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官渡之战,如果许攸不叛变袁绍,曹操会赢吗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官渡之战,曹操必胜,因为一场战争很少因为一个人物来影响战局,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曹操只是兵少,剩下的谋士,将领等因素对于袁绍全是碾压的存在。
第一,郭嘉适时提出“十胜十败”,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亲率数十万大军来攻许都,此时,文武百官皆畏惧袁绍势大,丞相曹操也是忧心忡忡,对于此战必无胜算,此时的幕僚郭嘉看出了众人的担心,就这样适时地站了出来,为了鼓舞曹操和曹军的士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郭嘉分别从道、义、管理上、度量上、谋略上、道德上、仁德、明智、法治上、武略上、十个方面来分析曹操与袁绍的劣势,并且预测了袁绍此战必败无疑,使的曹操信心大增,曹营军心振奋。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为曹操的官渡之战的用兵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曹操指明了作战方针。那就是坚守,以逸待劳、打持久战,等到袁军自露破绽。后续果不其然,袁军果真出现纰漏,被曹军逮住时机,一举大败。
白马河之战,袁绍手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颜良先死,文丑后亡,致使袁军士气低落,出现用人荒,而军中只剩下两员良将,一名张郃,一名高览,在将领的比拼下,袁军已经完全处于劣势了。
反观曹操军中,良将数十名,譬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关羽,张辽、徐晃、于禁等人,这几个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还在白马河之战上,斩杀颜良,重创袁军,使的袁军面对关羽,皆是畏惧之心。
所以说袁军在用将上已经出现大问题,没有好的大将,你兵士再多,也是一帮乌合之众,在官渡之战后期,两军的将领比拼曹军已经完全处于优势地位。
第三,曹操谋士众多,皆重用之,而袁绍身边小人当道,贤士皆不能用,
曹操和袁绍作为东汉末年的强人,手下都有优秀的幕僚,但是他们二人用人的态度却是不一样的,譬如说:
——曹操谋士众多,皆重用之:曹操手下幕僚皆是有乾坤治世的大才,除了郭嘉之外,还有荀彧,荀攸等人,曹操对这些幕僚都是重用和爱惜,譬如说荀彧,被曹操安排在许都守城,调运粮草给官渡地区,这种重要的位置本身是要交给曹丕或者曹氏的宗族的,但是曹操却力排重议,把这个最重要的位置交给了荀彧,一方面是对荀彧的忠诚的放心,另一面是对荀彧的能力放心,果然,荀彧没有辜负曹操的信任,在官渡期间,荀彧很好地完成了守城和调运粮草的任务。而反观,
——袁绍身边小人当道,贤士皆不能用:袁绍手下幕僚能力本身相对于曹操这边,就比较有限,但他还不听贤士之言,重用奸诈的小人,致使军心动摇,这样的例子有,田丰“刚而犯上”,被袁绍下狱,沮授忠言逆耳,被袁术弃用,而逢纪,郭图之流,皆是自私自利之辈,却得到重用,致使官渡之战后期,袁绍无人可用,兵败已成事实。从上面所述可以发现,曹操乃是一位明主,而袁绍只是个庸君,两个人对待幕僚的态度成为了鲜明的对比,在幕僚的比拼中,袁绍又是处于绝对下风的。
第四,曹操本土作战,以逸待劳,补给线短,袁绍远距离作战。
首先,曹操是守方,而袁绍是攻方,曹操以逸待劳,而袁绍车马劳顿到达官渡地区,致使人困马乏,也使的军心士气低落。
其次,曹操本土作战,近可攻,退兵可守许都,战线因此比较短,军事补给较为方便,而袁军远距离作战,战线太长,补给线也很长,运输军粮物资的队伍很容易暴露在曹军的视线内,遭受到重创。后面的乌巢被烧就是很好的事例,就算许攸不建议曹操偷袭粮仓的事情,曹操也会意识到袁军补给线长的问题,会对粮仓采取措施的。
所以说,袁绍的战术因素也深深的制约了这次官渡之战,袁绍的远距离作战,漏洞百出,曹操就算没有许攸来献策,也会根据对时局的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五,曹袁绍师出无名,以己之短去攻曹操之长,已输一半。
首先,袁绍害怕曹操依据天子的号召力,做大,做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以清君侧为理由,向曹操发动战争,这个时候的曹操因为挟持天子,已经位居人臣,成为丞相,所以他通过天子下诏,对袁绍进行抨击,占了舆论的先机,使的袁绍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不被天下认可的,使的其他想助力袁绍的诸侯们,打消了支持袁绍的念头。
其次,汉献帝这块“牌子”,可抵千军万马,天子在怎么懦弱,但他还是天子,东汉时期是奉行儒家思想的忠君爱国的,曹操有了天子在手,没有粮食,可以假借天子之手,向周边的诸侯刘表,刘璋,孙策等人要粮,这些诸侯迫于皇权在上的压力。必定会向许都运输粮食,而袁绍没有底牌,他的钱粮只能靠他的地盘所给养的,而曹操因为有了天子这个底牌,就可以大张旗鼓地汲取各个地方势力的钱粮。袁绍以一敌众,必定会在持久战兵败。
所以说,袁绍以己之短,攻曹操之长,已经输了一半,袁绍的师出无名,一不合法,二不受到天下认同,失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与许攸背叛袁绍没有实质关系
