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瑜和曹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瑜如果不英年早逝,三国时期真会变成东吴与曹魏二分天下吗?
英姿勃发的周瑜曾提出过“二分天下”,一争天下的方案。惋惜,他英年早逝,没有付诸实施。这份遗憾,也引发了后人无限遐想。
仔细回顾一下周瑜的计划,我们或许会发现,周瑜对大形势的判断大体准确,但他依然低估了英雄人物,因此,即使实施,恐怕也很难达到他遇想的效果。
雄心勃勃的计划
赤壁之战后,周瑜曾经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认为,曹操新败,北方有腹心之患,暂时不会对东吴构成大的威胁。而益州刘璋暗弱,不难攻灭。现在应灭刘璋、平张鲁,联合马超;然后,他再率荆州部分大军攻取襄樊;双管齐下,与曹操争夺天下。
惋惜,就在他准备积极实施该方案时,不幸病死,计划也无疾而终。
计划对形势判断大体准确1、灭刘璋的难度并非如后人想象的那么大;
(1)、入川的大门已经打开。
镇守峡口的刘璋军守将袭肃已经前来接洽,东吴入川的大门打开了!
(2)、刘璋军战力不强。
很多朋友可能都认为刘备打刘璋打了两年多,还折了庞统,因此不好打。
果然如此吗?
从后来刘备入川的表现看。表面上刘备打了两年多(212年-214年),但事实上,很长时间内,刘备只有少量兵力,在绵竹方向进攻(因为本来是被请来打张鲁的)。
当214年,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引军入川后,溯江而上,益州迅速(214年5月)就被平定了!
(3)、益州士族正在“另寻明主”。
而与后来的刘备相似的是,益州士族原本就在“另择明主”,无论曹操、孙权、刘备,谁更能安抚、保障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更可能拥护谁(即使是演义,也没有瞎说他们选择刘备是因为刘备是皇叔)。因此,刘备获得张松、法正等人的支持,周瑜同样有机会获取。要了解,正史上的周郎,其魅力可是“如引佳酿”,令人沉醉的。
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地方,似乎可以说明周瑜当时有完善的谍报网:周瑜的这份计划是在210年提出的,当时就提到了连结马超。而马超,在211年才正式反曹!
既然连远远的西北都能保持如此默契的联系,那么周瑜在益州、汉中有“自己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周瑜的方案,绝非如并非如后人所说的,力量不足。
3、并不会造成防务空虚
积极进取,并不会造成防务空虚。
西征,是水军为辅,陆军为主。而对曹操,是水军为主,陆军为辅。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计划,即使到了最后一个阶段,都只是提出西北和荆州两个进军方向,没有提到后来东吴君臣死磕的淮南方向。
这说明,经过南郡与曹仁的交手,周瑜对大军能力有了清晰地判断。
东吴的陆军,在曹操面前就是渣渣,但比只刘璋、张鲁还是优势明显的。他们与其去徐州、淮南方向消耗,何不田忌赛马,去欺负欺负刘璋?只有联合西凉铁骑,才有可能考虑在陆上挑战曹操!
因此,那些讥讽周郎“空想”,认为计划超出东吴军力极限的朋友,就不要为周郎的专业能力担心了。人家名将的名号不是花钱买来的,知己知彼的基本专业素养还是有的!
低估了曹操作为一个超级名将,周瑜对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对于他完成任务的难度,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兵力,非常清楚,这份专业能力,是人家吃饭的家伙。
可是,人,是最难料的。
与曹操、刘备、诸葛亮一样,尽管他们都高度重视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但是他们依然都低估了对方的能力。
首先是曹操。
在这份计划的一开头,周瑜就说出了这个计划实施的前提:曹操新败,有腹心之患,暂时不会威胁孙权。在这个前提上,周瑜才认为东吴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窗口可以发展。
可是,曹操没有留给孙权多少时间。
210年,周瑜提出计划,211年马超造反,曹操当年就大破马超,仅留下部分兵马继续打击。
这个速度,是绝对超出周瑜预料的。1年时间,东吴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扫平刘璋、张鲁的!
曹操在讨伐马超时,敌人越是聚集起来,他就越高兴!因为,他就是希望一战而定,耗不起时间!
