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康熙皇帝幸圆明园,时年十一岁的皇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受父命谒见康熙。
康熙见到乾隆后,异常喜爱,不但马上将其接进皇宫养育,还亲自为其授课,对他的态度更是:“朝夕训迪,过于诸皇孙”。
此后,乾隆在康熙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一直“朝夕随侍”,受到康熙的精心培养。
这也是某些历史小说或历史电视剧里描述的,康熙皇帝因看重皇孙弘历,故而将皇位传给雍正皇帝的由来,
实际上,乾隆被康熙看重并培养时,距离康熙驾崩仅不到九个月,或许,康熙传位的遗诏早就写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雍正父凭子贵,而是康熙在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后,刻意的帮助雍正培养下一代,还是子凭父贵。
当然,康熙遗诏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谁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临终前才写,那会才决定谁做继承人,也有可能确实是看三代而定。
不管怎么说,康熙皇帝在自己的一百多个孙子里面,对乾隆的特别欣赏及宠爱,确实对乾隆此后的政治经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就连雍正遗诏中都表示:“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也因此,雍正登基后没多久,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就秘密的册立乾隆为皇储。
虽然是秘密建储,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几近公开的秘密。
比如,雍正八年时,乾隆以皇子身份修纂完成《乐善堂全集》(书中很多观点跟雍正是相悖的),当时的宗室亲王、朝堂大学士、军机大臣们,纷纷主动为其作序。
这种公开巴结、亲近某个皇子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是被皇帝所忌惮的。
但雍正这个刻薄皇帝对此毫无干涉和批评,任由臣子们以对待太子的态度亲近乾隆,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乾隆身为皇子时,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受康熙的影响和恩惠很大,他对待祖父康熙的心态,是绝对心存感激的。
加上康熙在位时的功绩突出,超过了至乾隆继位时,此前所有的清朝皇帝,乾隆对康熙除了感激之外,又多了一种崇拜之情。
并且,乾隆继位后,在政治态度上,治理国家的方式上,以及对待官僚、臣民的方法上,很多都是学习的康熙。
康熙讲宽仁治国、治吏、治民,乾隆也大致如此,表示:“治天下之道,当以仁为本”。
康熙讲人君应仁慈、包容,乾隆也表示人君要有博大之胸怀,使“众皆有所托命”。
康熙讲君臣相交当“君臣谊均一体”,乾隆虽然更强调尊卑,但也表示:“上下一心,君臣想得则治,反之则乱,合若符节,信如音响”。
虽然,乾隆皇帝在执政时,因国内形势的某些变化,如农民起义、官员贪腐等,经常会把执政态度由宽变严,但大体上,还是以康熙朝的执政理念为主。
乾隆对康熙的学习和模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执政生涯,其尊敬祖父康熙,甚于尊敬父亲雍正。
乾隆甚至于连在位时间,都不敢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到六十年就赶紧退位。
不过,乾隆虽然喜欢学习康熙,但并非只学习和模仿康熙,自古以来的皇帝中,政绩特别突出的皇帝,都在他的学习之列。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乾隆除祖父康熙之外,最推崇,且最愿意学习的皇帝。
这是因为,“贞观之治”时的某些宽仁为政的理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和绝大多数臣子们的和谐关系,都契合乾隆希望实现或遵从的执政理念。
另外,在康熙皇帝的《圣祖御制诗》中,第一集的第一首就是讲《贞观政要》,康熙都推崇的皇帝,乾隆自然也会重点研究。
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在详读《贞观政要》后对李世民表示推崇:
余尝读此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观之治盛矣......人君当上法尧舜,远接汤武,固不当以三代以下自画,然观尔日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仁义,薄法术,太宗之虚己受言,诸臣之论思启沃,亦庶几乎都俞吁咈(意君臣和谐)之风矣。
继位后,乾隆也经常从《贞观政要》中寻找治国理政的方法,还专门为《贞观政要》写诗一首: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执政时,搞出的所谓“十全武功”,除了想紧追祖父康熙的功勋外,未尝不是想重现“天可汗”李世民的辉煌。
故而,乾隆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帝王,除祖父康熙外,还有唐太宗李世民。
乾隆学习也好,模仿也好,去劣存优也好,其执政理念,基本都是从康熙和李世民的经验中而来。
至于效果,就需要后人根据乾隆执政时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判断了。
在清代文坛,姚鼐以“桐城派三祖”之一的身份名垂青史。然而,这位在散文创作与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文人,却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于人生壮年、仕途正盛之际...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姚鼐 2025-08-08 遏必隆是忠臣吗?——从历史轨迹与政治抉择中探寻答案在清朝康熙朝的权力棋局中,遏必隆的名字始终与争议相伴。这位出身钮祜禄氏的勋臣之后,既是康熙帝四大辅政大臣之一,又因依附鳌拜而遭弹劾下狱;他既是战场上的巴图鲁(勇...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08-07 豫亲王多铎之死:一场被历史铭记的天花浩劫1649年4月29日,清初铁帽子王、开国名将豫亲王多铎因天花病逝于北京,年仅36岁。这位曾以“破扬州、下江南、俘弘光”等战功被乾隆帝誉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的传...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多铎 2025-08-07 熊赐履籍贯考辨:从湖广孝感到江西南昌的学术溯源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延禧攻略尔晴怀孕之谜:一场精心策划的报复与身份博弈在《延禧攻略》的宫斗漩涡中,尔晴的怀孕堪称最具戏剧性的转折之一。这个看似“意外”的生命,实则是尔晴对傅恒冷落、对魏璎珞夺爱的疯狂报复,其背后牵扯出傅恒、乾隆皇帝...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5 图海与吴六一: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双重镜像在历史剧《康熙王朝》的荧幕叙事中,图海与吴六一两位角色因演员郝铁男的“一人分饰”引发了观众长达二十余年的误解。这种戏剧化的角色安排背后,实则折射出历史真实与文学...
康熙的儿子们 图海 2025-08-05 从潜邸侧福晋到冷宫废后:如懿原型乌拉那拉氏的悲剧人生在清宫剧《如懿传》中,周迅饰演的乌拉那拉·如懿以断发抗争的决绝姿态,成为观众心中“真性情”的代名词。然而,这位虚构角色的历史原型——乾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真实人生...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5 康熙大婚:12岁少年的帝王婚典与权力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康熙帝的婚姻堪称特殊——他以12岁之龄举行大婚,不仅创下清代帝王最早结婚纪录,更以57年半的婚姻生活成为清帝中婚龄最长者。这场看似“早婚”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4 令妃的最后十年:繁华背后的血色黄昏乾隆三十年(1765年),令妃魏佳氏以皇贵妃之尊执掌后宫,其子永琰已被秘密立储。这个看似登顶权力巅峰的汉女,却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陷入了一场以健康为代价的“生育...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8-04 朱国治:历史褶皱中的善恶双面镜在历史的长河中,朱国治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既是清朝官场中臭名昭著的酷吏,又在三藩之乱中以死殉国,被康熙帝追封为忠臣。这种矛盾的评价,让朱国治成为解读清代政治...
康熙的儿子们 朱国治 2025-08-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