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鳌拜手握40万重兵,为何至死都不曾造反,接下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欣赏。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权是多少人向往的,谁不想成为天下之主,享受着至高的尊贵生活,所以自古以来战争频繁,叛乱也是时有发生,各自的目的都是皇帝的宝座,有些时候甚至是皇帝手下的大臣,他们位高权重,或是手握兵权,一句话就可以影响朝堂政局,如果他们有机会,或是具备实力就有可能反叛,推翻自己侍奉的君主,自己登上皇位。
不过总有一些个别的例外,就比如清朝时期的“名人”鳌拜,他就曾对康熙皇帝造成威胁,后来被康熙智擒,凄凉落幕,话说当时鳌拜手握40万重兵,他为何至死都不曾造反呢?你看看他背后的依靠谁就明白了。

01三朝元老,称霸朝野的鳌拜
皇太极在位时期,鳌拜就已经开始为他效命,因为祖上是武将出身,所以鳌拜自幼就胆识过人,并且还有一身好武艺,年纪轻轻已是威震一方的将领,同时也为皇太极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当然,皇太极也没亏待他,鉴于鳌拜的能力和勇武,封他为“巴图鲁”,在满语中就是勇士的意思,可谓是很高的赞誉和封号了。
可惜的是皇太极后来因病去世,几经辗转之后,年幼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登基,鳌拜又继承先帝遗愿,继续辅佐顺治皇帝,在这之后还得以顺利和跟随多尔衮入驻中原,实现了皇太极未完成的愿望,而鳌拜也称得上是大清王朝的开国功臣。

不过没想到的,顺治皇帝因为天花肆虐,再加上董鄂妃的去世,让他不堪重负,年仅24岁就去世了,这下鳌拜又得继续辅佐新皇,在孝庄太后的安排下,年仅八岁的玄烨登上皇位,成为了新一任皇帝,而鳌拜因为受到顺治皇帝的信任和赏识,特地让他和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四人担任顾命大臣,继续扶持康熙。
这要是顺治或是皇太极,鳌拜自然乖乖听话,毕竟都是和他同一个时代的人,年龄没有相差太多,再加上满族具有很强的忠君爱国的理念,鳌拜自当追随新皇,可到了康熙这一代情况就不同了,康熙不仅年幼,没有威望,在朝堂之上还没有可以制衡鳌拜的人。
要知道之前可是有多尔衮执掌大权的,如今多尔衮早已经去世,整个朝野就属他鳌拜最大,所以他渐渐开始猖狂起来,老臣索尼年事已高不喜争斗,保持中立的态度,而遏必隆和苏克哈萨就明显倾向于鳌拜,其实他们主要是忌惮鳌拜的实力,这让鳌拜成为了当时“二把手”,即便是康熙和孝庄太后也不得不敬让三分。
02嚣张跋扈,终究被惩治
在朝堂之上,鳌拜有着三朝元老的身份和地位,在加上多年积累的底蕴,可以说一时间没有人能和他抗衡,后来索尼去世,更没有可以束缚他的人物了,这让鳌拜越来越膨胀,甚至可以说是目中无人,他看不上康熙皇帝,在他眼里就是一个毛头小子,没什么本事,不值得他尊敬,所以时常当面顶撞康熙,总是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此时的康熙年少,还不具备和鳌拜硬碰硬的实力,所以只能容忍。

不过这样的容忍总要有一个限度,康熙虽然年少,资历尚浅,但是在孝庄太后的教导下,外加经历了这么多的变故,他早就有着超常的心智,自然也明白鳌拜是自己掌权最大的威胁。
于是就开始一边隐忍,一边积蓄实力,等到待机会,想要将鳌拜绳之以法,当然,康熙要是想彻底打败鳌拜肯定是不能通过武力的,而是要智取,否则很容易引发兵变或是朝堂的动乱。
后来康熙以学习摔跤为由,在皇宫之中养了一批年轻的摔跤手,平日里就是摔跤和学习武术,看不出来有什么异常,等到这些人训练的差不多了,康熙又以商议要事为由召见鳌拜进宫,鳌拜接到命令也没多想,就只身前往了,毕竟他是武将出身,打了多少年的仗了,还能担心自己的安危,更何况他也不会认为康熙敢对他怎么样,可是结果却是让他猝不及防。
当他进入到宫殿来到康熙面前,康熙以赐茶的方式递给鳌拜一杯滚烫的茶水,鳌拜也不知情当即就把茶杯扔在地上,当即就有人喊鳌拜行刺,意图谋反,还没等鳌拜反应过来,康熙养的这些年轻的摔跤手一同上前将鳌拜擒住,正所谓“双拳难敌四手”,鳌拜就算再厉害也敌不过十来个人的压制,最后被康熙擒拿,以谋反之罪剥夺了所有的权力,最后监禁一生。

