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姓是中国多民族、多源流的复姓群体,不管在过去或现代,都是相当罕见的中国姓氏。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长孙氏最旺盛,最有名的时代,就是唐初了。
在《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中,提到了这支长孙氏的出处。
“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初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
“七世祖道生,后魏司空、上党靖王。六世祖旃,后魏特进、上党齐王。五世祖观,后魏司徒、上党定王。”
后魏就是北魏。
北魏献文帝兄弟,则是在“宦官王”宗爱之乱的胜利者,拓跋浚的儿子。
《旧唐书》的意思是,长孙氏原本是拓跋氏,为拓跋皇室效力,功高官也高。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宗室”。
那当时北方包括赫连匈奴在内,都进行了“皇室正名运动”。
什么意思呢?
打个比方,就是曹操的儿子才能姓曹,属于正皇室。
而其他就得改姓夏侯。
曹魏并没有这样的政令记录,只是举例。
但也可以看出,北方会流行皇室与宗室“异姓”,其来有自。
那一开始,其实是改成“跋氏”。
这个部分,可以跟南朝史做一个对应。
北魏最初的宰相,即为长孙嵩。
但在南朝《宋书》,写作“托跋嵩”。
《晋书》,则称其为“拔拔嵩”。
拔拔嵩,代地鲜卑人,十四岁出道,统领部族。
《魏书》汉化,写成“代父统军”,看起来跟三国凌统有87%像。
十九岁时,鲜卑代国被前秦苻坚消灭,拔拔嵩一族就纳入了东鲜卑之主刘库仁管理。
二十六岁,前秦因淝水战败开始崩溃,鲜卑人也是骚乱不安。
鲜卑各部这时候的普遍共识,是脱离前秦。
所以他们希望推举“非前秦指派”的新共主。
最佳人选,莫过于之前的代国王室:拓跋氏。
除了北魏开国君主拓跋珪,当时还有一个他堂哥。
拔拔嵩原本首选不是拓跋珪,算是半被强迫加入了阿珪阵营。
“嵩”这个名字,其实也是拓跋珪赐给他的。
当时拔拔嵩一族,有七百多家的势力,按中国统计估算,大概也就三千多人吧。
但对于五穷六绝的拓跋珪来说,已经是地狱里的菩萨了。
从这里开始,拔拔嵩就是北魏的头号人物。
他的部族,也成为维系北魏共主最主要的力量。
基本上,在北魏太宗拓跋嗣(珪子)组织“天子武力”之前,真正在“打天下”的,就是拔拔嵩一族。
当然,太宗拓跋嗣转移了武力,也要给拔拔嵩等老班底相对的封赏。
时称“八公”。
过去汉朝的最高级官员,除了丞相时期,多半使用所谓的“三公制”。
不熟的话,想成三权分立就好。
那三权其实不太够用啦,所以三公常会因为时局变动,由不同的官职来担任。
八公制则始自西晋,基本就是把可以当三公的官都一起拉出来并列。
当时是: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以及大将军。
但是北魏是比较接近“部落民主”的国家。
喔,意思跟原始中国一样,这些“卿大夫”的本质是部族长。
拓跋嗣想要往“汉制”转移,以政权来换取他们的兵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是以,北魏八公一开始其实是“八国”。
后面再用郡县制来分弱八国的实际力量,把过去汉朝花了一两百年才完成的工作,在几十年内做完。
这边应该就看得出来,北魏八公其实就都是宗室了。
所谓的分弱,实际上如何应用呢?
这样说,拔拔一族原本有七百家,仅拔拔嵩一人领爵,那这一族会越来越壮大。
汉武帝教我们的,就是“推恩令”。
怎么会只有拔拔嵩可以领爵呢?其他人也有功劳啊,也该列土封侯。
你去山东他去山西,你去河南他去河北。
每人带个几百家,拔拔族就分崩离析了。
若遇事,老大拔拔嵩反对天子,河北拔拔跟山东拔拔反而会挺天子。
策略能行,第一是以利益诱之,第二以威胁迫之,最后才是以武力强之。
最厉害的渣男不是打你要你去赚钱,而是我好爱你请你去卖身养我。
跟拔拔嵩同并一传,北魏第二大“拔拔”,就是长孙无忌的七世祖:道生。
这边注意一下,中国传统的“X世祖”是“以我为中心”往前推。
父亲是一世祖,祖父是二世祖,曾祖三世,高祖四世。
往后推就是“X代孙”。
另一套比方富二代称二世祖,或是族谱上第一个写一世祖的,基本上说是秦始皇“万世”那一套。
好啦我们接下来还是写长孙吧。
从无忌家谱就可以看到,道生并不是长孙嵩的儿子,属同族而已。
一开始,道生本是拓跋珪身边的机要秘书。
反过来看:道生是长孙部族负责监控拓跋珪的使者。
当时共有四使。
而太宗拓跋嗣则让长孙道生出镇冀州刺史,独领一军。
事实上,拓跋嗣本来也是地方将军,政变上位,所以反而比父亲多了一些跟族长们斡旋的空间。
那光是这些部分,我们也能看出拓跋嗣的手段非凡。
除了让宗族支脉分隔独立出来,四使变八公,把既得利益族群变大了一倍,自然也会产生互相制衡的效用。
拓跋嗣的时候,长孙道生曾经强取民女来进贡,遭到责骂。
不过当然拓跋嗣也没有正式的降罪。
等到第三代世祖拓跋焘继位,在国师崔浩的协助下,又把这个权力游戏推高了一层。
长孙道生进爵为“公”,长孙嵩则进王。
但实际上却应用各种征战议题,来打压长孙嵩。
同时带着长孙道生去打仗。
道生系越来越茁壮,嵩系则渐渐名存实亡。
等到拓跋焘皇权越来越牢固,长孙氏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了。
道生整个就扮演起廉洁大师,以霍去病为偶像,不灭柔然誓不还……没有啦,就是不要铺张浪费。
拓跋焘更曾夸奖:“智如崔浩,廉如道生。”
就不知道“道生”这个名字,跟北方天师教有什么样的关联了。
说到底,长孙一族,岂止两系。
道生想要长保富贵安稳,怎能不用点心?
