的交织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岳钟琪作为岳飞的后裔,本应是反清复明的天然旗帜,却始终对清廷忠心耿耿,甚至在面对策反时主动告密,最终在乾隆朝仍获重用。这一看似矛盾的选择,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岳飞 2025-09-12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疆域整合与伊犁将军的设立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随着大小和卓兄弟的败亡,一场持续三年的叛乱在葱岭以东的南疆大地落下帷幕。这场由白山派首领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发动的叛乱,不仅考验着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小和卓 2025-09-12 乾隆帝皇位传承:十五子永琰的继位之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帝)在位六十年,实际执掌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共有十七位皇子,但最终继承皇位的并非嫡长子或备...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11 张东官与刘善东:跨越时空的厨艺传奇与历史迷雾在中国烹饪史上,张东官与刘善东是两位常被提及的名字,但他们的故事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与文艺创作的演绎,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位是乾隆御膳房的“江南第一名厨”,一...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11 火耗归公:雍正整顿吏治与充实国库的双重变革康熙末年,清朝看似延续“康乾盛世”的繁荣表象,实则暗藏危机。由于长期对外用兵、赈灾开支及官员贪腐,国库银两仅存800万两,财政濒临崩溃。地方官员为填补亏空,借“...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1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