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即晋武帝,字安世,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嗣父(堂伯),生母是文明王皇后,晋朝开国皇帝,在位共24年。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为政举措:军事
平定秦凉,安抚边境
泰始六年(270年),鲜卑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并于六月在万斛堆的战争中杀秦州刺史胡烈,又在金山击败凉州刺史苏愉。泰始七年(271年),树机能联合其他胡人在青山围困凉州刺史牵弘,牵弘军败而死。
司马炎命汝阴王司马骏为镇西大将军,都督雍、凉等州诸军事,坐镇关中 ,咸宁元年(275年),司马骏对鲜卑进行讨伐 ,消灭三千多人,树机能送质子向晋朝请降。咸宁三年(277年),因秃发树机能意图劫夺佃兵,晋将文鸯率军讨伐,树机能战败,诸胡共计有二十万人归降 。咸宁四年(278年),秃发树机能命部将若罗拔能在武威大破晋军,斩杀凉州刺史杨欣。咸宁五年(279年)正月,秃发树机能攻陷凉州 ,司马炎非常后悔,临朝哀叹说:“谁能为我讨此虏者?”马隆请命而往,率三千五百勇士西征。期间,匈奴刘渊也自请而往,孔恂、杨珧坚决反对,认为刘渊的祸患远大于秃发树机能。马隆向西渡过温水,秃发树机能等人带领几万名部众凭借险阻抵抗。因为山路狭隘,马隆就造了扁箱车,还造了木屋,置于车上,边作战边前进,走了一千多里,打得敌人死的死,伤的伤,损失惨重。自从马隆西去,音讯断绝,朝廷为他担忧,有的人说他们已经都死了。后来马隆的使者夜里到了,晋武帝拍着手高兴地笑了。清晨,召集群臣对他们说:“假如听从了渚位的意见,就没有凉州了。”于是下命令,赐给马隆符节,授官宣威将军。马隆到了武威,鲜卑部落首领猝跋韩且万能率领一万多部落来归降。十二月,马隆与树机能大战,杀了树机能,凉州于是平定 。

击灭东吴,统一中国
西晋成立之初,司马炎为了收买人心,大封功臣,许多大家族都被封为公侯。短短几年时间,司马炎共封了57个王,500多个公侯。蜀汉灭亡不久,司马炎为了稳定巴蜀人心,又任用了一批原在蜀汉供职的官吏为朝官。司马炎没有采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惯用手法,而是采取拉拢、收买人心的办法,稳定各级官吏,以确保社会稳定地过渡。因为司马炎还看到,蜀汉虽亡,东吴未灭,全国还未统一。于是他开始运筹帷幄,准备击灭东吴,结束全国的分裂局面。
早在三国鼎立之时,魏的势力已超过蜀、吴,如以人口计,魏约占全国人口3/7,蜀、吴合占4/7。263年,魏灭蜀之后,三国鼎立变成了南北对峙,魏的力量更加强大。司马炎代魏之后,雄心勃勃,“密有灭吴之计”,准备出兵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全国正处于一种积极的态势之中,然吴国却是在走下坡路。吴主孙皓的荒淫、残暴使吴国丧失了重整旗鼓的机会。孙皓命令大臣的女儿要先经过他的挑选,漂亮的入后宫供他一人享受,剩下的才能谈婚论嫁,这使他丧失了大臣们的支持,自毁根本,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对他劝谏的中书令贺邵不但没有受到他的表扬,反用烧红的锯条残忍地锯下了舌头,其残暴程度与商纣王没有任何区别。孙皓杀人的方法很多,很残忍,像挖眼、剥脸皮和砍掉双脚等。孙皓的残暴注定了他要灭亡。由于孙皓的残暴使手下的将领们也对他丧失了信心,纷纷投降西晋。西晋的大臣们见吴国国力下降,政局不稳,也纷纷劝说司马炎趁机灭掉吴国。
但是,司马炎受到了以太尉录尚书事贾充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他们认为:吴有长江天险,且善水战,北人难以取胜。且近几年来西鲜卑举兵反晋,此时对吴作战,并“非其时”。而羊祜、张华、杜预等人则认为:吴帝孙皓腐化透顶,他不但对广大人民残酷剥削、镇压,而且在统治集团内部也排除异己,用刑残酷。孙吴现已是“上下离心”,如此刻出兵,“可不战而胜”。如果错过机会,“吴人更立令主”,励精图治,再去灭吴就相当不容易了。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这样,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就摆在了司马炎面前:是否出兵灭吴,统一全国,司马炎站在主战派一边。
为了完成灭吴大业,司马炎在战略上做了充分准备。早在泰始五年(269年),他就派羊祜坐守军事重镇荆州,着手灭吴的准备工作。羊祜坐镇荆州后,减轻赋税,安定民心,荆州与东吴重镇石城(今湖北钟祥县)相距最近,晋军采取了“以善取胜”的策略,向吴军大施恩惠。由于孙皓挥霍无度,部队士兵常常领不到军饷,连饭也吃不饱。羊祜命人向吴军送酒送肉,瓦解吴军。这样,不时有吴军前来投降,羊祜下令说:吴军来要欢迎,走要欢送。有一次,吴将邓香被晋军抓到夏口,羊祜部下坚持要杀掉,羊祜不但不杀邓香,而且还亲自为其松绑,把邓香送了回去。有时,吴军狩猎打伤的野兽逃到了晋军领地,晋军也把这些野兽送到吴军帐内。正是由于这样的“厚”爱,东吴将领们的心已经一步步趋向晋军。
