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夷陵之战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胜利者孙权向失败者刘备求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夷陵之战中,刘备遭遇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惨败。在这次战役中,他被东吴的陆逊以火攻打败,被迫退守永安。刘备带领出川的蜀军大部分都损失了,当时的史书记载这一幕惨状是“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刘备在这场战役中,损失的人马不下五六万人。在赵云增援后,刘备才在白帝城稳住阵脚,与东吴进入对峙。
但是,在这种有利的情况下,孙权并没有对刘备穷追猛打,反而撤回了主力,并向刘备求和。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孙权在夷陵之战中所处的窘境。
夷陵之战是从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军伐吴开始的。到了第二年夏六月,陆逊以火攻击败刘备。在追击到白帝城后,秋八月陆逊率军撤回。在这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孙权其实是处在度日如年的境地。
这是因为,孙权在面临着刘备的军事压力的同时,在自己的北方侧背,还有一个曹丕在虎视眈眈。如果应对失误,东吴就会遭到灭顶之灾。在夷陵之战前,孙权为了避免两面作战,他就向曹丕称藩投降。这样,在他抵抗刘备的讨伐时,就能够解除曹丕的威胁。因为如果曹丕和刘备一起夹击孙权,是东吴无力抵抗的。
在当时,曹丕的部下就看出了孙权的窘境。刘晔就向曹丕建议,出兵攻打东吴的后方。这是因为孙权的军队主力在夷陵与刘备对峙,他剩下的军队是无法阻挡曹丕的进攻的。如果曹丕渡江占领东吴最根本的江东地区,东吴肯定会灭亡。
这样,刘备即便是得以出川,他也大不了夺取过去的荆州之地。而曹丕占领的是东吴的腹心之地,两者的收获相差悬殊。东吴灭亡后,天下就剩下曹魏与蜀汉两家。以双方的实力来看,曹魏的优势更为明显,形势对曹魏有利。
但是曹丕以孙权投降,不能失信天下。还说什么自己要坐山观虎斗,去消灭剩下的那个老虎。在整个夷陵之战期间,曹魏没有插手战局,只是袖手旁观。这就给了东吴打败刘备的机会。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孙权也是寝食难安。曹丕在这段时间里,也是不断的试探孙权,给孙权以压力。
曹丕不断派使者,向孙权索要各种珍禽异兽,奇珍异宝。孙权的部下都感到愤愤不平,要求孙权拒绝曹丕的要求。可是孙权为了战局的稳定,忍痛尽量满足曹丕的索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孙权的窘境了。
二、夷陵之战后孙权面临的形势。
夷陵之战以东吴的胜利告终,可是孙权的战略形势并没有改善多少,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刘备虽然战败,但是作为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并没有因为这场战败而自暴自弃。相反,他在得到赵云的增援后,在白帝城稳住阵脚,挡住了吴军的进攻。刘备自己则坐镇白帝城,根本就没有回成都的意思。这样,孙权和蜀汉依然处于战争状态,战斗依然接连不断。
而在夷陵之战后,曹魏与孙权之间的关系也急剧恶化。曹丕在夷陵之战时对刘晔所说的,想要坐山观虎斗完全是种托词。这是因为,以曹魏的形势来看,它只能对东吴用兵,根本对蜀汉产生不了什么威胁。
这是因为曹魏想要讨伐蜀汉,只能从汉中方向上下手。可是汉中方向上有秦岭天险,再加上当地经过长年的战乱破坏,人烟稀少,物资匮乏。当年曹操用尽全力,都没有能够夺回汉中,更何况曹丕。刘备在讨伐东吴的时候,他并没有抽调汉中的一兵一卒,也是为防御曹魏的进攻做好了准备。
曹魏的主力都在关东地区,从这里进攻东吴要方便很多。曹丕早就做好了三路攻打东吴的准备。他所说的坐山观虎斗,拒绝在战役期间攻打东吴,只不过的对刘晔嘴硬而已。他最根本的心理,是不愿意让刘备得到一点点的利益。而曹丕唯一的作战方向还是东吴。
因此,在夷陵之战后,曹丕对孙权的政治讹诈愈演愈烈。他让手下去东吴,要求孙权对曹魏盟誓效忠,并送儿子为人质。这当然遭到了孙权的拒绝。于是,在夷陵之战结束后一个月,九月曹丕就派遣了三路大军攻打东吴。
但是东吴对此已经有了准备,在夷陵之战结束后,陆逊马上率领吴军主力撤退,正好赶上防御曹丕的进攻。曹丕虽然和东吴相持了半年,最后也只能罢兵。从曹丕这场闹剧可以看出,幸亏曹魏有了曹丕这种大愚若智的君主,东吴才得以苟活下来。
这样,孙权就成为了三国中最孤立的国家了。它一时间成为了蜀汉和曹魏共同的敌人。这是孙权一直极力想避免的形势。
三、孙权与刘备言和是双方的共同需要。
九月,曹丕发兵三路攻打东吴,双方进入相持不下的交战状态。在此期间,孙权派使者向刘备求和。在历史上,是这样记载这一事件的:
