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裕和司马氏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裕为什么要将司马懿的后人灭族?
中国有句古话,自作孽不可活;还有另外一句老话,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这两句老话送给被刘裕灭掉的司马懿后人很合适,送给刘裕自己的后代同样也不意外。
司马懿孙子司马炎代曹魏以后建立的西晋,在汉赵建元二年(316年),被昭武皇帝刘聪所灭。巧合的是,衣冠南渡之后由司马睿建立的东晋,同样是被刘姓的南朝宋武帝刘裕于永初元年(420年)所灭。差别只在于,前者是匈奴铁弗部人,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后代(就是那个把刘邦围在白登山的冒顿单于),后者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按照惯例,新朝建立,如果前朝皇帝还活着的话,一般都不会一杀了之,都会给个适当的位置,大部分都是把前朝皇帝降为xx王,更好一点的,甚至还可以继续享受天子的待遇,当然也只是名义上的。比如汉献帝,降为陈留王,做了山阳公,但保留天子礼仪,代汉而立的曹丕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刘协,这待遇不错吧?
司马炎代魏而立晋后,曹魏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同样被降封为陈留王,这个应该是学曹丕的吧,果然是有样学样。当然,曹奂下岗之后的待遇比汉献帝还要好那么一丢丢,结果还是很不错的。
那么,代晋而立之后,宋武帝刘裕是否将司马懿的后人给灭了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确切地说,刘裕只是灭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直系皇族中有才干的一脉,并没有杀光杀净,比如还留了晋恭帝一名公主司马茂英做了自己太子的太子妃。
而其他的司马懿后裔,遍布各地,刘裕并没有对其赶尽杀绝,实际上这个也做不到,他也就不费那个力气了。
西晋被刘聪灭了之后,于公元318年羞辱并杀害了年仅18岁的晋愍帝司马邺杀害,但并没有祸及皇族一脉。
所以说,刘裕灭司马德文一族,算是开了灭绝前朝皇帝血脉的恶劣先河。
那么,刘裕为什么不遵守改朝换代的潜规则,善待前朝末代皇帝,反而要杀了司马德文一系皇族呢?
这实际上和刘裕的出身有关,与为后代扫平道路有关,当然更与司马氏当政时期的所作所为有关。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刘裕的成功之路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有“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一句词,里面的寄奴,说的是就是刘裕。
当年,还没有能够“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出身于京口一户低级士族家庭,不过到他父亲这辈,早已经是门第破落得不成样子了,从哪里也看不出来有大汉皇族的影子。
刘裕尤其不幸,他出生不久母亲就患病去世了,没有奶吃的小刘裕天天饿得直哭,撕心裂肺的声音让父亲刘翘痛不欲生。刘翘虽然是郡功曹,但家里并没有几个闲钱,根本没有能力为其请乳母。毫无办法的刘翘,几乎要狠起心来把刘裕扔了让其自生自灭。关键时刻,还是刘裕的从母实在不忍心刘裕就这样被抛弃,怎么说也是一条小生命,就断了自己孩子刘怀敬的奶,把抚养刘裕的重任接了下来。
谁成想,这个没有妈的孩子后来居然会有那么大的成就。
要说刘裕这孩子从小还是很踏实的,家里穷,为了活下去,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等等什么活都干,只要有口饭吃。刘裕还是一个很孝顺的人,对继母萧文寿就像亲娘一样的好。
后来,刘裕也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长大成为一个大度伟岸,骨骼清奇的小伙子。加上为人不拘小节,豪爽义气,很快就在江湖上结交了不少朋友。
但成长之中也有烦恼,刘裕就因为赌博把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输了个干干净净,其形象也因此一落千丈,谁都不看好他,败家玩意儿,不会有啥出息了。
但有一个人却不这样看,认为刘裕会成为一代豪杰的,他就是当时著名的琅琊王氏的王谧。