这个曹操,让周瑜“失望”了。
低估了刘备尽管当时刘备仅仅占据着荆南几郡,实力薄弱,但孙权仍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尤其陆军)抗曹,因此孙权一直重视刘备的态度!
遗憾的是:他们低估了刘备,始终没有处理好这个“隐患”。
从周瑜试图用美女消磨,甚至软禁刘备,到试图直接驱使关羽张飞(还真有其事,不是演义杜撰)来看,周瑜对刘备集团的判断,存在根本上的错误,他依然只是把刘备看成“客居新野”时期的客军。
与当年的曹操一样,尽管周瑜早就说刘备“久必为患”,但依然低估了刘备集团的雄心和能力。
可是,刘备集团虽然实力弱小,但他们是一个有纲领、有战略的组织,此时的他们,不再是刘表时期那个镇守新野的“外援”了。他们急切地希望在荆州、益州获取根据地,实施自己的战略!
因此,刘备既不会被周瑜的“美人计”所软禁,关羽、张飞不会在未得刘备许可的情况下任周瑜驱使;刘备甚至不惜翻脸,强烈反对东吴进取西川!
因此,即使周瑜不死,东吴不顾反对进取西川,刘备集团也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浑水摸鱼,甚至破坏东吴计划!
过人之处,就是有一些地方,你了解他厉害,却不了解他这么厉害!三位雄主都有令人惊讶过人之处,因此,谁的方略都不可能如计划成功。这,才有了三足鼎立!
周瑜的策划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都是弱势一方为了追求胜利而作出的计划。弱势一方,在对手不犯大错的情况下,注定是凶多吉少的。但是,身处其中的人,当然不可以这般“知天命”,当然要去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做,永远不了解可以不可以!
历史,正因这些可爱的“不认命”之人,才变得精彩纷呈!
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红颜未老恩先断:大乔的命运与三国乱世的女性悲歌东汉末年,庐江皖城的晨雾中,两位国色天香的少女推开雕花木窗,她们的命运即将随孙策、周瑜的马蹄声改写。大乔,这位江东传奇女子,在史书与传说的夹缝中,留下了一段充满...
孙策 周瑜 2025-09-05 历史草船借箭的真实主角:从演义到史实的探寻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广为流传,诸葛亮凭借其超凡的智慧和胆识,在三天内“借”得十万支箭,令周瑜惊叹不已,也让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而,当...
诸葛亮 周瑜 2025-07-30 三气周瑜:文学虚构与历史真相的碰撞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三国演义》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将诸葛亮与周瑜的智谋对决推向高...
诸葛亮 周瑜 2025-07-15 周瑜:三国东吴的军事脊梁与战略先驱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烽烟四起。在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上,周瑜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东吴政权的核心支柱。他不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更是孙吴政权从地方割据...
周瑜 2025-07-14 小乔之死:历史迷雾中的多重可能在三国历史与文学交织的宏大叙事中,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其倾国之貌与贤淑之名,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形象。然而,关于她的死亡真相,史书却未留下明确记载,反而在民间传说...
周瑜 2025-07-10 周瑜:东吴柱石与三国格局的奠基者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烽烟中,周瑜如同一颗璀璨的将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远的政治谋略和非凡的人格魅力,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仅是东吴政权...
周瑜 2025-07-01 周瑜打黄盖:赤壁烽火中的苦肉计与忠诚史诗赤壁之战前夕,东吴军营中上演了惊人一幕:老将黄盖因“违抗军令”被周瑜当众杖责,皮开肉绽。这记军棍,实则是周瑜与黄盖联手导演的苦肉计,为火烧曹军连环船埋下关键伏笔...
周瑜 2025-06-23 周瑜为什么叫周郎:三国风华中的“郎”称文化解码周瑜,字公瑾,这位东汉末年名震江东的“美周郎”,其名号中的“郎”字承载着三国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密码。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中,“郎”绝非普通称谓,而是对青年才俊的至高...
周瑜 2025-06-11 三国人物张温籍贯考辨:吴郡吴县的历史印记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张温作为东吴的重要人物,其生平事迹虽未如诸葛亮、周瑜等名将般广为人知,却也因独特的政治经历与文化贡献而值得探究。关于张温的籍贯问题,通过梳理...
诸葛亮 周瑜 2025-05-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