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提到袁术后,为何曹操却对他十分轻蔑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一、基本盘
三国时代和别的时代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比如中国的宋元时期讲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在东汉三国的时候,无论是如何的盖世英雄,只要出身不好,就只能辅佐他人,而不能考虑割据一方。
记得在读三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三国时期的这些名臣能人,往往都有一定的出身,几乎没有哪个名臣或者能人,是草根子弟出身的,而袁术,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
1、袁术的出身
袁术和袁绍是兄弟俩,关于袁绍,很多人评价此人的特点是四世三公,全天下都有袁家的门生故吏,不过,相比起袁绍,袁术的实力要比袁绍强很多。
袁绍和袁术虽然是兄弟俩,但是却并非同父同母,袁绍是庶出的孩子,而袁术是嫡出,不过,论年纪,袁绍的年纪要比袁术大一些。
尴尬的是,袁绍和袁术兄弟两个人都是有野心的人,他们之间的矛盾又是难以调和的。袁绍认为,自己仅仅吃亏在不是嫡出身份这一点,至于别的地方,处处都比袁术强。而袁术骨子里则压根没瞧得起袁绍,认为袁绍和他的母亲一样都是身份卑贱的人,永远成不了什么气候。
袁术的父亲,在汉灵帝时代曾担任汉帝国的司空,所谓的司空,在东汉的官僚体系里面,属于三公的概念,算是大臣里面地位最高的一个级别了。显赫的出身,而且还是嫡出的儿子,这些身份让袁术在东汉末年,一度是头号种子。
2、身份的优势
其实不论古往今来,想要割据一方建立一番霸业,终究需要很多硬件来支持。
首先是威望。所谓的威望,可以理解成现代的广告效应,毕竟,即便是有人才想要投奔,也需要人才先知道天下有哪些势力值得自己投奔。
在东汉末年,出身高超就意味着获得了很高的威望,这也是为什么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的手下能聚集大量人才的原因,相比之下,刘备最初没什么知名度可言,即便是人才想投奔,也不知道天底下有刘备这个人。
其次是资金。如同现在的一个公司运营,需要资金流来保证它的运作一样,在古代想要割据一方,就必须得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比如手底下管理团队的薪水需要资金,自己地盘上的必要建设需要资金,甚至于军队每天的口粮也是一笔巨大的资金。
袁术出身世家,对于袁术来说,他最不缺的东西恐怕就是钱财,这些优势让袁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萌生了当皇帝的想法,事实上,袁术也确实有当皇帝的本钱。
图片:袁术剧照
二、袁术的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学里面,为了鼓舞底层的草根子弟对未来、前途充满信心,文人往往会编写这样两种故事:一种就是底层少年如何有天赋,最终轻松实现逆袭;而另一种则就是纨绔子弟多么无知无能。
当然,这种现象在客观中确实存在,但绝对不是主流的现象,之所以古代文人热衷撰写这样的故事,是因为他们的读者往往都是底层民众,而底层的民众十分盼望有钱人家出败家子,以及贫穷人家飞出凤凰男。但是,如果从大概率角度来说,这仅仅是美丽的童话而已。
1、世家子弟的得天独厚
当然,我们不否认天底下确实存在着天才这样的物种,但是,所谓的天才,往往是几十万人里才能出现的一个,而且所谓的天才,指的是在某个领域无师自通,能够通过自学在短期内掌握的东西,比全日制的学习还要高很多的人,这样的人其实少之又少。
人和人之间的天赋虽然有差距,但是其实差距并不大,人和人之间在见识方面的差异,往往和后天的教育有关。世家子弟拥有着当时社会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他们的社交圈里也是当时帝国最优秀的一伙人,在和这种人耳濡目染的状态下,世家子弟受到熏陶,其见识,也要比在乡下种地的农家子弟高很多。
袁术作为世家子弟,看一下他的成长环境,就可以轻易得出结论,袁术绝对没有大众想象的那样无能和不堪,这就好比清华大学的学渣,哪怕学习成绩再差,也可以轻松吊打大专院校的学霸。
2、袁术的能力
在汉末局面里,袁术也是一个懂得当机立断的人物,比如当时,汉少帝刚继位,朝廷内部的外戚和宦官之间,围绕最高权力的争夺展开斗争。
本来宦官占据劣势,但是宦官通过欺诈手段,将外戚大将军何进骗到皇宫而后诛杀何进,何进之死,让支持何进的大臣一度目瞪口呆。
眼看情况要不利于大臣们一方,袁术当机立断带兵进入皇宫,铲除宦官集团,稳定了当时的局势,从这份能力来看,袁术绝对不是膏粱子弟。
图片:袁术当机立断剧照
3、袁术的败亡
当然,袁术最终还是败亡了,其实袁术的败亡,恰恰是因为优势太大,蒙蔽了袁术的双眼,当时袁术觉得自己的实力足够取代东汉,建立自家政权,于是登基称帝,毕竟连董卓那样只靠依靠绑架东汉皇帝的人,都敢萌生称帝想法,更何况袁术?
只不过,袁术错估了当时的形势,当时天下人还需要东汉的招牌,而袁术又没能协调好和袁绍的关系,因此称帝后就遭到了围攻,而袁术麾下的野心家孙策等人,见袁术已经身败名裂,也趁机背叛袁术,就这样,袁术走向败亡。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