王谧看人很准,刘裕也不负期望,在东晋末年的天下大乱之中一步步地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刘裕的机会终于来了,这就是近在家门口的北府军。这支由东晋名将谢玄一手创办的大军,因为驻地京口也叫北府,所以这支部队就被称为北府军。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立志出人头地的刘裕也加入了进来,成为北府军孙无终部的一员。
孙无终因为在淝水之战立功被提拔为冠军将军,刘裕也因为作战勇敢得到孙无终的欣赏,被提拔为司马,这也是刘裕走上成功之路的开始。
不久五斗米道的孙恩发动叛乱,刘裕也被孙无终举荐到前将军刘牢之的手下担任参军一职,随同刘牢之与卫将军谢琰一起讨伐孙恩。
在讨伐孙恩的作战中,刘裕悍不畏死,一路杀伐,与孙恩数次交锋,均把孙恩打得狼狈而逃。最终在临海郡之战中,逼得孙恩不得不投海自尽。接替他的妹夫卢循,后来也被刘裕剿灭。
名声大噪的刘裕,也一路被提拔,从参军一直做到了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再也不是以前那个斜阳草树下的小混混刘寄奴了。
此后,投奔刘裕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像开了挂,在除桓玄、荡荆江、灭谯蜀和诛南燕、后秦等一系列战争中,无往而不胜。刘裕也屡屡加官进爵,开府置官,一个人就领了23州的军政事务,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一时间权势滔天,帝像显现。
这个时候的东晋安帝司马德宗早已经成为刘裕手中的玩偶,刘裕说什么那就是什么,这不,晋安帝封了刘裕一个“宋国”,刘裕也成了所谓的宋公、宋王,还享受皇帝才有的九锡之礼、十二旒冕和天子旌旗等等。
可以说,此时的刘裕,离皇帝的宝座也就一步之遥了。
对刘裕来说,代晋而立,是没有什么心理压力的,毕竟,你司马家的江山,来路也不正嘛,你能以晋代魏,我自然也可以的。
果不其然,公元419年1月28日,刘裕先是指示中书侍郎王韶之在内侍的配合下,将37岁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勒死于东堂。然后刘裕扶持其弟弟司马德文当了皇帝,也就是晋恭帝,当然这个是傀儡皇帝。
那么,杀了晋安帝以后,刘裕为什么不直接称帝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当时流传有图谶说司马氏在“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死了晋安帝,后面应该还有一个司马氏皇帝,然后刘裕才可以代晋。
不管这个预言对不对,刘裕都不打算较真,信就是了,反正皇帝早晚是自己的,不着急。
果然,晋恭帝的皇帝宝座刚刚坐上一年多,司马德文就被刘裕逼着起草了一份禅让诏书,还向大臣们言不由衷地表白一番,这位置,该刘裕了,我是心甘情愿的,你们该咋滴咋滴。
由是,刘裕顺利登基为帝,也就是宋武帝,国号为宋,前司马氏的晋恭帝司马德文被降为零陵王。
至此,刘裕顺利由一个差一点被遗弃之人,从街头小混混一步一步地逆袭为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实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生理想,达到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惋惜的是,那个慧眼识珠的王谧,早在几年前就死了,没有看到刘裕居然当了皇帝,当然活着的时候刘裕并没有亏待他。
废东晋皇族依然势力庞大,宋武帝不得不挥刀问斩
刘宋王朝建立以后,在东晋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门阀大家在动乱中早已经被折腾得七零八落,元气大伤。而且为了制约平衡门阀士族的力量,刘裕大力提拔寒门子弟,为自己的统治构筑防火墙。
因此,这时的门阀士族,虽然还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对刘宋的统治是没有根本性威胁的。
士族门阀暂时没有威胁,但刘裕还是睡不着觉,因为自己也老大不小了,登上皇位都已经57岁了,在那个寿命普遍比较短的时代,实际上是没有几年活头了,刘裕心里急啊,他还要趁自己能够有所作为的时候,把子孙后代当皇帝路上的绊脚石清理一下。
于是,实力依然强大的司马皇族就自然而然地被盯上了,刘裕担心的是司马皇族在门阀士族中依然存在的号召力。因此,消灭司马氏皇族就是当务之急,第一个要消灭的,当然是已经下岗的晋恭帝了。
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废为零陵王以后,实际上并没有把前皇帝的做派收敛多少,依然保持着皇帝才可以有的威仪,这让新皇帝刘裕十分不爽,我只是让做个闲散王爷,你却放不下皇帝的架子,置我于何地呢?表示不能忍受的刘裕,立即拿晋恭帝开刀,准备派人去干掉他。
