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决定继承人的时候,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一时拿不定注意,很多人认为曹操更加偏爱曹植,因为曹植的文采十分出众。在后世改编的作品中,都很喜欢渲染曹丕和曹植的这段夺嫡之路,背后更是他们身边的谋士各种明争暗斗,最后曹植犯了大错,从而曹丕获胜。但在历史上,曹植真的有夺取帝位之心吗?其实《君子行》这首诗中,曹植是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达了出来。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今安徽毫州),生于公元192年,死于公元233年,活了41岁。
这位旷世奇才的父亲便是一代枭雄曹操,母亲是武宣卞皇后;他的亲哥哥也就是迫害他令他七步作诗、极有文学才华还继位称为魏文帝的曹丕。
曹植小的时候,其实更得曹操宠爱,还被荐为平原侯。灼灼其华亦被谢灵运大赞为"才高八斗":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八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誉为"一代诗宗"。
文学批评家钟嵘更是在《诗品》中将曹植视为品第最高的诗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王士祯将他看作与李白、苏轼并驾齐驱的"仙才",自汉魏以来二千年间独此三人而已。
然,就是这样一位誉为"一代诗宗"的奇才,却因公元217年任性而为的"司马门事件"而失宠,当年10月父亲曹操便立了曹丕为世子。
不注重自律的曹植仍未警醒,又于公元219年,忘了父亲严令他带兵解救被关羽围困的将军曹仁,又饮酒误事。这次无节制地喝酒,直让他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使得曹操震怒,从此不再受到重用。
文武全才的曹植便失去了最后的用武之地,再也未能建功立业实现其雄心壮志。
曹操离世后,曹丕称帝,因担心曹植威胁他的帝位,便不断徏封他到京外生活,先是安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
曹丕的儿子曹叡继位后,也是表面上尊敬有加,不给曹植施展用武之地的机会及平台。
曹植见自己终未受到重用,颇显郁郁寡欢,41岁那年最终在忧闷中病死。死后,谥号为"思"。又因曾受封陈王,故人们称他为陈思王。
曹植这样的人生际遇,使得他一生悲壮苍凉,便在其创作中自然而然地吐露心声,不自禁地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情感。
这首五言诗《君子行》便是如此。
第一、二句意思是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其实这两句诗,曹植明面上是以"君子"作引,意在自警:君子要在祸患发生之前,考虑事先防范。
第三、四句意思是君子要注意避嫌: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成语"瓜田李下"即由此而来。
第五、六句借礼法规矩说事:嫂嫂和小叔子不能亲手递交东西,因《孟子.离娄上》有云: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长幼之间不能并肩站立或并肩行走,意思是长幼有序,尊卑应该分明。
这一古代礼法讲究,算是陈规陋习,现多已废止。不过,男女有别,确需注重的礼节也须遵守,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亦是必要的。
第七、八句则是曹植的感慨: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要真正做到低调不张扬,内敛不露锋芒,这其实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艰难。
紧接着最后回句,曹植诗风一转,便想起了周公:周公到茅屋访贫问苦,在吃饭时因为很多士人到访询问,便三次停了用餐,忙着答复;洗头时,也有三次握住头发,及时中止了洗头,赶忙招待。
周公这样的礼贤下士,这样的勤于政事,其实正是曹植表达的内核所在。他渴望辅弼父兄,实现他的雄心壮志。这就是《君子行》真正要表达的本意。
故曹植在诗中化用了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典故,巧妙地暗合了父亲曹操在《短歌行》中有名的诗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植借用的诗名"君子",也有特别的出处。《周易》中就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警言。
由此可见,曹植的确是良苦用心,不愧是"才高八斗"的"一代诗宗",每一句诗都不是闲笔,均有隐指。
只可惜,曹植的用意,谁能解得到解得透呢?
尽管他是"天纵英才",浓厚的文人气还是害了他,在君子应当坦荡荡的情怀之下,处世完全信马由缰,任性而为;又缺乏应有的政治品行,并没有做到自警自省,还累累饮酒无度,以致太过张扬,终使自己失去了原本大有作为的平台与机会。
他的父亲曹操原本雄才大略,也愿"立贤",奈何曹植累累违背他的严令,无奈只好弃之。
作为兄长的曹丕,还有侄子曹叡,继位之后必然会对他猜忌和防范。赫赫皇权哪容得下"卧榻之侧",没有下毒手处死他已然是顾及亲情了。
他们自然无法感受到曹植原本没有侵占帝位之心。
曹植的悲剧当然也就不可避免。
所幸的是,曹植的封地后来尽管累累改迁,但曹丕、曹叡还是对他给予了不算差的善待。他在鄄城时,当上鄄城王,写了有名的《感鄄赋》;38岁时封地改在东阿,40岁时得授陈王,死后也如愿安葬在东阿鱼山。
曹植也算得到不失风光的体面,足可安息了!
是为记。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从许都到邺城:曹操权力布局的双重转向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将汉献帝从洛阳迎至许都,开启了曹魏政权的基础。然而,公元204年攻破冀州后,曹操却将统治中心从许都迁至邺城,仅留汉献...
曹操怎么死的 启 2025-09-29 荀霬:三国乱世中的权力纽带与命运浮沉在汉末三国群雄逐鹿的舞台上,荀霬以独特的身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特殊注脚。作为东汉尚书令荀彧之孙、魏武帝曹操之外孙、司马懿之婿,这位生于颍川颍阴的士族子弟,其人生轨...
曹操怎么死的 荀彧 2025-09-28 七女共嫁一人:曹操的权力棋局与人性博弈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诸侯如棋子。曹操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掌控中枢,却将七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尽数嫁予傀儡皇帝汉献帝刘协。这一违背常理的决策,既是政治权谋的巅峰...
曹操怎么死的 刘协 2025-09-28 曹操处决吕布:先缢后斩背后的政治博弈与权力逻辑东汉末年,下邳城破之日,吕布被生擒后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酷刑——先被缢杀,再遭枭首示众。这一流程远超常规斩首的刑罚规格,其背后既包含曹操对吕布的私人仇恨,更折射出汉...
曹操怎么死的 吕布 2025-09-28 许昌与洛阳:曹操定都抉择背后的战略密码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键节点,毅然放弃东汉旧都洛阳,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一决策并非偶然,而是曹操基于政治、军事、经济与地理等多重...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 马超归蜀后的郁郁之困:英雄末路的政治困局在三国乱世中,马超曾以西凉猛将之姿令曹操割须弃袍,却在归降刘备后陷入“常怀危惧”的困局。这位曾威震关中的“神威天将军”,最终在蜀汉政权中郁郁而终,其命运转折折射...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