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经沙场的北宋老将,曹彬最终结局如何?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986年,踌躇满志的宋太宗赵光义发起了“雍熙北伐”,派遣3路大军向辽国发起进攻,旨在收复燕云十六州,一洗高梁河之战的耻辱。
在3路大军中,东路由曹彬统领,西路由米信统领,中路由田重进统领。为了配合3路大军,宋太宗又命令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驻扎在云州、英州、朔州的宋军出雁门关作战。按照赵光义的安排部署,“雍熙北伐”吸取了979年太平兴国北伐的教训,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以曹彬率领的东路军作为进攻的主力军。曹彬老成持重,正是最佳人选。
一
曹彬是北宋初期一名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老将。我们这里回顾一下曹彬从军以来立下的显赫战功吧。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人,生于931年。曹彬出身将门世家,父亲是后汉、后周的一名将领,官至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曹彬出生满1周岁时,父母在他面前摆出各种玩具。曹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对于其它玩具不屑一顾。这说明曹彬从小就表现出了军事家的气质。
长大后,曹彬果然投身军伍,成为了一名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将领。
曹彬是一名谨小慎微、注重礼节的人。960年,当赵匡胤发起陈桥兵变,创建了北宋王朝后,任用曹彬为大将,启动了统一之战。
曹彬屡立战功,其中最大的当属灭掉后蜀和南唐两场战争。
965年,曹彬与王全斌、刘廷让等人率领宋军,奉命出征后蜀。在宋军的猛烈攻势下,后蜀几乎不堪一击。曹彬等人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打到后蜀都城,迫使后蜀皇帝孟昶献城投降。不过,由于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等将领没有约束部下,导致出现了抢夺民家子女、玉帛等现象。赵匡胤非常生气,将他们革职的革职,贬官的贬官,只有曹彬得到了封赏,被授任为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
974年,曹彬与潘美、李汉琼、田钦祚等人率领宋军征伐南唐,南唐的实力超过后蜀,但在势头正猛的北宋军队面前,一切都是浮云。一年后,南唐皇帝李煜不得不奉表投降。战后,赵匡胤送了曹彬20万钱,还提拔他为枢密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枢密使是北宋的最高军事负责人。
二
正因为曹彬性格比较沉稳,赵光义才会在“雍熙北伐”中让他担任主攻手。在发起进攻之前,赵光义对参战的将领们千叮咛万嘱托,要他们“持重缓行,不得贪利”。
然而,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当“雍熙北伐”发起后,各路大军都遇到了一个“问题”:他们的进展太顺利了,一路长驱直入,所向披靡。东路曹彬接连攻下几个州县,声威大震。中路田重进攻占了飞狐、灵丘、蔚州。米信在新城打败辽国军队。就连配合作战的潘美、杨业,也攻占了寰州、朔州、云州、应州。
当捷报如雪花一样飞来时,赵光义感到了一丝隐忧。赵光义也是战将出身,对战场上的情况非常熟悉。他最担心的是,当宋军的行动过于快速时,就会导致粮道供应不上,甚至被辽国军队截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历史上,因为粮道被截断二遭到惨败的失利比比皆是。
赵光义是这样想的,辽国人也是这样想的。
当时,辽国皇帝耶律隆绪才14岁,朝政大权由萧太后掌握。萧太后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女子,面对宋军的进攻镇静自若,制定了集中兵力迎战东路军的策略,由辽国名将耶律休哥率部在涿州迎战曹彬。不得不说,曹彬还是大意了,竟然被耶律休哥派人截断了粮道。曹彬在涿州驻扎了十余天,将随部携带的粮食消耗殆尽后,只好退到雄州,等候补充粮草。
曹彬此举,站在东路军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北伐全局来看,就是一次失误。因为北伐各路大军同进同退,互为援助。东路军撤退,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将西路军、中路军以及潘美、杨业大军暴露在辽军面前。赵光义听到后,大惊:“岂有敌人在前,反退军以援刍粟,失策之甚也。”赵光义命令曹彬往西边行动,与米信大军靠拢,等潘美、杨业等人占领了山地后,再与田重进会师,对幽州(燕云十六州核心)形成合围。
然而,就在这时候,曹彬又犯了第二个错误,听从部将的劝告,带着粮草前往继续攻打涿州。时值酷暑,东路军普遍感到疲乏,战斗力大幅度下降,所带粮食有限,很快又即将耗尽,曹彬见势不妙,赶紧下令撤退。这次撤退,就引发了宋军全线后退。在后退中,发生了宋军大将杨业被俘而死的悲壮故事。
