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代多尔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多尔衮,清代入主中原的奠基者,那么多尔衮为何会放弃皇位?
多尔衮其实非常惋惜,因为他这辈子至少三次和皇位失之交臂。任何一次把握住了机会,就不会出现顺治对他的清算,将他的牌位挪出宗庙、废除一切职务的情况。
第一次在努尔哈赤去世以后,他的汗位本来就是留给多尔衮的。因为他把自己的两黄旗中45个牛录,分给了多尔衮三兄弟,此外多尔衮本来还有代善的支持。第二次在皇太极去世以后,多尔衮有俩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外加代善的子孙表示支持,对付豪格有很明显的胜算。第三次在入主中原以后,多尔衮以皇父摄政王的身份,凌驾于小皇帝顺治之上。权倾中外,手握军政大权,随时有登基的可能。惋惜这三次机会,多尔衮全都一一错过了,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对孝庄太后的爱情,使得他放弃了皇位吗?
第一次汗位之争,多尔衮岁数太小,阿巴亥处理失当。按照阿巴亥的说法,努尔哈赤的确是把汗位传给了多尔衮。而且给了多尔衮三兄弟大量的兵马,只要他们得到了代善的支持,想要坐上汗位,易如反掌。
可是这个时候发生了意外,皇太极、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四大贝勒,合伙逼宫,迫使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还没来得及去拉拢代善,毕竟代善和阿巴亥的关系非常好,这就被他们四大贝勒给逼死了。没了母亲的庇佑,年幼的多尔衮,压根就没有实力跟那四大贝勒争夺皇位。
当时的多尔衮才不过14岁,他弟弟多铎也只有12岁,他哥哥阿济格岁数大了点,当时已经18岁了,但是阿济格能力太弱。
所以就算他们三兄弟有了较多的牛录,也无法跟四大贝勒相抗衡。这么一来多尔衮的汗位就这么丢了,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只能选择认输,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第二次皇位之争,多尔衮顾全大局。皇太极成了这次汗位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者,但是他的实力,其实也是四大贝勒里最小的一个。四大贝勒当中,代善实力最强,他跟他儿子都是旗主。
而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他没有继承权,所以立谁都无所谓。至于莽古尔泰,他的名声太臭,曾经弑母,所以也没有继承权。
这个时候阿敏和莽古尔泰就比较骄纵了,谁给他们利益多,他们就支持谁。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只能暂时与他们交好。
可是皇太极非常想要摆脱他们的束缚,因此他必须要提拔新的力量来制衡他们。多尔衮三兄弟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此多尔衮得到了皇太极的提拔,逐渐在战场上立下各种战功,成为了赫赫有名的大功臣,风头也逐渐盖过了阿敏和莽古尔泰。
等到皇太极驾崩的时候,多尔衮已经是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了。这个时候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手握重兵,此外代善的儿子硕讬、孙子阿达礼也都支持多尔衮登基。
可是这边豪格也不遑多让,他是皇太极的长子,因此两黄旗全都支持豪格。此外豪格自己还是正蓝旗旗主,所以完全有实力跟多尔衮斗一斗法。
当然了综合实力来看,多尔衮占上风,所以如果真的打起来,那么豪格必然不是多尔衮的对手。但是如果真的打起来了,满清还能入关吗?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和豪格为了他们女真人共同的利益,放下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这是值得敬佩的。这个皇位大家都不干了,索性就让6岁的福临做了皇帝。
第三次皇位之争,多尔衮放弃皇位的原因才是个谜。第一次因为岁数太小,第二次因为顾全大局。等到第三次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都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多尔衮已经以摄政王的身份,带领满清八旗入关,而且击败了李自成,完成了北方的大统一工作。
眼看着就要统一天下了,多尔衮的地位也从叔父摄政王,变成了皇叔父摄政王,直到变成了皇父摄政王。那就是顺治皇帝的父亲了。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随时都可以把顺治一脚踢开,自己来当皇帝。毕竟当时他才三十多岁,正是壮年的时候。可是他没有这么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说不清,猜测有很多。
猜测一,多尔衮和孝庄太后,已经成婚了。孝庄用婚姻捆绑住了多尔衮,因此顺治就是多尔衮的儿子了,所以多尔衮没必要再登基了。但是孝庄有没有下嫁多尔衮,没有多少证据。猜测二,多尔衮没有儿子,他娶了10个老婆,可是只生下了一个女儿。在没有继承人的情况下,擅自谋朝篡位,将来没有人为他善后。猜测三,顺治六年,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得天花死了。这对多尔衮的打击很大,因为多铎不仅是他的左右手,是大清入关后战功最大的王爷,而且还是多尔衮理想中的接班人。多铎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多尔博虽然是多尔衮的养子,可是岁数太小,还没顺治大。所以多尔衮没有夺取皇位的理由了。不管是哪种原因,他就是没有自立。
