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康熙皇帝幸圆明园,时年十一岁的皇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受父命谒见康熙。
康熙见到乾隆后,异常喜爱,不但马上将其接进皇宫养育,还亲自为其授课,对他的态度更是:“朝夕训迪,过于诸皇孙”。
此后,乾隆在康熙人生的最后几个月里,一直“朝夕随侍”,受到康熙的精心培养。
这也是某些历史小说或历史电视剧里描述的,康熙皇帝因看重皇孙弘历,故而将皇位传给雍正皇帝的由来,
实际上,乾隆被康熙看重并培养时,距离康熙驾崩仅不到九个月,或许,康熙传位的遗诏早就写好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是雍正父凭子贵,而是康熙在确定了皇位继承人后,刻意的帮助雍正培养下一代,还是子凭父贵。
当然,康熙遗诏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谁也不知道,也有可能是临终前才写,那会才决定谁做继承人,也有可能确实是看三代而定。
不管怎么说,康熙皇帝在自己的一百多个孙子里面,对乾隆的特别欣赏及宠爱,确实对乾隆此后的政治经历,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就连雍正遗诏中都表示:“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
也因此,雍正登基后没多久,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八月,就秘密的册立乾隆为皇储。
虽然是秘密建储,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几近公开的秘密。
比如,雍正八年时,乾隆以皇子身份修纂完成《乐善堂全集》(书中很多观点跟雍正是相悖的),当时的宗室亲王、朝堂大学士、军机大臣们,纷纷主动为其作序。
这种公开巴结、亲近某个皇子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是被皇帝所忌惮的。
但雍正这个刻薄皇帝对此毫无干涉和批评,任由臣子们以对待太子的态度亲近乾隆,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乾隆身为皇子时,在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受康熙的影响和恩惠很大,他对待祖父康熙的心态,是绝对心存感激的。
加上康熙在位时的功绩突出,超过了至乾隆继位时,此前所有的清朝皇帝,乾隆对康熙除了感激之外,又多了一种崇拜之情。
并且,乾隆继位后,在政治态度上,治理国家的方式上,以及对待官僚、臣民的方法上,很多都是学习的康熙。
康熙讲宽仁治国、治吏、治民,乾隆也大致如此,表示:“治天下之道,当以仁为本”。
康熙讲人君应仁慈、包容,乾隆也表示人君要有博大之胸怀,使“众皆有所托命”。
康熙讲君臣相交当“君臣谊均一体”,乾隆虽然更强调尊卑,但也表示:“上下一心,君臣想得则治,反之则乱,合若符节,信如音响”。
虽然,乾隆皇帝在执政时,因国内形势的某些变化,如农民起义、官员贪腐等,经常会把执政态度由宽变严,但大体上,还是以康熙朝的执政理念为主。
乾隆对康熙的学习和模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执政生涯,其尊敬祖父康熙,甚于尊敬父亲雍正。
乾隆甚至于连在位时间,都不敢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到六十年就赶紧退位。
不过,乾隆虽然喜欢学习康熙,但并非只学习和模仿康熙,自古以来的皇帝中,政绩特别突出的皇帝,都在他的学习之列。
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是乾隆除祖父康熙之外,最推崇,且最愿意学习的皇帝。
这是因为,“贞观之治”时的某些宽仁为政的理念,以及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和绝大多数臣子们的和谐关系,都契合乾隆希望实现或遵从的执政理念。
另外,在康熙皇帝的《圣祖御制诗》中,第一集的第一首就是讲《贞观政要》,康熙都推崇的皇帝,乾隆自然也会重点研究。
乾隆还是皇子时,就在详读《贞观政要》后对李世民表示推崇:
余尝读此书,想其时,未尝不三复而叹曰:贞观之治盛矣......人君当上法尧舜,远接汤武,固不当以三代以下自画,然观尔日君臣之所以持盈保泰,行仁义,薄法术,太宗之虚己受言,诸臣之论思启沃,亦庶几乎都俞吁咈(意君臣和谐)之风矣。
继位后,乾隆也经常从《贞观政要》中寻找治国理政的方法,还专门为《贞观政要》写诗一首:
懿德嘉言在简编,忧勤想见廿三年。
烛情已自同悬镜,从谏端知胜转圜。
房杜有容能让直,魏王无事不绳愆。
高山景仰心何限,宇字香生翰墨筵。
