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帝朱由检,17岁登基,在位17年,明朝的第16位皇帝,也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袁崇焕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他杀掉毛文龙的时候,他悲剧的人生就开始了。
袁崇焕遭遇悲剧这件事情,如果拿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来看,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会猜忌并杀掉袁崇焕。
春秋战国时期,吴王让孙武为自己训练军队。他为了考验孙武的能力,把自己的妃子拿给孙武训练。他说,你要是能够把我的妃子训练好,我就相信你确实能够训练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部队。
孙武在训练的时候,由于妃子们不听他的命令,他把吴王最喜爱的两个妃子给杀掉了。当吴王听说他要杀自己妃子的时候,还专门派人对孙武说,我知道你有本事,能够训练好军队,这些妃子你不用训练了,你也不要杀她们。但是孙武不听,还是把吴王的两个妃子杀掉了。

就严重程度来说,孙武杀掉吴王两个他最喜爱的妃子,与袁崇焕杀掉毛文龙相比,孙武的性质要严重得多。因为这两个妃子与吴王有直接的关系,他们是吴王的女人,和吴王朝夕相处,同床共枕,能够给吴王带来安慰。而毛文龙和崇祯皇帝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再一点,吴王的两个妃子,只是在孙武训练军队的时候,跟着大家笑。就算孙武要整顿纪律,要杀人,也不能只杀她们两个。凭什么因为她们获吴王的喜爱,就要被孙武杀掉呢?可见她们有多么冤枉!
而毛文龙并不是没有问题,毛文龙的问题非常大,他经常和后金眉来眼去,表面上在抵挡后金,事实上在和后金进行利益交换。这种利益交换,既包括和后金换粮食,同时还有一种“养寇自重”的心理。也就是说,他从来不会着意地和后金打仗。只要后金存在,他的价值就会被无限放大。朝廷就会觉得,他毛文龙驻扎在那个小岛上,有多么重要。
总之,吴王的两个爱妃和毛文龙比较起来,毛文龙确实该杀,孙武的两个爱妃被杀,确实有点冤枉。但结果刚好相反,吴王并没有猜忌孙武,反而重用孙武。而崇祯皇帝却把袁崇焕杀掉了。
那么,崇祯皇帝和毛文龙非亲非故,他为什么却为了毛文龙杀掉袁崇焕呢?
这显然是因为崇祯当了皇帝以后,受惯性思维影响太大的缘故。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崇祯在没有当皇帝而只是个王爷的时候,他的思维中,觉得朝廷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魏忠贤专政的问题。
崇祯皇帝是深受皇权传统思想影响的人,他觉得一个朝廷只能有一个权力中心,这个权力中心,就是皇帝本人。因此,他对魏忠贤把持朝政非常不满。虽然不满他,但那时候他只是一个王爷,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但是他没想到,他的哥哥会很快去世,而且他哥哥居然没有子嗣,因此他捡了一个便宜,当了皇帝。
既然当了皇帝,那他就要大刀阔斧地解决他曾经十分忧虑的问题,也就是权臣干政的问题。他必须要在朝廷中重新确立权力中心,也就是以他这个皇帝为核心的权力中心。因此,他一上台就杀魏忠贤。而且,他解决魏忠贤的问题,解决得非常好,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段,扳倒了魏忠贤,剪除了魏忠贤的党羽,可以说崇祯皇帝大获成功。
当崇祯皇帝已经扳倒了魏忠贤,掌控了权力以后,事实上,他的着力点就应该发生转移了。就如同咱们说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一样。当我们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我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经济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又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当崇祯皇帝解决掉魏忠贤以后,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已经变成了打败农民起义、打败后金入侵的问题。而当中心任务变成这个的时候,崇祯皇帝的操作方法,就和以前不一样了。这时候,他需要研究,应该采用什么办法,才能培养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对于古代的冷兵器社会来说,要培养出这样一支军队,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怎么才能够找到卓越的军事统帅呢?皇帝除了要有一副眼光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对将军充分信任。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汉朝时期,当“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汉景帝派周亚夫率军前去打仗。说起来,汉景帝应该不相信周亚夫才对。为什么呢?因为在汉文帝时期,曾经发生过“细柳阅兵”的事情,当时汉文帝去军队视察,但是士兵却不让他进去。士兵们不知道汉文帝是皇帝吗?当然知道。但是就算知道,他们也不准汉文帝进去。他们说。周亚夫将军已经告诉过他们,在军队里面只有一个统帅,只能听一个统帅的命令。
其实这样的周亚夫是十分危险的,既然军队只听他一个人的,连皇帝来了都不听。那么假如周亚夫想举兵造反,推翻汉文帝,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
“七国之乱”爆发以后,汉景帝最担心的,就是藩国诸侯们拥兵自重。假如派周亚夫去平定藩国之乱,周亚夫却和那些藩国勾结起来,矛头对准汉景帝,汉景帝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事实上,周亚夫带兵前去平定“七国之乱”的时候,还真有不听汉景帝招呼的情况。当时,叛军把梁王刘武给包围了起来,梁王顶不住了,向汉景帝求救,因此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前去救梁王。但是周亚夫坚决不听。他认为只有梁王顶住叛军,才能赢得时机,打赢这一仗。这话当然是不错的,但是这样的结果,也有可能让叛军杀掉梁王。
