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字子龙,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无论是《三国演义》中“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还是“五虎将”之一的名声,赵云都以“勇猛”而闻名。但有的人说赵云其实只是刘备的保镖,对蜀汉并不重要,因此他只得了个杂号将军衔。而五虎上将也只是民间的叫法,实际上其他四位的军衔与赵云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赵云的能力到底如何呢?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 赵云的能力如何
《三国演义》里,赵云的形象是十分完美的。因为他不仅武力超群,有过战平文丑、挑杀麹义、秒杀高览、打败张郃、击破李典等许多出色战绩;更难得的是他的忠义,长坂坡上七进七出,单枪匹马救出阿斗,可谓天下闻名。
但有人却根据正史,对赵云的功绩提出了质疑。刘备当年攻取汉中称汉中王之后大封诸将,但赵云却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因此有些人就认为赵云只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根本没有演义中所说的那么强,在历史中甚至不值一提。
但实际上正史中的赵云实力很强,地位也远比人们以为的要高。虽然历史上赵云的统兵能力并不强,没有单独指挥过大型战争抑或是坐镇过一方。但若是因此就认为赵云之所以是杂号将军,是因为他没有能力,那就错了。
因为他并不是像许褚一样是曹操的贴身护卫,他可不是刘备的保镖。可以用8个字概括他在历史上的评价:恪尽职守、蜀之良将。这八个字可谓一针见血地概括了,赵云在蜀汉的重要性。
赵云在正史中也是战果累累。刘备取川时赵云和张飞分兵进军,赵云攻下了蜀地十二郡之二,在汉中用计打败曹军,有勇有谋,也因此被刘备称赞为一身是胆。张飞死后赵云还担任都督江州要道之职,这些能都体现其能力。
除此之外,从《三国志》中陈寿给赵云的列传也可以看出一二。在《三国志》中,赵云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共同列传。其余四人是蜀汉的四大将军,赵云能与他们列入一传,这其实也侧面体现出赵云在蜀汉的影响力与他们是不分上下的。
二、 杂号将军是什么
既然赵云在正史中也如此厉害,那么为什么他只得了个杂号将军衔呢?人们常常以这点贬低赵云,认为杂号将军就代表地位和能力不够。但这其实是在把杂号与杂牌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误以为杂号将军是不入流的杂牌将军。但“杂牌将军”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只存在“杂号将军”,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谓“杂号将军”,其实是武将军衔的一个统称,何谓“杂”,顾名思义,就是繁多、杂多。比如赵云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的职位是翊军将军,翊军将军就属于杂号将军。而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马超的左将军和黄忠的后将军,则都是重号将军。
重号将军是常设的,能够进入朝廷参政议政,因此也叫中朝将军,除此之外的都是杂号将军。杂号将军不是常设的,他们也没有固定的名号,他们之间也并没有像重号将军那样明显的上下级关系。
杂号将军其实在三国相当泛滥,而刘备军下的杂号将军尤其多。这主要是因为刘备未称帝前只是左将军,无法赐予部下比他还高的军衔,就如诸葛亮的军师将军也是杂号将军。因此赵云绝非个例,若要仅凭他是杂号将军就认为他能力不行、地位不高,并不合理。
三、 为何只是杂号将军
虽然刘备军下杂号将军并不少见,但为何在他称汉中王后,赵云依然没有升迁?毕竟,在汉中之战,赵云大破曹操,为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刘备不可能对这份功劳视而不见。在汉中封赏的时候,连降将申耽都被封为征北将军,赵云却依然是杂号将军,这未免令人感到奇怪。
很多人据此认为这是赵云的“污点”。而关于其中原因,有的人认为赵云是因为得罪了太多人、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才未被封赏,也有人认为这证明刘备不再信任赵云,所以哪怕给降将封赏,也不给赵云升迁,刻意“无视”赵云。
但另一种解释或许更加合理,那就是:刘备是在做更长远的谋划。这点依然可以从《三国志》中见到一些端倪。陈寿在书中把赵云比作西汉的开国功臣夏侯婴。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么不提拔赵云就是刘备有心为之的。
把赵云比作夏侯婴,这恰好能反映刘备的用心良苦。夏侯婴何许人也?他早年跟随刘邦,在刘邦入汉中时任“太仆”,此后就再未晋升。但也正是他举荐了韩信,助刘邦夺得天下;此后又为汉初的稳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
赵云在刘备军中的定位,与夏侯婴十分相似。早在荆州时刘备就以内事委托于他。在后期,哪怕没有大将能用,刘备也不轻易让赵云出战,这说明刘备希望赵云也能跟夏侯婴一样,助他稳定江山。因此,刘备对赵云的期望,其实远不仅仅是一个到处征战的将军,而是有着更高的期望。
赵云是刘备集团的压舱石。在刘备入住西川后,其内部的权力环境错综复杂,各种派系林立,互相争斗。此时刘备迫切需要一个稳重细致而又大公无私的人,恰好赵云就是这样的人。而他因此也不能拥有过高官职,否则难免被卷入权斗。因此他只能在一个相对低的位置上默默守护着刘备父子,做一个压舱石,稳住刘备集团这艘大船。
话说回来,翊军将军,真就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吗?这个封号是刘备首创的,如果刘备真的不待见赵云,也没有必要为他特意弄出一个新的封号。而且“翊”在《说文解字》里被解释为“飞貌”,起飞的样子,通“翼”,象征赵云是蜀汉的辅翼,这一封号也暗含了刘备的良苦用心。
四、 总结
虽然刘备称汉中王后大封诸将,而赵云却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赵云的能力与地位不足。恰恰相反,赵云无论是在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中都出类拔萃。杂号将军也并非人们以为的杂牌将军,而仅仅是与重号将军相对应的军衔,在蜀汉比较常见。而赵云的翊军将军一职,更是暗示了其在刘备集团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 诸葛亮有后悔跟刘备吗?——从理想主义到历史宿命的必然选择诸葛亮是否后悔跟随刘备?这一疑问跨越千年,始终萦绕在《三国演义》读者与历史研究者心头。若以“功成身退”或“个人得失”为标尺,答案或许令人唏嘘;但若回归历史语境,...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