跟道生大约同期的,还有长孙翰。
他的父亲长孙肥,其实是太祖拓跋珪的少年好兄弟。
少时流离失所的拓跋珪,全赖这个“大肥哥”保护呢。
阿肥虽能为大将,但权势究竟是不及长孙嵩。
你要是用刘关张模型来看,还觉得拓跋珪狼心狗肺。
但照传统政争而言,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啊……
阿肥真的是出生入死打上去,最后却被莫名降爵。
长孙翰则颇有父风,冲锋陷阵没在怕,在拓跋焘领导下,很快就追上了长孙道生的司空,被任为司徒。
透过长孙氏兴衰,拓跋三祖孙的皇权流动,那是看得更清楚了。
基本上,世祖拓跋焘之后,最开枝散叶的长孙氏,其实也是阿肥这一脉。
道生系则是精兵政策这样。
说得详细一点,长孙道生是经历过分化期的,所以他会告诫子孙要紧紧团结。
但长孙翰本来就是“勤皇派”出身,等于是没看见长孙嵩如何败亡,走上同一条路的宗室。
但你说真的不好吗?
北魏皇权已成,在走到改朝换代以前,阿肥阿翰家,反而最是繁盛吧。
嗯,反而。
道生系的第四世“长孙稚”,走上了权力的顶端,主导了北魏的分裂。
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房玄龄的名字与“贞观之治”紧密相连。这位被李世民誉为“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的宰辅,其政治智慧与历史贡献无可争议。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其家...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房玄龄 2025-06-30 李世民的情感世界:杨妃与长孙皇后的历史镜像在唐代宫廷的璀璨星河中,李世民与杨妃、长孙皇后的情感纠葛,始终是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作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的情感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偏好,更折射出唐代皇室婚姻的政治逻...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长孙皇后与李世民 2025-06-23 隐没在历史褶皱中的公主:李建成之女永宁原型考在隋唐交替的烽烟中,李建成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其人生轨迹戛然而止于玄武门之变。相较于其弟李世民诸女在史册中的清晰记载,李建成之女永宁公主的生平却如同被迷雾笼...
李渊怎么当皇上的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9 李世民与李君羡:从沙场战友到权力祭坛的君臣悲剧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谱系中,李君羡的名字如流星般短暂而耀眼。这位出身瓦岗的猛将,以“五娘子”的谶语悲剧收场,其与李世民的关系演变,恰似初唐政治生态的缩影—...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8 李世民与杨氏:权力漩涡中的伦理困境与政治博弈在玄武门之变的血色残阳中,李世民不仅斩断了兄弟情谊,更将一段充满争议的情感纠葛刻入史册——他纳弟媳杨氏入宫。这位出身弘农杨氏的贵族女子,因美貌与家族背景成为权力...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7 薛万彻为何未入凌烟阁:政治站队、性格缺陷与时代抉择的交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名单,是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勋而设立的“荣誉殿堂”,入选者多为玄武门之变的核心支持者或贞观年间政局稳定的基石。然而,战功赫赫的薛万彻却未能...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12 玄武门之变的权力密码:李世民为何不敢弑父夺位?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玄武门之变犹如一颗重磅棋子,彻底改写了李唐王朝的命运。这场政变以秦王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而告终,却留下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谜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06-09 襄城公主:唐太宗长女的沉默史影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子女谱系中,襄城公主如同一缕轻烟,悄然飘散在历史深处。作为帝王长女,她既无高阳公主那般惊世骇俗的私生活记载,亦无城阳公主那般牵动政局的婚姻波折,...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06 玄甲军:李世民麾下四百精骑如何改写唐初战争史在唐初统一战争的烽火中,李世民麾下有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玄甲军。这支身披黑甲、来去如风的部队,不仅是李世民克敌制胜的王牌,更是中国古代特种作战的典范...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2025-06-03 假如李恪登基:大唐历史走向的另一种可能在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李恪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以其文武双全的才华和独特的身份背景,成为了后世历史爱好者热衷探讨的“如果”主角。若李恪当真登上帝位,大...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恪 2025-05-2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