但让刘裕没有想到的是,杀个废皇帝居然一波三折,派去给晋恭帝下毒的琅琊侍中张伟,对晋恭帝依然存有故主之情,不忍心就这样杀了司马德文,但又没有办法回去和刘裕交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半路上抱着本该司马德文喝的毒酒,咕噜咕噜地咽到了自己的肚子里,死了。
刘裕得知居然还有这样对晋恭帝忠心的傻子,气愤之余,杀心更重了,好啊你个司马家,余孽还不少呢,以后还想翻天复辟不是?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自然,司马德文还是没有逃过刘裕的毒手,被人潜入居室里,活活被捂死了。为什么被捂死呢,因为他不喝来人端的毒酒啊,信佛的他认为,自杀的人不能转世。被捂死了,那是他杀,还是可以转世的。
可怜的司马德文,临死了还在做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春秋大梦。
杀了晋恭帝以后,刘裕就彻底放开了手脚,对司马氏直系皇族一脉大开杀戒,以各种理由收拾了不少对其统治有潜在威胁的皇族。
这些被杀的皇族,基本上都是司马懿直系的后代,也就是皇族一系,当然还有一部分机灵的事先逃跑隐姓埋名,算是躲过了一劫。
而对那些非直系的司马氏皇族,刘裕并没有对他们动手,因为他们对刘宋的统治并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只要不影响自己的子子孙孙就行,刘裕犯不着为此劳神费力,再说,他了解自己也时日无多了。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就是司马氏皇帝当政时期,刘裕铲除了司马氏直系皇族以后,并没有因此引起社会反弹,什么维护旧主司马氏的叛乱什么的,根本没有,可见司马氏无论西晋还是东晋的统治多么的不得人心,被刘裕取而代之,也算是不亏。
剩余的那些高门大户,本来就有些弱势,这个时候更是唯刘裕马首是瞻。
政权稳固了,刘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说,大规模屠杀司马懿后裔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那么,刘裕有没有大规模屠杀皇族之类的记录呢?当然有。
第一次是义熙六年(410年)二月在剿灭南燕以后,尽杀南燕鲜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
第二次杀的不是皇族,而是诸葛家族。太尉府监事诸葛长民素来骄奢淫逸,多行枉法之事,甚至意图谋杀刘裕。刘裕先是设计杀了诸葛长民,后来更是屠灭了诸葛一家子,不过,这个算不上大规模屠杀吧。
刘裕屠杀前朝皇帝带来的恶劣影响虽然刘裕取代司马氏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但其杀灭司马德文一族的行为却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首当其冲的自食其果者,却是刘裕的后代,这是刘裕之死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先是刘宋的第八位皇帝、宋后废帝刘昱因为暴政被萧道成杀死,后立刘准为帝,也就是宋顺帝。
当然,这个皇帝就如当年的晋恭帝司马德文一样,只是个傀儡样子货,实际权力都在时任相国、齐王的萧道成手里,宋顺帝也就是个提线木偶。
三年后,萧道成也耐不住了,干脆重演了一把当年刘裕玩过的招数,让宋顺帝写了一份禅让诏书,萧道成顺理成章继位,是为齐高帝。
下岗的宋顺帝刘准,也和当年的司马德文一样,先是被降为汝阴王,半年后就被监禁他的士兵杀死。这年,他才13岁,还是个孩子。
其他刘宋的皇室宗亲也都被幽禁而死。
宋顺帝刘准在下岗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
当然,萧道成的后代也一样重蹈覆辙,齐和帝萧宝融在梁武帝萧衍逼迫下不得不禅让帝位,不久就被萧衍杀于姑熟。
果然那句话说得再贴切不过: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血泪斑斑的南北朝帝王更替史表明,宋武帝刘裕斩杀前朝末帝,的的确确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因为他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自此以后,王朝更替之中,得以善终的末代帝王,几乎没有了。
宋朝史学家胡三省曾《资治通鉴音注》里这样评价: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不能不说,这也是一个绝大的讽刺。
在中国东晋末年的政治舞台上,晋恭帝司马德文与宋武帝刘裕的关系,堪称一场充满戏剧性与悲剧性的权力博弈。司马德文作为东晋末代皇帝,在位仅两年便被迫禅位于刘裕;而刘裕...