司马炎在襄阳一边命羊祜以仁德对吴军施加影响,一边在长江上游的益州训练水军,建造战船。经过长达10年时间的充分准备,咸宁五年(279年),晋军开始向东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为了迅速夺取胜利,晋军分5路沿长江北岸,向吴军齐头并发。第6路晋军由巴东、益州出发,沿江东下,直捣吴军都城建业。20万晋军直扑东吴。东吴守军,在巫峡钉下了无数个锋利无比的、长十余丈的铁锥,在江面狭窄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锁江面。晋军先用大竹排放入长江,晋军在船上载了无数根数丈长的用麻油浇灌的火点燃火炬,熊熊烈火能够把铁链烧断。就这样,东吴长江的防守设施被一个个排除了。在第6路晋军进攻东吴时,为了分散、吸引守卫建业的吴军兵力,安东将军王浑率一路晋军,由北向南,直取建业。孙皓忙命丞相张悌统率主力渡江北上,迎击王浑,结果沿江东下的晋军乘机攻占了建业 。
由于司马炎准备充分,时机恰当,战略正确,前后仅用了四个多月,便夺取了灭吴战争的全部胜利。从此,东吴的全部郡、州、县,正式并入晋国版图。咸宁六年(280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完全结束了。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 。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政局风云突变。此时,身为曹魏大将军、手握重兵且挟天子曹芳在手的曹爽,本有机会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前往旧都许昌,以...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10-31 曹操的隐忍棋局:为何放任司马懿存活至终在三国权谋的棋盘上,曹操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狠辣著称,却对司马懿这个潜在威胁始终未下杀手。这一看似矛盾的决策,实则是多重因...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10-30 空城计背后的权谋博弈:司马懿撤军的深层逻辑公元228年,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以2500名残兵守西城,面对司马懿15万大军压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当司马懿率军抵达城下,见诸葛亮焚香抚琴、城门大...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10-27 司马懿:从忠臣到权臣的蜕变轨迹在三国纷争的历史长卷中,司马懿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复杂人物。他以“狼顾之相”的典故被后世铭记,却也在曹魏政权中扮演了四代辅政大臣的关键角色。从表面上看,他前半生...
司马懿 2025-10-27 权谋天平的倾斜:司马懿为何惧曹睿胜于曹丕?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这位23岁的青年帝王,在史书中常被贴上“奢靡享乐”的标签,却让权倾朝野的司马懿战战兢兢。这种“惧子不惧父”的权力悖论...
曹丕 司马懿 2025-10-27 河间王司马颙:八王之乱中权力游戏的末路赌徒西晋咸宁三年(277年),河间王司马颙的封爵诏书从洛阳宫中发出时,这位司马懿之弟司马孚的孙子或许未曾想到,二十余年后他将亲手点燃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烈火。作为...
司马懿 2025-10-22 权谋棋局中的双生花:司马懿女儿的婚姻与家族政治博弈在三国末年的权力漩涡中,司马懿以九子二女的家族布局编织了一张庞大的政治网络。其中,长女南阳公主与次女高陆公主的婚姻,不仅承载着家族联姻的使命,更折射出司马氏在曹...
司马懿 2025-10-17 权力的共生:司马师与司马昭为何绕过“皇位独占”陷阱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兄弟阋墙、父子反目屡见不鲜。然而,三国末年的司马家族却呈现出罕见的“权力共生”现象——司马懿死后,长子司马师与次子司马...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10-17 锋芒毕露与韬光养晦:杨修之死与司马懿之生的权力博弈密码公元219年,汉中之战陷入僵局,曹操在营帐中望着案头的鸡肋陷入沉思。主簿杨修听闻口令后,当即收拾行装,并扬言“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不如早归”。此言一出,军心涣...
曹操怎么死的 司马懿 2025-10-14 乱世双璧:司马懿与诸葛亮的终极对决三国时期,司马懿与诸葛亮作为曹魏与蜀汉的顶级谋略家,其较量超越了单纯的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关于战略眼光、生存智慧与历史遗产的全方位博弈。若以“乱世生存法则”为标尺...
诸葛亮 司马懿 2025-10-1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