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平时对人和蔼,平易近人,但是碰到原则问题时,十分严肃。
习仲勋广州指导工作
1945年秋,在西北党史座谈会上,有人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精疲力竭,衣单被薄,陕北人民提供了棉衣,送去了粮食,“不是中央红军救了陕北,而是陕北救了中央红军”。习仲勋听后马上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接着,他先列举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的事实。然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
习仲勋与聂荣臻元帅
1950年10月,彭德怀赴朝鲜参战,负责大西北工作的重任就落在了习仲勋的肩上。习仲勋不仅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还是西北军区政委,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而且西北局和西北军政委员会所管辖的范围面积接近共和国面积的1/3。因此,有人称他是“西北王”。习仲勋听后,疾言厉色斥之:“胡说!共产党是人民当家做主。”
习仲勋重视原则问题的精神,让人深受教育。
习仲勋入广叶剑英赠他六句话
1978年4月5日,习仲勋受命南下,第二天,即4月6日下午,在中共广东省委四届一次会议上,习仲勋当选为第二书记。习仲勋抵达广州6天后,4月11日至5月8日,叶剑英就到广东进行了将近一月的视察工作。在叶帅下榻的南湖宾馆,习仲勋多次和他促膝长谈,并向他汇报了到广东工作的初步设想。叶剑英以6句话相赠:深入调查研究;稳妥制定计划;及时报告中央;按步执行实施;分清轻重缓急;注意保密安全。此后,习仲勋一直把这36字真言作为座右铭。
习仲勋广州指导工作
习仲勋到达广州时,由于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仍然受“左”的错误影响,全省工农业增长速度已经连续14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调查后,习仲勋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旧的框框多,许多本来是正确的东西也不让搞,不敢搞”。于是,他决定从整风入手拨乱反正。
6月初,习仲勋主持召开地、市委书记会议时,参会干部对个别省委常委提出了许多意见,强烈要求省委常委首先解决好路线是非问题,把全省的农业和其他各项工作搞上去。鉴于这种情况,习仲勋和中共广东省委研究决定,会议改为省委四届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以此开展省委常委的整风。在习仲勋主持下,这次整风放手发扬民主,大家畅所欲言,把积压在心里的话都讲了出来,领导干部也各自主动承担责任,经过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初步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文革”中的经验教训,使各级领导干部在重大的路线和政策问题上,统一了认识,解放了思想,增强了团结。
1980年1月,习仲勋(左二)、杨尚昆(左一)在广州向叶剑英(右二)汇报广东的改革开放工作。右一为胡耀邦
但由于当时,“左”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彻底清除,这次整风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个别人的发言讲话还没有摆脱那个时代的烙印,往往上纲上线,言词有些过火。针对一些“出格”的话,这部分人是异常排斥和恐惧的,有人甚至把“状”告到了中央。了解到这些争论后,8月,叶剑英代表中央写信给习仲勋并省委各同志:“仲勋同志去广东后,大刀阔斧,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工作是有成绩的。我们完全支持仲勋同志的工作。如果有同志感到有什么问题,希望直接找仲勋同志谈。”叶剑英的这封信,无疑给了习仲勋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习仲勋在省委的会议上说,从来信可知,不光是叶副主席一个人支持,是说“我们”支持;不是支持他个人,是支持整个广东的党员和群众放手干,只要干得对,中央就支持。
隋末唐初的权力棋局中,王世充作为割据洛阳的郑国皇帝,其政权架构与军事部署一直是史家研究的焦点。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仁则作为王世充侄子的身份,既存在于正史记载,又...
郑国 2025-09-08 羊斟:一碗羊羹背后的历史悲歌公元前607年的春天,郑国在楚国授意下出兵攻打宋国。宋国统帅华元率军迎战,却在战前犒劳将士时犯下一个致命疏漏——他的车夫羊斟未分得一碗羊肉羹。这个看似微小的细节...
郑国 2025-08-22 邓析:春秋末期的思想革新者与法治先驱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剧烈变革、思想多元碰撞的时代,邓析以其独特的思想主张和大胆的革新行动,成为郑国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既是法家思想的先驱,又是名...
郑国 2025-08-13 列子的思想主张:虚静无为中的生命觉醒战国时期,郑国隐士列御寇以“御风而行”的传说闻名于世,这位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思想家,在《列子》八卷中构建了以“贵虚”为核心、融合宇宙论与生命哲学的独特体系。其思...
郑国 启 2025-08-05 夏目漱石相当于中国的谁:跨越国界的文学镜像在东亚文学的星空中,夏目漱石与鲁迅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星辰,分别以日本和中国为坐标,以文学为棱镜,折射出时代转型期的精神困境与人性挣扎。若以“国民作家”为标尺,夏...
鲁迅 2025-08-04 郑庄公为何名“寤生”:一场跨越千年的命名之谜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