在东路军这边,曹彬率部且战且退,耶律休哥率领辽国精锐骑兵一路尾随追赶,在歧沟关大败宋军。岐沟关之败,成为曹彬戎马倥偬40年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
可惜曹彬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雍熙北伐”功败垂成,让赵光义愤恨不已。战后,赵光义将曹彬贬为右骁卫上将军,将米信贬为右屯卫大将军,将潘美贬为为检校太保。其余诸将也遭到程度不同的处罚。直到11年后,曹彬才再次被起用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
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正月,宁远军节度副使赵汝愚暴卒于衡州(今湖南衡阳),时年56岁。这位宋太宗八世孙、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的宗室宰相,在“绍熙内...
宋太宗 2025-09-03 小周后其实没有死?历史迷雾中的另一种可能公元978年七夕,汴京的月光洒在李煜的囚居小院。这位南唐末代君主在《虞美人》的绝笔中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随后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杀。...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8-29 赵光义皇位传承:从“金匮之盟”到赵恒继统的权力变局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皇位由第三子赵恒继承,史称宋真宗。这场看似平稳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北宋初年皇位继承制度的深刻矛盾——从“金匮之盟”的...
宋真宗 宋太宗 2025-08-18 雍熙北伐失败原因解析:战略误判、将领失和与制度缺陷的三重困境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以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北伐,试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因东路军岐沟关惨败、西路军杨业殉国而彻底失败,迫...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7-25 卢多逊:功过交织的北宋权相,能否冠以“好官”之名?北宋初年,卢多逊(934—985年)以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为起点,从后周进士起步,历经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官至宰相,成为北宋初期政坛的核心人物。然而,这位以“...
宋太宗 2025-07-22 末代北汉主的汴梁岁月:刘继元投降后的生存轨迹与历史回响在五代十国的烽烟中,北汉末代皇帝刘继元以一种近乎戏剧性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统治。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当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的连城台上,看着这位曾经不...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27 赵光义与金匮之盟:皇权更迭下的历史迷雾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崩逝于万岁殿,其弟赵光义旋即继位,史称宋太宗。这一权力交接的背后,牵扯出一桩缠绕北宋初年政局的悬案——“金匮之盟”...
宋太宗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2025-06-25 赵士程:南宋宗室情痴的专一婚姻与悲剧人生在南宋的烟雨江南,一段跨越世俗偏见的婚姻,将宗室亲贵赵士程与才女唐婉的命运紧紧缠绕。这位宋太宗玄孙之子的情感抉择,不仅颠覆了当时对再嫁女子的歧视,更以一生未娶的...
宋太宗 2025-06-16 赵光义三位皇后:权力与情感的交织轨迹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作为宋朝第二位皇帝,其三位皇后的人生轨迹与北宋宫廷政治、家族权力格局紧密相连。从淑德尹氏的追封哀荣,到懿德符氏的早逝遗憾,再到明...
宋太宗 赵光义 2025-06-13 烛影斧声:北宋开国皇权更迭的千年谜案与权力隐喻公元976年冬夜的开封城,一场改变宋朝国运的密谈在烛光与斧声中悄然展开。宋太祖赵匡胤与晋王赵光义的兄弟对酌,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更在历史长河中投下一道永恒...
赵匡胤怎么当上宋朝皇帝的 赵光义 2025-06-0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