总结:顺治满足了多尔衮做皇帝的梦,随后又给毁了。顺治七年,多尔衮在狩猎途中去世,年仅38岁。顺治皇帝感念多尔衮对大清对自己的功劳,所以将多尔衮追封为皇帝,庙号清成宗。
这的确是一个实至名归的庙号,没有多尔衮就没有统一江山的大清帝国。可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顺治就变卦了。他不仅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爵位,还把他踢出了宗庙,家里的财产也都给没收了。一直到了乾隆年间,闲着没事儿干的乾隆才想起来给多尔衮平反。可以说多尔衮死后还做了两个月的皇帝。
参考资料:《清史稿》
在清代学术史上,熊赐履(1635-1709)作为康熙朝理学名臣的代表人物,其籍贯问题长期存在争议。这位历经顺治、康熙两朝的翰林院学士、东阁大学士,既被记载为“湖...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8-05 爱新觉罗·多铎:清初开国名将的功过人生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朝初年宗室名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他...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多尔衮怎么死的 2025-07-30 清朝为何不敢删除明朝历史:政治智慧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考量在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往往伴随着前朝史籍的销毁与篡改,但清朝却是个例外。从顺治二年(1645年)设立明史馆,到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最终成书,清朝历时近...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7-02 查慎行:清初诗坛的孤光与历史褶皱中的文人标本在清初诗坛的星空下,查慎行如一颗孤星闪烁。这位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诗人,以万首诗篇镌刻时代印记,却在文字狱的阴影中活成惊弓之鸟。他的生平恰似一部微缩的清代...
顺治为什么出家 康熙的儿子们 2025-06-27 佟国维与索尼:跨越满汉鸿沟的权力共谋者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佟国维与索尼的名字如双子星般闪耀。一位是出身汉军旗的“佟半朝”,一位是四朝元老的“辅政首臣”,看似分属不同阵营的两人,却在顺治遗诏制...
顺治为什么出家 索尼 2025-06-27 索尼:康熙朝的忠臣之辩与权力密码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棋局中,赫舍里·索尼的名字始终与“权臣”“忠臣”的争议相伴。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元老,以首辅大臣之姿主导了少年康熙亲政的关键转折,却...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20 鳌拜:康熙帝师到权臣的蜕变与清初政局嬗变在清初波谲云诡的政坛上,鳌拜的名字始终与“权臣”标签紧密相连。这位历经皇太极、顺治、康熙三朝的勋旧重臣,其政治轨迹犹如一面棱镜,折射出满洲贵族政治向皇权专制转型...
皇太极的皇后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6-03 顺治帝:功过交织下的帝王评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清朝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帝王。他年少登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亲政,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其统治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存在一些不足,...
顺治为什么出家 福临 2025-05-27 鳌拜与多尔衮:权力漩涡中的敬畏与制衡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与多尔衮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政治明星。他们各自手握重权,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然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却错综复杂,充满了权力...
多尔衮怎么死的 鳌拜 2025-05-23 顺治静妃下落之谜:清宫秘史中的跨文化叙事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又称孟古青)的去向,堪称清初宫廷史中最具争议性的谜团之一。这位出身蒙古科尔沁部的皇后,在入宫仅两年后便被降为静妃,此后其行踪在官方史料中...
顺治为什么出家 2025-05-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