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败走麦城后被斩杀,东吴为什么不惧怕蜀汉复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建安二十四年,孙吴吕蒙利用关羽北攻曹操之际,利用巧计偷袭,成功夺取了本由关羽镇守,属于蜀汉的荆州三郡(即南郡、武陵郡和零陵郡),腹背受敌的关羽无可奈何败走麦城。同年底,关羽被俘,而后被孙吴斩杀。关羽被杀后,“孙刘联盟”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危机,蜀汉与孙吴的关系也跌入冰点。
在这段历史中,可能有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孙吴此时已经袭取蜀汉荆州三郡,为什么还要无情地斩杀关羽?难道孙权就这么不顾忌蜀汉实力,以如此卑鄙龌龊的手段将关羽斩杀?难道孙权不了解孙刘联合抗曹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斩杀关羽岂不是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总而言之,孙权斩杀关羽是一招臭到不能再臭的臭棋。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关羽的结局早已注定,而孙权更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庸碌之辈。所谓事出必有因,我们就从宏观与微观两大方面分析,孙权为什么一定要取关羽性命。
上图_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孙吴并不惧怕蜀汉
《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给了广大读者朋友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孙吴是一个极其没有作为的国家。其实不然,在孙权执政并掌握领导大权之后,孙吴的政策变得极为务实,不但大力开发南方的不毛之地,使国力与日俱增,而且更是积极发掘并启用人才,让孙吴无论在军事建设还是统治稳定等方面都大有作为。到了建安末年,孙吴的实力虽不敢大话肩比曹魏魏,但是领先蜀汉那是妥妥地没问题。
换句话说,孙吴既然敢于夺取蜀汉荆州三郡,就已经做好了与蜀汉动武的打算。在综合国力,以及军事实力等方面领先的孙吴,自然不惧怕蜀汉所谓的军事打击。事实证明,蜀汉刘备御驾亲征,声势不可谓不大,但面对江东才俊陆逊,结果还是输得一塌糊涂。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孙刘联盟”
所谓的“孙刘联盟”,又是《演义》中编织得一个美好传说。其实,当时三国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简言梳理一下,真正绝对的敌对关系,只是魏蜀(汉)之间。至于孙吴,正如前文提及,一向追求务实的孙权,绝对是“墙头草”,哪有利益哪里倒。如果单从道义角度衡量的话,孙权绝对是行为最不讲究的君主,没有之一。但是,国家之间的外交,尤其是在你死我活,相互较量的情况下,道义往往是最“要不得”的东西。
在一个极不讲究的时代,所谓的联盟,只不过是为了渡过眼前危机的权宜之计,一旦危机渡过,联盟的关系立刻“变质”。无论是孙夫人委曲求全的政治婚姻,还是各退一步的荆州划江而治,孙刘之间关系之恶劣,昭然若揭。
以上是孙权斩杀关羽的宏观背景,主要分析一下孙刘之间的实力对比以及在关羽被俘之时吴蜀(汉)之间的关系。接下来说说微观情况,即以关羽自身原因为着重点,分析一下关羽最后身首异处这一悲惨结局的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
关于关羽本人性格缺陷问题,想必读者朋友从很多途径有所耳闻,孤傲、瞧不起士大夫、更看不惯两面三刀之流等等,本文就不做赘述了。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关羽因为如此刚猛的性格,深深地伤害并得罪了孙权。孙权最后决定斩杀关羽,不排除有一解心头之恨的意思。
而关羽另一个相对不为人知的性格缺陷,也间接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那就是爱心泛滥和爱兵如子。说关羽爱心泛滥,是在俘虏了大批曹魏降军之后,不是选择简单有效的杀降,而是选择仁义之举的圈养,这不但拖累了自己军事力量,更是加速消耗自己的后勤补给。
上图_ 吕蒙(179年—220年)
正是因为爱兵如子,在自己的大本营被吕蒙偷袭后,关羽竟然第一时间,将兵将家属被孙吴控制且被善待的消息公布于众。结果蜀汉军士立刻无心恋战,原本斗志昂扬,团结一致的大军,瞬间变成一盘散沙,投奔孙吴的更是不计其数。此时对于关羽来说,真的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这也许就是“慈不掌兵”的最好注解。
最终,关羽不得不带着仅剩的贴己部下败走麦城,不得不成了吕蒙的阶下囚,更不得不做了孙权的刀下鬼。
蜀汉的战神必须死
实际上,相比什么性格缺陷等一系列软实力问题,孙权必须斩杀关羽的更重要原因,是关羽太过强悍的硬实力。那么什么是关羽的硬实力,又有多强悍呢?硬实力就是带兵打仗,而且强悍到战无不胜,是蜀汉的绝对战神!而且更是蜀汉水军的灵魂与绝对统帅!
至于关羽在三国史上留下的赫赫战绩,笔者就不必累篇介绍了。就单凭荆州水军一己之力,可以打得曹魏满地找牙,这一个战绩,就足以威震华夏。如前文提及,虽然论国力,蜀汉确实比不了孙吴,但是有关羽这般以一敌十的战神存在,孙吴谁也不敢说能扛得住。而且,更关键的是,真正让孙吴忌惮的还是蜀汉的水军。《三国志-陆逊传》在夷陵猇亭之战时,明确记载了陆逊所顾忌的就是蜀汉大军水陆并进。当得知刘备让水军上岸当做陆军使用时,陆逊清楚地了解,孙吴一举战胜蜀汉的机会来了。
上图_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
虽说当时的情况,刘备改水军为陆军,有很多客观条件制约而不得已为之,但是也不可有否认,这是缺少强有力的水军指挥官而退而求其次的办法。设想一下,如果此时关羽依旧在世,假以时日,逐渐收拢荆州水军旧部,结合益州已有水军,再打造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水军并非无稽之谈。到那时候,吕子明(吕蒙字子明)白衣渡江的成果,很可能化为泡影,这绝对是孙仲谋(孙权字仲谋)最不想看到的。
以绝对务实为做事目标的孙权,怎么可能给自己“挖大坑”留隐患?因此绝不能放虎归山,关羽必须处死!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事实上,孙权对关羽的处理,可谓是绝对理智,干净利落,关羽被捕后直接就地正法。首级被孙权“赠”给了曹操,这又是孙权拉曹操下水的权宜之计,意思是说,关羽之死,曹操你也脱不了干系。虽然,这个举动只是个“把戏”,但孙权又一次表现出他的狡诈。
一代战神关羽之死,对于蜀汉来说,绝对是致命打击。而蜀汉接下来的祸不单行,更是失去关羽的“蝴蝶效应”。甚至可以大胆的说,关羽之死,才是彻底断绝了蜀汉光复中原的最后希望。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三国演义》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长坂坡之战:血色长坂下的将星陨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湖北当阳长坂坡的黄土被铁蹄踏碎,曹操五千虎豹骑与刘备残军展开了一场关乎存亡的生死对决。这场战役不仅成就了赵云“单骑救主”的千古传...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杜畿:乱世中堪比萧何的曹魏能臣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动荡岁月里,曹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而在这璀璨星河中,有一位被曹操赞誉为“堪比萧何”的能臣——杜畿。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非凡的治理才能和...
曹操怎么死的 萧何 2025-09-11 荀彧之死:理想与权谋的终极碰撞公元212年,曹操首席谋士荀彧在寿春离世,终年五十岁。这位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王佐之才”,其死因在《三国志》《后汉书》《魏氏春秋》等史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09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