综上:这上面的论述就是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上,能够击败袁绍的原因。而许攸背叛袁绍对于战局,并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他这件事情只是官渡之战上的一个小插曲,而从袁绍起兵的那一刻起,袁绍的兵败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的。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这位曾欲立曹植为储君的枭雄不会想到,其身后事竟成为三子命运的转折点。曹植一生两段婚姻,既非寻常夫妻情事,更暗藏曹魏...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4-30 戏志才:曹操麾下的神秘谋士在东汉末年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各方势力为争夺天下明争暗斗,无数谋士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于历史舞台,戏志才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传奇色彩却又颇为神秘的人物。出身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4-22 戏志才:曹魏幕后的智谋巨擘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曹操麾下谋士如云,除了广为人知的郭嘉、荀彧、程昱等人,还有一位虽不常被提及,却才华横溢、功绩卓著的谋士——戏志才。他犹如一颗隐匿在历史长河...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4-10 曹节其实支持曹丕?事实并非如此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又充满权谋纷争的历史中,曹节作为曹操之女、汉献帝刘协的第二任皇后,她的立场和态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然而,深入探究历史资料后会发现,曹节并非...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4-09 关羽之死与曹操对关羽头颅的处置:历史真相探秘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羽以其忠义无双、勇猛无比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后世敬仰的英雄。然而,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的死亡,却充满了悲剧色彩。一、关羽之死:英雄末路的悲壮关...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3-27 曹操的人妻情结:揭秘其背后的原因与抢过的人妻数量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曹操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和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不仅以其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著称于世,还因其独特的个人喜好而备受...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3-27 诸葛亮在茅庐隐居多年,曹操为何未曾前去相请?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更是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被后世所敬仰。然而,在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之前,他曾在茅庐中隐居多年。...
曹操怎么死的 庐隐代表作 2025-03-27 曹操为何高度评价刘备?真实的刘备军事才能究竟如何?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曹操与刘备作为这一时期的两位杰出领袖,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一直为后世所津津乐道。曹操曾对刘备有过高度评价,称其为“天下...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3-27 曹真:三国中的被误解者,实则能力非凡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曹真这个名字或许不如曹操、诸葛亮等人那般熠熠生辉,甚至在某些叙述中,他被描绘成一个无能之辈。然而,真实历史中的曹真,却并非如此。一、曹真的军...
曹操怎么死的 诸葛亮 2025-03-26 曹操为何舍貂蝉而取张绣婶婶?在三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曹操以其雄才大略和政治手腕著称于世。然而,在情感与权谋的交织中,曹操的选择往往引人深思。特别是在面对貂蝉与张绣婶婶这两位绝世美女时,曹操...
曹操怎么死的 貂蝉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