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同是立军令状,同是作战失败,为何诸葛亮对关羽马谡的处罚不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三国演义》中,有两人给诸葛亮立下过军令状。一位是去守华容道的关羽,另一位则是去守街亭的马谡。但是这两人都没有能够完成自己受领的任务,一个放走了曹操,另一个丢掉了街亭。但是诸葛亮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关羽和马谡的身份地位不同。
有人说,诸葛亮不杀关羽是因为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他对关羽法外留情。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现实中,诸葛亮不是儒家弟子,他的思想更多倾向于法家和纵横家。因此,诸葛亮不是那种食古不化的人,他的为人处世十分灵活。
比如说在对法正的态度上,就体现出诸葛亮的这个特点。法正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法正的性格有个缺点,那就是睚眦必报。在夺取益州后,法正因功担任了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于是大权在握的法正,就对昔日和自己有仇的人进行了报复。他独断专行,擅自杀死了几个过去中伤诽谤自己的人。有人就此事找诸葛亮,要求诸葛亮法正。但是诸葛亮解释说法正对刘备的事业有大功,就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也没有什么。因此,诸葛亮最终也没有惩罚法正。
我们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做事的原则是顾全大局,一切以蜀汉政权的最大利益为重,并不以条条框框约束自己的手脚。关羽和刘备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关羽又是蜀汉排名第一的武将,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对蜀汉举足轻重的武将,诸葛亮自然不会把他斩首。
而对于马谡就不同了。诸葛亮虽然看重马谡的才能,但是马谡从身份地位来说,对于蜀汉的影响是很小的。尤其是马谡在街亭之战中的表现,可谓是身败名裂。在这一战中,马谡暴露出自己言过其实的本质。对于这样一个对蜀汉毫无用处,而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人,诸葛亮自然不会留情了。
二、关羽和马谡采取的军事行动不同。
关羽守华容道时采取的军事行动,也与马谡在街亭采取的行动不同。在关羽守华容道的时候,他忠实的按照诸葛亮的布置行动,完美地实现了诸葛亮的计划。当曹操逃到岔路口的时候,关羽按照诸葛亮布置,在小路放起了烽烟。
曹操按照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认为诸葛亮用的是“虚而实之,实而虚之”的原则,故意在小路放火,引导他向大路撤逃。因此曹操自作聪明,选择了走小路,结果正与埋伏许久的关羽撞上。在曹操百般乞求下,顾念旧情的关羽最后还是放走了曹操。
但是马谡在街亭的行动与关羽完全不一样。在马谡出兵街亭时,诸葛亮对他进行了百般叮嘱,让他在五总路口当道下寨,阻挡魏军的进攻。可是马谡一到街亭,就改变了诸葛亮的作战计划。他不但没有当道扎营,还把蜀军拉上了南山。
马谡在南山扎营,无非是想复制当年蜀军在定军山的战例。当年刘备夺占定军山,迫使夏侯渊前来争夺。在夏侯渊和他的部下求战不得,疲乏懈怠之时,遭到蜀军的进攻。曹军因此被打得大败,夏侯渊也被黄忠斩杀。经此一战,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局。
可是马谡没有想到的是,南山上没有水源,而他的对手也不是有勇无谋的夏侯渊,而是老谋深算的张郃。张郃汲取当年定军山的教训,首先派人截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当蜀军因为缺水不战自乱的时候,张郃轻易地就击败了蜀军,夺取了街亭。
在战争中,统帅最看重的就是令行禁止。关羽虽然放走了曹操,但是在作战过程中,他并没有违反诸葛亮的将令,体现了他对诸葛亮指挥的尊重,在诸葛亮眼中还是可以原谅的。而马谡擅自修改诸葛亮的将令,并且还因此遭到了惨败,这在诸葛亮眼中是罪无可赦的。
三、关羽和马谡的认罪态度不同。
诸葛亮对关羽和马谡的处理态度不同,还跟他们的认罪态度有关。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之后,关羽并没有逃避责任,而是在放走曹操的时候,就打定主意到诸葛亮那里领受惩罚。关羽的这种大义凛然的作风,让诸葛亮十分敬佩。
而马谡的做法却跟关羽迥然不同。他在打了败仗后,主动放弃了作战指挥,放弃部下独自逃命去了。如果张郃乘势攻打诸葛亮的大营,没有任何防备的蜀军将会面临灭顶之灾。幸亏有王平进行了抵抗,才使得张郃没有敢于追击蜀军。
让诸葛亮更加难以容忍的是,马谡在逃离战场后,竟然没有回到诸葛亮的大营。马谡独自逃回了蜀中藏匿起来,经过很长时间才被抓获归案。马谡这种行为,已经触碰了诸葛亮的底线,让他忍无可忍。
在《三国志》中,对于诸葛亮的为人处世进行了总结。对于犯错的人,诸葛亮的处理原则是,“尽忠益时者虽利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对应这条原则,我们就会发现关羽和马谡的态度正好相应其中。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他的行为当然是错误的。但是关羽对自己的错误没有隐瞒,而是光明正大地到诸葛亮面前请罪,甘愿接受惩罚。这正好与诸葛亮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的处理原则对应。由于关羽甘愿承担责任的态度,使得诸葛亮放过了他。
而马谡在战败之后,采取的却是逃避责任的态度。他本身的行为就触犯了诸葛亮“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的原则,使得诸葛亮不得不处罚他。他还逃跑藏匿,使得诸葛亮连给他寻找借口的理由都没有办法。因此,诸葛亮不得不斩了马谡,用以平民愤,振奋军心。
结语:
关羽和马谡都给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也都说作战失败,听从诸葛亮的惩罚。诸葛亮放过了关羽,却杀死了马谡。这中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手下是关羽和马谡的身份地位不同,相应地对蜀汉的作用影响不同,诸葛亮为了蜀汉的最高利益做出了选择。
其次是两人在作战中执行诸葛亮的军令态度不同,关羽忠实地执行了诸葛亮的命令,而马谡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军令。最后,关羽和马谡承担罪责的态度不同。关羽勇于担责,马谡则逃避责任。这使得关羽在诸葛亮眼中情有可原,而马谡则是罪不可赦。因此,诸葛亮对两人的处理也有了不同。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