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按理来说,高平陵事变时,距离曹丕去世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为何还说曹丕应该对此负责呢?我认为应该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原因之一:司马懿在曹丕手中开始得到重用
由于《三国演义》的原因,使我们始终认为司马懿在曹操手中不得重用,是因为曹操对司马懿有防范之心,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司马懿资历过浅。在我们印象中,司马懿似乎一出场年龄就已经很大了,实际则不然,司马懿不过比曹丕大了8岁而已。
司马懿初次入仕是在建安六年(201年),而正式入仕则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担任丞相之后,且是被曹操强行征召到手下的,原因是司马懿认为曹操乃宦官之后,不想在其手下为官。此后,司马懿奉命与曹丕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从时间来看,司马懿入仕时间显然较晚,曹操当时身边已经是人才济济,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辅政班底,文有荀彧、程昱、贾诩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将等猛将。这也是司马懿很难获得重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曹操晚年,为了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曹丕和曹植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权力圈子明争暗斗。因长期与曹丕来往的原因,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曹丕一派,而除了司马懿之外,拥护曹丕的还有贾诩、崔琰、陈群、桓阶、邢颐、吴质等人,而拥护曹植的则有丁仪、丁廙、杨修、孔桂、杨俊、贾逵、邯郸淳等人。
曹操去世,曹丕继位之后,由于拥有了“从龙之功”,司马懿自然开始得到重用,被封为河津亭侯,担任丞相长史。而在曹丕坐上皇帝宝座后,司马懿便被任命为了尚书,不久后转任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同时,随着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渐渐老去,使得仅比曹丕大8岁的司马懿有了极大的成长空间,这也是司马家族之后能够迅速崛起的一个关键所在。
原因之二:曹丕对宗族和外戚势力打击过于严重
或许由于曾经与曹植争夺继承人的原因,亦或许曹丕汲取了两汉时期外戚、宗室干政的弊端,曹丕在位期间,对曹氏宗亲和外戚防范极为严密,这虽然一定程度加强了皇权,但也使得曹氏宗亲势力在朝中的影响力和权力都开始急速缩水。
曹丕登基之后,明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也就是说大臣们不得随意向太后奏事,太后、皇后家族成员不得担任辅政大臣,且不允许无功享受封土之爵(列侯以上爵位),这严格限制了外戚的权力。
同时,大肆削夺藩王权力,命令他们无事不得进入京师洛阳。同时下令对各地藩王的封地时常进行变更,且将其治权和兵权全部收回,并在各封国设立防辅,监国谒者,负责监视藩王,这使得曹氏藩王不但没有了权势,而且连行动都受到限制,简直形同圈禁。
曹丕的一系列政策,虽然使得曹魏并未像两汉那样,发生外戚、诸侯作乱事件,但也使得宗亲势力日渐单薄,在日后司马家族篡权时,根本无力阻止和对抗。说句题外话,西晋时期的司马炎则汲取了曹丕的教训,大封宗族势力,结果又酿成了“八王之乱”。可见,平衡才是最稳定的,走极端很容易酿成大祸。
更为致命的是,曹氏遇到了东汉一样的问题,那就是皇帝太过短命,而司马懿又太过命长,曹丕去世时不过4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曹叡去世的时候更是只有36岁。结果,在司马懿成功熬死了两代君王,在曾经的功勋大臣又相继去世的情况下,司马氏的力量立即便凸显了出来,曹叡虽然提拔了曹爽,但毕竟根基太浅。
综上所述,虽然司马懿夺权发生在曹芳执政时期,但曹丕对此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公元239年1月22日,曹魏王朝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病逝,年仅36岁。这位曾指挥曹真、司马懿击退吴蜀联军、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的雄主,其生命戛然而止的结局...
司马懿 曹真 2025-09-19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忠魂泣血:苏则为汉献帝哭丧背后的时代悲歌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洛阳城飘着细雪,魏王曹丕的府邸张灯结彩,朝臣们正为即将到来的禅让大典忙碌。而在城郊一座简陋的灵堂内,一位身着素服的官员却跪在...
曹丕 2025-08-22 东汉后期:在权力倾轧与民生困局中走向崩塌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国至汉献帝禅让曹丕,共历195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后期,这个曾经以“光武中兴”为荣的王朝,却深陷政治腐败、经济崩溃与社会动荡的泥潭。外戚与宦官...
刘秀 曹丕 2025-08-21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