可以说,周亚夫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但是汉景帝依然选择相信他。

崇祯皇帝当时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一旦他选定了袁崇焕,他就应该坚决相信袁崇焕。袁崇焕既然要杀毛文龙,那就一定有杀毛文龙的道理,崇祯皇帝就不该过问袁崇焕军队里面的事情。这样的话,袁崇焕在军队里面的威信,才能够树立起来。只有将军树立起了威信,他才能带兵打胜仗。
崇祯皇帝当时如果选择相信袁崇焕,说不定就能够把袁崇焕培养成一代名将。有了这样的一代名将,打后金才会变得很容易。
崇祯皇帝不但应该培养出袁崇焕这样的一个一代名将,而且还应该培养出更多的一代名将,只有这样的一代名将变多了,面对农民起义和后金入侵的双重夹击,崇祯皇帝才能够挽狂澜于既倒,重新把明朝拉到安宁稳定的轨道上来。
可以说相信袁崇焕,还是不相信袁崇焕,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是一个生死抉择。如果他选择相信了袁崇焕,可能此后的战争走向,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一旦他杀掉了袁崇焕,能打胜仗的将领就没有了。这样也就注定了明朝悲剧的结局。
可惜的是,崇祯皇帝还是以前的惯性思维,觉得某个人掌握了大权,对他是一种威胁。因此一看到袁崇焕杀毛文龙,就觉得这个人对他是一种威胁,他要像杀魏忠贤一样,把这个人杀掉。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其弟朱由检(崇祯帝)在皇嫂张嫣的鼎力支持下登上皇位。面对这位年仅21岁、出身平民却以美貌与智慧著称的寡嫂,崇祯帝的...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校是个怎样的皇帝 2025-10-15 崇祯十七年勤政路:明朝覆亡的制度性困局公元1627年,17岁的朱由检在紫禁城文华殿接过象征皇权的玉玺,面对的是祖父万历年间埋下的财政黑洞、父亲天启年间的阉党乱政,以及关外后金铁骑的步步紧逼。这位以&...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启 2025-10-09 明朝太监曹化淳结局:忠臣蒙冤与历史正名的悲歌在明朝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曹化淳(1590年1月9日-1662年6月29日)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作为崇祯帝朱由检的近臣,他历经宦海沉浮,最终在清初以“被诬遗嘱...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9-19 崇祯南迁之议:理想与现实的撕裂1644年春,北京城在李自成大顺军的围困下摇摇欲坠。崇祯皇帝朱由检站在紫禁城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升起的烽烟,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绪。这位以勤政著称的末代君主,曾三次...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李自成 2025-09-02 长平公主与周世显:末世鸳鸯的生死抉择1644年甲申之变中,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前,挥剑砍向15岁的长平公主朱媺娖。这一剑斩断公主左臂,却未斩断她与驸马周世显的命运羁绊。两年后,这对乱世鸳鸯在清...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长平公主 2025-08-29 崇祯杀乐安公主:末世皇权的悲歌与挣扎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农民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明朝覆灭。这场历史巨变中,乐安公主朱徽娖的命运成为解读末代皇权悲剧的典型样本。作为明光宗...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乐安公主 2025-08-26 朱由榔:南明末代皇帝与明朝皇统的终结者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关于“最后一位明朝皇帝”的界定常引发争议。若以传统认知中“明朝”的存续为标准,崇祯帝朱由检的殉国(1644年)标志着北京朝廷的覆灭;但若...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由榔 2025-08-06 朱由榔的皇室血脉:七子命运与南明悲歌在明清易代的动荡岁月中,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作为明朝宗室最后的象征,其家族命运与王朝兴衰紧密交织。作为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亲孙、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堂弟,朱由榔的七子命运折...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朱翊钧是个好皇帝吗 2025-07-18 史学家视角下的崇祯皇帝:勤政之君与亡国之运的悖论在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代君主中,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形象。这位以“勤政”著称的皇帝,在位十七年间宵衣旰食、殚精竭虑,最终却未能挽救明朝覆灭的...
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吗 2025-07-08 孤悬海外:毛文龙与明末辽东的军事困局在明末辽东的烽火硝烟中,毛文龙的名字始终伴随着争议。这位以皮岛为根据地的东江镇总兵,既是后金后方的心腹之患,也是明朝廷内部党争的牺牲品。他的军事存在如同双刃剑,...
毛文龙 2025-06-2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