03手握重兵,为何不造反呢
话说回来,鳌拜这次被擒住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情理之外,他目无法纪,顶撞皇帝,迟早会被惩治,被监禁一生都算是好的,要不是念在他是三朝元老估计康熙直接就把他咔嚓了。
但是鳌拜也不是什么没有依靠,他当时可是手握40万的重兵,只要他一声令下,那这些人就可以为他所驱使,轻而易举就可以推翻康熙的统治,那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原因是他背后有这样两个人。
这第一个就是皇太极,对于鳌拜来说,皇太极是他的第一任主子,年龄也比他大,是和他父亲一个级别的人物,自然打心底里尊敬,而且鳌拜能有后来的地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皇太极的提拔和赏识,所以皇太极更像是伯乐一样,影响了鳌拜一生的发展。
其次就是顺治皇帝,鳌拜承先帝遗愿,辅佐顺治皇帝,他们二人也是一条心,共同对抗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君臣合力将其推倒,后来顺治更是将鳌拜作为顾命大臣,足以见得两人的关系和顺治对他的信任,从这个方面来看,鳌拜就不能辜负先帝嘱托,更不能忘恩负义。

04结语
再就是鳌拜也并不是奸臣或是谋逆造反的人,只不过日常行事太猖狂,欺压官员,无视康熙,最后为自己的愚蠢付出了代价,而结合实际来看鳌拜战功显赫,身上处处伤疤,都是为清朝建立做出的牺牲,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初康熙没有直接杀了他的原因,等到了后来鳌拜也得到了平反,乾隆时期又被奉为忠臣和榜样,恢复其后代的爵位,也算是一种弥补了。
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东北大地上,一位来自苏完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以“万人敌”的威名刻入历史。他不仅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更是权臣鳌拜的伯父——瓜尔佳·费英...
鳌拜 费英东 2025-11-20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康熙早期四大顾命大臣中,索尼缘何善终?清圣祖康熙帝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其亲政之路与四位顾命大臣的辅政格局密不可分。这四位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本应共同维系朝局,却因权力博弈走向分裂...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03 顺治遗命:四大臣辅政背后的权力博弈与政治智慧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帝福临在临终前作出一个影响清朝命运的决策:放弃传统宗室辅政模式,转而选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异姓大臣组成辅政班子,辅佐年...
顺治为什么出家 鳌拜 2025-10-17 权臣困局:鳌拜手握四十万大军却至死未反的深层逻辑作为清朝初年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掌控着镶黄旗及部分八旗精锐,麾下兵力据传达四十万之众。然而,这位“满洲第一勇士”在康熙八年被擒时,既未调动军队反抗,亦未逃亡...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5 索尼的隐退与制衡:康熙扳倒鳌拜的关键政治铺垫公元1669年,16岁的康熙皇帝在武英殿以一场精心策划的“布库戏”生擒权臣鳌拜,这场权力博弈的胜利不仅源于少年天子的智谋,更与首辅索尼的政治遗产密不可分。索尼作...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4 鳌拜案真相:一场权力博弈下的历史迷雾在清朝康熙初年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案始终是绕不开的争议焦点。影视剧中那个飞扬跋扈、意图谋反的权臣形象,与历史档案中“效力年久,迭立战功”的记载形成鲜明反差。通过解...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0-14 鳌拜与多尔衮:谁才是皇权的真正威胁?清初政坛,多尔衮与鳌拜两位权臣的崛起与衰落,构成了皇权与臣权博弈的典型样本。多尔衮以摄政王身份掌控朝局七年,其权力之盛甚至超越皇帝;鳌拜则以辅政大臣身份专权九年...
多尔衮怎么死的 鳌拜 2025-10-09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