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汉朝的开国皇帝,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邦,的确,刘邦开创的汉朝一直都是很多人非常向往的一个时代,也的确影响了后世很多年,不过其实准确来说,汉朝的开国皇帝应该是有两个,除了刘邦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东汉时期的刘秀了。其实从登基等等准确的意义上来说,刘秀的确是可以算是一个开国皇帝的,然而正是因为他继续沿用了汉的国号,这才让很多人对他有些忽视,只记得刘邦而不记得他。但是,既然刘秀也是个开国皇帝,为什么却还是要沿用汉的国号,而不是自己重新建立一个呢?为何要让自己从一个开国皇帝变成了一个继位的皇帝呢?

这个问题要从刘秀的出身说起,刘秀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
西汉的诸侯王从刘发这一代开始就没有了以往的好日子过,为何这么说呢?
汉景帝之后继位的就是异常强势的汉武帝刘彻,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开始实行“推恩令”,名义上是给“恩”,实际上是在给诸侯王掐脖子,一个郡王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会全家变成平民,其他列候就更惨了。
刘秀一家就是这样,传到他们这代的时候,刘秀三兄弟已经差不多是平民了,但他们家里还是挺富有的,而且皇室族谱上还有他们的名字,表面上还是被人承认的皇室后裔。

如果是承平年代,这个身份只是一个荣誉,带不来多少实际利益,毕竟皇族可太多了。
但刘秀他们处于乱世,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下烽烟四起,其中势力最大的两股起义军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
天下义军刚开始轰轰烈烈反抗王莽的时候,刘秀的大哥刘縯就变卖家产以自己平时结交的豪杰为骨干加入了起义军的浪潮中,因为皇族后裔的身份,而且为人豪爽,他很快就成为义军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位首领了。
但这时候刘秀还没有加入起义军,而是在观察局势变化,直到他确定天下已经彻底大乱,新朝无力镇压浩浩荡荡的起义军之后,刘秀才带着自己的心腹人马在宛城起兵。
刚开始的时候,刘秀的春陵军兵微将寡,而且装备很差,以刘氏宗亲和南阳本地豪杰为主,作为首领的刘秀甚至连战马都没有,只能骑牛作战。

虽然在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刘秀凭借远见卓识和超强谋略,不但保全了自己的小队伍,还不断吞噬、合并了其他的义军,逐渐发展成为义军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一支。
但在昆阳之战前,刘秀依旧没有进入义军的核心圈子。
公元23年,绿林军主要将领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称为更始帝,对此刘秀、刘縯兄弟十分不满,但实力弱小又没有发言权,且外有强敌,只能忍气吞声。
绿林军建元称帝之后更加激怒了王莽,新朝派出42万大军前来扑杀新生的更始政权。
刘秀的部队被迫撤回昆阳,仅有9千余人。其他将领十分惶恐,想要弃城分散逃跑,但被刘秀劝阻了。
他自己在王莽大军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冒着极大的风险带领十几名骑兵连夜出城去搬救兵,其他人本以为刘秀是在找借口自己逃跑。却没想到还真让刘秀从周边的定陵县、郾县先后搬来步骑并1万7千多人的援兵。
利用王莽军轻敌的心态,且久攻不下疲惫之际,刘秀带领援军有如神兵天降,反复冲杀,斩将夺旗,汉军士气大振,王莽军却依旧轻敌,又被刘秀冲击主营,杀伤无数,最后士气崩溃,各自只顾逃命。
昆阳城内守军乘势杀出,与刘秀里应外合,王莽军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更为神奇的是,这时候突然天生异象,狂风暴雨毫无征兆地降临,一边是河水暴涨,一边是天上乱飞的石头,王莽军尸横遍野。
号称百万之众,实际兵力40余万的王莽军主力,就这样不可思议地被弱小的刘秀在昆阳打败并消灭其主力,刘秀从此声威大震。
因为昆阳之战的种种神奇,后世许多人称刘秀为位面之子。

