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古代社会中,百姓们能够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事情了。而一直以来,农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坚持的事情,民以食为天。
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可不比现代,能够如此的发达,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农具并没有很迅速的发展,所以农民们只能够想方设法的吃饱肚子。
古代时候,重农抑商的政策一直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宋朝建立之初,由于战乱还没有停止所以宋朝的农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并且土地的荒芜现象也在加重。
并且,古代经常会有一些灾害,威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人们的吃饭问题就成为了当时的头等大事。
粮食的的生产和储存,成为了当时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宋太宗当时就为了粮食的储存和避免浪费,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并且这些解决措施都有了一定的作用。
一、古代时期灾害的影响让粮食浪费严重
当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粮食的陈化。陈化就是指粮食在一个空间里储存了很久之后,由于一直在特定的环境里,空气中的细菌和粮食本身的原因,就会导致粮食变质。
尤其是在宋朝,粮食变质这个问题非常的严重。因为当时不论是农具还是技术,都不是很发达,粮食的种植一直是很缓慢的水平。
本来粮食就不能够丰收,再加上这些问题,粮食变得越来越稀缺。储备粮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粮食变得稀缺之后,市场中粮食的价钱就在不断的上涨着,并且,百姓们常年吃不了饱饭,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解决措施,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动荡。那么宋朝的粮食为什么变质的这么严重呢?
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灾害引起的,宋朝时期,粮仓大多数都是在南方,而南方比较的湿润,气候和环境都不太适合粮食的储备。
但是北方地区和宋朝是不同的政权,所以宋朝也不能够将粮仓建立在北方。南方一直是雨水充沛,但正是这个原因让粮食变质严重。
当时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无论是粮食的种植还是储存,都是不利的。而且,南方的潮湿天气,就会让粮仓里的粮食发霉,这种现象一出现,基本上整个粮仓的粮食就全没了。
而且,在夏季,由于降水量大还会出现灾害的现象,对土地的冲刷力度大。宋朝时期,水灾是比较频繁的一种灾害,这样不仅是粮仓的食物变质,就连农作物的丰收也成为了问题。
宋朝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一个朝代,也是人口的增长迅速的时期。正是因为人口的增多,各个地区的房子就会有更多。
当时的房子都是用木头来建成的,而这种房子就有一种隐患。如果不小心碰到了明火,那就是整个房子都不保。
粮仓也是这样的道理,他也是用木头制成的,所以,如果发生一系列的火灾,那么粮食也保不住。在史料中记载道,宋朝的火灾次数就已经有二百多个。
当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些不怀好意的人们想要赚取更多的利益,就开始在粮食中掺假。
宋朝在向百姓们征收粮食的时候,百姓就会趁其不备,在粮食里面参杂一些别的东西。这样根据重量的话,就能够赚取更多的钱财。
但是当时那些农户们并不知道,这样做会引起怎样的反应。粮食一旦中间参杂了别的东西,就会引来一些细菌。而陈化、发霉等问题就会跟随着粮食,让粮食全都浪费。
并且,在士兵们将粮食全部打包了之后,有一些人就会因为粮食的诱惑力,导致在送货的时期,他们经常将粮食偷偷的卖出去。虽然交易的人都是士兵,但是士兵们也会将这样的罪名用自己的手段化解掉。
二、粮食变质了之后应该怎么解决
粮食都会有视频保质期这么一说,时间越久,粮食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差。所以一般来说,一个粮仓中的食物在经过了大约三年之后,还没没有进行处理的话,那么就会发霉、变质。
所以粮食改如何储存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南方的天气时常有麻烦,所以粮仓能够保持通风,也是需要很大的心思的。但是在这些管理中难免会因为职位的疏忽而让粮仓变成危险。
其实在选择粮仓的地址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的是,尽量在海拔比较高的地区,并且,粮仓内部也要加入一些排水系统。内部的建设,虽然简单,也是很重要的。
而粮仓的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裹,不论是梅雨天气还是内部的空气,都是非常适用的。除了这些基本结构之后,粮仓的保养和爱护也是一种游戏。粮仓的维护一直都是政府大力拨款的问题。
经过宋朝的一系列的改革,宋朝的粮仓比以前好了很多。人们的温饱也是有了保障。而且,宋朝的繁荣昌盛,也让粮食的储备更加强大。人们的吃饭问题得到了解决,宋朝自然就会颁布一些事件和改革。
葡萄牙作为近代史上首个开启全球殖民扩张的欧洲国家,其殖民版图曾横跨五大洲,鼎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殖民帝国。从15世纪初...
启 2025-09-19 李三才为何位列东林点将录榜首:一场政治符号的构建与历史记忆的博弈明末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为打压东林党,命亲信王绍徽仿照《水浒传》模式编纂《东林点将录》,将东林党骨干成员按“一百零八将”排序。在这份名单中,李三才被列为“托塔...
魏忠贤 启 2025-09-18 魏源的重大历史贡献:以“师夷长技”叩开近代化之门在晚清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魏源以一部《海国图志》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他的贡献不仅在于系统引入西方知识,更在于以“经...
魏源 启 2025-09-18 明朝哲学家李贽:离经叛道的启蒙先驱在明朝中后期思想禁锢的铁幕下,一位来自福建泉州的哲人以惊世骇俗的姿态撕开了一道裂痕。李贽(1527-1602),这位自号“异端和尚”的思想家,用七十六载人生演绎...
启 2025-09-17 戴名世:桐城派的奠基者与文学先驱在清代文坛的星空中,桐城派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与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古典散文领域的一座丰碑。而在这座文学高峰的奠基过程中,戴名世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的启明星,以其卓...
启 2025-09-17 晋朝的终结:东晋的覆灭与南北朝的开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晋朝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朝代,它上承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下启南北朝的长期对峙。然而,这个曾经统一中原的王朝,最终却未能逃脱被新兴势力取代的命...
启 2025-09-17 阿诺德·汤因比著作:文明史观的宏大叙事与跨时代启示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是20世纪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历史学家之一,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启 2025-09-16 鉴真东渡:跨越沧海的文化纽带与精神丰碑公元753年,66岁的鉴真和尚在双目失明、历经五次失败后,终于率领弟子从张家港黄泗浦启航,成功抵达日本九州岛。这场持续十二年、六次启航的壮举,不仅改写了中日文化...
启 2025-09-16 刘焉:汉室宗亲的乱世逐梦者——血脉传承与历史抉择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益州牧刘焉以“废史立牧”之策开启地方军阀割据的先河,其家族背景与血脉传承始终是历史研究的焦点。作为汉室宗亲,刘焉的家族谱系不仅承载着皇室荣耀...
启 2025-09-16 拓跋猗迤的陵墓之谜:从云中金陵到野狐岭的千年追寻在北魏早期历史中,拓跋猗迤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他统率中部鲜卑,驻守代郡参合陂以北,通过军事扩张与外交联盟奠定了北魏崛起的基石。...
启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