乾隆执政时,搞出的所谓“十全武功”,除了想紧追祖父康熙的功勋外,未尝不是想重现“天可汗”李世民的辉煌。
故而,乾隆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帝王,除祖父康熙外,还有唐太宗李世民。
乾隆学习也好,模仿也好,去劣存优也好,其执政理念,基本都是从康熙和李世民的经验中而来。
至于效果,就需要后人根据乾隆执政时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判断了。
1735年,雍正帝猝然离世,25岁的弘历以“乾隆”年号开启长达63年的统治。这位自诩“十全老人”的君主,在继承雍正遗产的同时,却以一系列政策调整与父亲形成鲜明对...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帝王权术的双面镜:雍正与乾隆震慑臣子的不同结局在清朝268年的统治中,雍正与乾隆父子以截然不同的政治手腕书写着帝王权术的篇章。当雍正用“年羹尧案”“隆科多案”树立皇权威严时,乾隆则通过“讷亲之死”“鄂昌自尽...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9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死后为何无人敢动?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五十八岁的雍正帝突然驾崩,直隶总督李卫闻讯后三日暴毙,终年五十一岁。这位以“缉私盐、整漕运、治江南”闻名的能臣,死后虽遭乾隆斥为“...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0-01 乾隆退位:盛世余晖下的权力博弈与衰败伏笔公元1796年,八十六岁的乾隆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禅位大典,将皇位传于皇十五子永琰(嘉庆帝),自封“太上皇”。这场看似平和的权力交接,实则暗藏玄机——乾隆以“归政全...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和珅临终前:乾隆“保命诏书”背后的权力困局与历史警示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驾崩的讣告传遍紫禁城。当夜,嘉庆帝以办理丧仪为由,将权倾朝野的和珅调离权力核心。三日后,和珅被囚禁于宗人府,二十条大罪的诏书如雪片般飞...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30 乌拉那拉氏的命运转折:从皇后之位到帝王厌恶的深层剖析作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结局堪称清代宫廷史上最富悲剧色彩的案例之一。她因南巡途中的断发行为被乾隆帝彻底冷落,死后未获谥号、未入裕陵、葬礼规格低于皇贵...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乾隆三位皇后中的真爱之谜:从历史细节中探寻帝王真情在乾隆帝长达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中,三位皇后先后成为紫禁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人物。她们的命运轨迹与乾隆的情感选择紧密交织,但若以“真爱”为标尺丈量,这位风流帝王对三...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嘉庆帝继位后对乾隆妃嫔的安置:权力交接下的温情与礼制乾隆帝以89岁高龄驾崩后,其庞大的后宫群体成为新君嘉庆帝面临的首要问题。据史料记载,乾隆后宫共有41位有正式封号的嫔妃,其中皇后3人、皇贵妃5人、贵妃5人、妃6...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嘉庆怎么死的 2025-09-28 乾隆后宫情史:从43位妃嫔中寻觅帝王真爱乾隆帝一生共有43位正式册封的妃嫔,包括3位皇后、5位皇贵妃、5位贵妃、6位妃、6位嫔、12位贵人、4位常在及2位答应。在这片浩瀚的后宫中,谁才是乾隆最钟爱的女...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09-28 九子夺嫡:雍正登基后,八位失败者的命运终章“九子夺嫡”是清朝康熙年间一场惊心动魄的皇位争夺战,九位皇子为争夺储君之位各施手段,最终四阿哥胤禛脱颖而出,成为雍正帝。而其他八位参与夺嫡的皇子,在这场残酷的政...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09-28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