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作为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将军,在面对上级批评的时候,也会展现出可爱的一面。
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重点进攻,集中三个兵团由江苏北上,进犯山东沂蒙山区,寻歼华东野战军主力。根据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的统一部署,各纵队避敌锋芒,大胆插进沂蒙山区。这一带方圆几十里,山连山,峰连峰,山势险峻,各部队在崇山峻岭中回旋。结果,敌人始终摸不到华野主力的踪影。但自己也在“回旋”中转来转去转出不少思想问题。
因为天天爬山,转山头,忽南忽北,时东时西。大仗没有打,小仗打不上,加上贫瘠的沂蒙山区骤然集中了华野十几万兵马,部队没吃没喝,肚子饿得贴到背上了,时间越长,生活的困难越大。许多指挥员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些人渐渐对“上头”的意图产生了怀疑。
许世友
一天,9纵刚走了几十里路,就接到华野司令部电话,命令部队原地返回。
许世友一听就火了,夺过参谋手中的话筒,顾不得问对方是谁,大吼了一声:
许世友将军
“你们只晓得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
吼完了,话筒也被他扔掉了。
对方是谁?粟裕,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负责整个战役行动的具体指挥和协调。据华野司令部在场的人回忆,当时粟裕的脸气得通红,没有说一句话,直瞅着手中的话筒,愣了好一会神。
许世友在电话上吼了一嗓子,显而易见对华野首长不恭。他爱兵,怕战士徒劳无功地跑冤枉路,出发点不难理解。但作为纵队司令员,也不能说他不懂得部队实施高度机动从而迷惑敌人、调动敌人的战役意图,但是,他就是适应不了眼下这种“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更高层次的指挥艺术。这一吼,恰恰暴露了他自身的一大弱点。
许世友吼上一声,说几句怪话,也是正常的。但是,他毕竟是纵队司令员,吼归吼,走归走。执行命令从来不含糊。扔了电话后,他又大吼一声:“往回走!”
许世友将军
部队连夜调动往回走,按预定时间赶到了指定位置。
很快,他忘了扔电话之事,其他人也大都忘了。
孟良崮大捷后,华东野战军祝捷庆功会。
许世友曾视察战场
9纵在孟良崮战役中,作为华东野战军中央突击纵队之一,先担任阻击,后投入主攻,与74师在孟良崮血战5天5夜,打的是一场毫不含糊的硬仗,为全部、干净、彻底歼灭74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9纵的团以上干部兴致勃勃地赶来了参加祝捷庆功大会,一个个脸上喜气洋洋的:“这次该好好表扬表扬9纵了吧?”
然而,他们错了。
孟良崮战役之前,许世友对粟裕耍了态度,摔了话筒。在西进中违令不后撤。仗打完了。事情没有完。虽然粟裕没有出面,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却不放过许世友。
陈毅也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怪”将。仗打得不好,他少不了表扬、鼓励几句,仗打赢了,反而要“熊”人。在祝捷大会上,他没忘记许世友战前的“种种劣行”,开始一次“算总账”了。
首先,他以特有的四川乡音,亮开了大嗓门,打开了开场白:
陈毅元帅
“孟良崮,打了一个大胜仗。这首先是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挥得好。敌人再狡猾,也要乖乖地听毛主席指挥、调动。指战员们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你74师硬,老子比你更硬。还有重要的一条,地方政府、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没有他们,我们寸步难行。”
说着,他话锋一转:“所以讲,打了胜仗,千万不要骄傲,不要‘老子天下第一’,了不起!”
说到这,他犀利的目光从全场扫过,停留在9纵团以上干部集中坐的地方,接着就张口“骂”了起来:“有的人就是骄傲自满,了不起呢!讲怪话,什么‘不要用手指头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不用手指头卡,怎么指挥部队?……”
解放战争资料图
谁知说着说着,突然,他截住话头,不再继续骂下去,停住了。
原来,他目光在9纵团以上干部的队伍里扫来扫去,连扫3遍,都没见着他所要“骂”的对象——许世友!
原来,许世友压根儿没有来开会,也没有请假。会前,他求着政委去带队,说:“祝捷大会陈老总准会骂我。开会你去带队,拜托拜托。”
就这样,他逃过了一顿批评。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