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於成都。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先主许之,遣太中大夫宗玮报命。
经过我们梳理整个历史脉络,就可以看到孙权为何害怕刘备,还要主动向刘备求和了。这是因为九月曹丕发动了对东吴的进攻,而十月,刘备对蜀中又进行了兵力的动员。他命令诸葛亮在成都南北郊区建立军营,编练新的军队。而刘备自己则坐镇白帝城,对东吴虎视眈眈。
假如刘备再卷土重来的话,东吴前有曹魏的大军,侧后有刘备的攻击,战略形势极为不利。搞不好的话,东吴还会有灭亡的危险。这是孙权心里害怕的原因。而政治经验老到的刘备,也抓住孙权的这一点,对孙权施加压力。他亲自给陆逊写信,表达自己准备再次出兵,问陆逊如何应付。虽然陆逊强硬的回答了刘备,可是这件事也给孙权留下了心理阴影。
因此,为了避开两面作战的形势,孙权才会主动向刘备求和。当然,在这件事上,刘备处于主动的位置。他可以同意孙权的求和,也可以不同意。这是因为蜀汉的地理形势保证了它的安全,蜀汉对于东吴进可攻退可守。而东吴面临两面夹击的威胁,对议和的期望要远远高于刘备。
但是,刘备最终还是答应了孙权的求和要求。这是因为,刘备也无力将同东吴的战争进行下去了。从战略上来说,吴蜀联盟对抗曹魏才是两国唯一正确的战略。蜀汉和东吴的夷陵之战,其实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东吴消灭了蜀汉五六万军队,而自己也损失了上万的军队。
这样,吴蜀双方的实力与曹魏直接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双方继续对抗下去,吴蜀两国的最终就只剩下灭亡一条路。一场夷陵之战,让刘备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重新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
从刘备自身的情况来说,他不能容许他继续和东吴对抗下去了。刘备的精神和身体在战争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在白帝城期间,刘备就已经身染疾病。他的身体状况,已经没有能力再带兵打仗了。而没有他率领的蜀军,根本就不是陆逊的对手。
再加上由于长年征战,蜀汉的国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蜀汉的统治区里,叛乱四起,诸葛亮和他的手下为了平叛四处奔波。在这种情况下,蜀汉也无力支持一场新的战争。不过,刘备为了改善自己的战略态势,与孙权进行了最后一场博弈。
刘备故意征集新军,自己坐镇白帝城,摆出一副准备对东吴用兵的架势。东吴和曹魏相持,形势已经极为不利。如果再与刘备开辟新的战场,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孙权才会在战役结束后,见好就收,主动向刘备求和。刘备也顺坡下驴,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结语:
孙权向刘备求和的时候,正是曹丕向东吴发动三路进攻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刘备坐镇白帝城,并且让诸葛亮征集训练新军。这使得孙权十分惧怕,主动向刘备求和。刘备做出一副进攻东吴的姿态,就是想逼迫孙权求和。他就是要孙权留下两面作战的阴影,不得不主动解决。否则的话,在曹魏和蜀汉的夹击下,东吴很可能会陷入灭顶之灾。
不过,当时刘备身染重病,也是时日不多了。蜀汉的统治区因为长期的战争,民穷财尽,叛乱四起。他为了给蜀汉赢得喘息之机,一直在白帝城坚持。直到东吴与蜀汉议和后,刘备才托孤诸葛亮,离开了人世。可以说,逼孙权议和,是刘备为了蜀汉政权的延续,做出的最后一次努力。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黄盖的传奇人生:从沙场宿将到寿终正寝的岁月考据黄盖,字公覆,零陵郡泉陵县(今湖南省永州市)人,作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核心将领,其军事生涯贯穿了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主君的征伐历程。这位以“苦肉计”闻名于世...
孙权 孙策 2025-09-11 鲁肃与孙权:乱世中的君臣相知与战略共谋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孙权七子的命运终章: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悲歌在三国鼎立的宏大叙事中,东吴开国皇帝孙权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誉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位五十二载、活到七十一岁的长寿帝王,其七个儿子的结局却如被狂风摧折的七株...
孙权 2025-09-10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