刘裕 2025-09-10 司马懿与柏灵筠的子嗣之谜:历史真相与影视演绎的碰撞在三国历史与文学艺术的交织中,司马懿与柏灵筠(史称柏夫人)的情感纠葛常被后世津津乐道。作为司马懿晚年最受宠的妾室,柏灵筠在影视作品中常被塑造成兼具智慧与美貌的传...
司马懿 2025-09-09 因果轮回:桓范后人终结司马家族百年霸业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与因果循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雷霆手段诛灭曹爽三族,却意外漏杀一人——桓范之子桓楷。这场看似偶然的...
司马懿 2025-08-28 寒门枭雄的困局:刘裕北伐止步北魏的深层动因公元417年,刘裕率领的北府军以"却月阵"大破北魏骑兵于黄河岸边,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东晋疆域首次突破黄河。然而,这位被后世...
刘裕 2025-08-28 司马懿掌权多少年:权力更迭中的风云岁月在三国历史的宏大叙事里,司马懿是一位极具影响力且充满争议的人物。他以其卓越的谋略、深沉的心机和坚韧的意志,在曹魏政权中逐步崛起,最终为司马氏家族掌控天下奠定了坚...
司马懿 2025-08-26 高平陵之变:中国历史转折中的权力重构与制度震荡公元249年正月初六,洛阳城郊的高平陵笼罩在料峭春寒中。当魏帝曹芳率领曹爽兄弟的仪仗队前往祭拜魏明帝陵寝时,七旬老臣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三千死士封锁城门,...
司马懿 2025-08-20 曹爽为何不反抗:一场权力博弈中的必然选择公元249年,曹魏政权的权力天平在高平陵之变中彻底倾斜。当司马懿以雷霆手段发动政变时,手握重兵的曹爽却选择放弃抵抗,最终导致曹魏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这场看似...
司马懿 2025-08-18 陈群与司马懿:曹魏权力场中的双璧之交在汉末三国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陈群与司马懿的交往超越了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既是曹丕“太子四友”的核心成员,又是曹魏政权制度建设的共同奠基者,更是权力斗争中相互...
曹丕 司马懿 2025-08-18 张春华与司马懿:乱世中从相濡以沫到恩断义绝的婚姻张春华与司马懿的婚姻,是三国乱世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故事。从少年夫妻的相濡以沫,到权力巅峰后的恩断义绝,他们的关系折射出权力、人性与情感的复杂纠葛。一、少年夫妻:...
司马懿 2025-08-14 卤城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巅峰对决,真相究竟如何?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与司马懿在陇右地区展开了一场决定三国格局的战役——卤城之战。这场战役不仅是诸葛亮与司马懿首次正面交锋,更因史书记载的矛盾性成...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08-1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