此前,刘秀的大哥刘縯因为威望高,资历老已经被更始帝封为大司徒,这下刘秀又立下如此大功,几乎赏无可赏。
就在刘秀马不停蹄攻城掠地的时候,因为害怕刘秀兄弟强势崛起威胁到自身利益,绿林军主要将领以更始帝的名义杀死刘縯,因为在他们看来刘縯的威胁比刘秀要大的多,刘秀只是这一次运气好突然立了功,但在义军内部没有根基,没有什么威望和资历。
大哥无辜被杀,刘秀内心十分悲痛,但他却选择了强忍悲痛,主动返回洛阳,向更始帝刘玄谢罪,不但主动要求不领昆阳之战的大功封赏,还说兄长犯上他也有错,请求处罚。
刘秀的这一系列动作成功地骗过了更始帝和那些绿林军首领,消除了他们的猜忌和疑虑。不但没有处罚刘秀,还被他感动,封刘秀为武信侯。愚蠢的他们大概不知道什么叫“斩草不除根,遗祸无穷”。
之后刘秀回到军中加紧了培植亲信巩固自己权威的脚步,随着一场接着一场的胜仗,刘秀自身的实力也更进一步加强。
终于再次引起了更始帝及绿林首领的不安,他们封刘秀为萧王,要求他交出手中的兵权回长安。
但刘秀是何等聪明之人,而且有大哥刘縯的事迹在前,他怎么会再上当?刘秀以将在外为由拒绝回长安,并授意手下将领杀死更始帝派在军中的心腹,收编他们的军队,更始帝派到各地的太守也被刘秀下令杀害,刘秀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
其后,刘秀更是在今河北邢台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国号仍然为汉。

前面说过,刘秀本身就是西汉皇室后裔,他起兵也是打着匡扶汉室这个旗号聚拢人马,争取人心。
绿林赤眉军也是以王莽篡汉为由起义的,你不能把王莽政权推翻了,自己又另立山头。
而且,刘秀称帝的时候,更始政权还在,把国号定为汉,也更能名正言顺地与对方争夺人心。
毕竟当时的大众心里,还是非常认同刘家人的,而且对王莽欺负孤儿寡母非常的不耻的同时更加同情刘家。
在汉景帝刘启的后宫中,薄皇后作为第一任皇后,最终却落得被废的结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黜的皇后。这一事件背后,既有复杂的政治因素,也与汉景帝对她的情感态度息...
刘启 启 2025-11-17 韩信:智冠群雄却难逃悲剧,聪明一世为何糊涂一时?在秦汉交替的动荡岁月里,韩信宛如一颗璀璨流星,划破历史长空,留下无数传奇。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助刘邦定鼎天下,被后世尊为“兵仙”,然而,这位智谋超群的军事天才,最...
刘邦 韩信 2025-11-17 吕后未称帝而立刘盈:权谋、礼法与现实的三重枷锁刘邦驾崩后,吕后作为其结发妻子,凭借政治手腕迅速掌控朝局,成为西汉初期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她毒杀戚夫人、大封吕氏子弟,甚至一度临朝称制,却始终未突破“称帝”的底...
刘盈 刘邦 2025-11-17 才艺与仁心难掩治国之失:汉元帝“昏君”标签背后的历史真相汉元帝刘奭,这位西汉第十一位皇帝,以其多才多艺与柔仁好儒的形象在史书中留下深刻印记。他精通史书、擅长音律,能击鼓弹琴、吹箫谱曲,其艺术造诣堪称帝王中的佼佼者;他...
刘奭 2025-11-17 汉宣帝提防刘贺:权力合法性、政治隐患与皇权巩固的博弈西汉历史上,汉宣帝刘询与昌邑王刘贺的关系堪称权力斗争的经典案例。刘贺作为汉武帝之孙,在位仅27天便被霍光废黜,成为西汉最短命的皇帝;而汉宣帝刘询作为霍光选中的继...
刘询 刘贺 2025-11-17 汉成帝刘骜:繁华背后的沉沦与争议在中国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成帝刘骜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他的统治时期既有表面的繁华,又暗藏着诸多危机,其个人形象与历史评价也因此充满了复杂性与争议性。少年得志:备...
刘骜 2025-11-14 董卓进京:汉室衰落的催化剂,而非唯一推手东汉末年,一场由董卓引发的政治风暴席卷中原,洛阳城中的血雨腥风与关中大地的迁徙动荡,共同勾勒出汉室衰落的悲壮图景。然而,若将汉室倾颓的根源完全归咎于董卓进京,未...
董卓 2025-11-14 三国单挑场:谁能撼动张飞的“万人敌”地位?在三国武力值的天平上,张飞始终是那个让对手胆寒的砝码。从虎牢关前与吕布酣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到当阳桥头独退曹军百万雄师,这位“燕人张翼德”用丈八蛇矛在史书上刻下...
吕布 张飞 2025-11-13 红颜薄命:卫子夫与钩弋夫人——权力漩涡中的双重悲剧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后宫佳丽无数,但卫子夫与钩弋夫人的命运轨迹,却因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成为历史长河中最具悲剧色彩的注脚。一位是稳居后位三十八年的皇后,一位是诞...
卫子夫 刘彻 2025-11-13 从陵园守卫到帝国丞相:田千秋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田千秋出身战国田齐王室后裔,家族在秦灭齐后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为汉高祖刘邦陵园守卫。其祖上虽曾显赫,但至田千秋时已沦为普通官吏。他长期担任高寝郎一职,负...
刘邦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