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即蜀汉怀帝,字公嗣,荆州江陵人,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刘禅,比起这个名字,他更为让人熟知的是他的小名阿斗——“扶不起来的阿斗”。他是蜀汉的末代皇帝,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扶不起来的阿斗”这句家喻户晓的俗语意思是刘禅尽管有诸葛亮、姜维这样优秀的属下忠心耿耿地辅佐,但最终蜀汉还是在他手上灭亡了。由此可见刘禅不思进取,昏庸无能,怎么扶也扶不起来。
人们对刘禅的评价似乎总是浮于表面,通过诸如《三国演义》类的书籍,加以解构重塑,片面地给刘禅贴上昏君的标签。可在三国这样一个血雨腥风的乱世,刘禅却能稳坐皇位41年,从章武三年(223),直到景耀六年(263年)蜀汉灭亡,其在位时间,在整个三国时期所有的国君中是最长的,他真的如此昏庸无能吗?自然不是,他一定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首先从刘禅的经历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养尊处优、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曾这样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刘禅年幼时,就跟随父亲颠沛流离,体察民生疾苦;并且受刘备和诸葛亮的调教,习《韩非子》、《六韬》等各类典籍,学习治国之术,又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还曾学射练武。因此他有学识智慧,明事理,他也继承了父亲的个性,性格平和。
刘禅被诟病最多的就是“乐不思蜀”这个故事了。《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曾记载:“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景耀六年(263),蜀国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后,被魏元帝封了个无实权的“安乐公”,并命他迁居到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实际上也就是将刘禅囚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魏国的实际掌权人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是否存在谋反之心,故意在宴会上安排了蜀国歌舞,想看看是否会引起刘禅的思乡之情。可刘禅看了表演无动于衷,甚至说出“此间乐,不思蜀”这种话。因而被后世人们广为诟病,认为刘禅昏庸无道,毫无尊严。
清代学者周寿昌在评价这件事时,却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恐传闻失实,不则养晦以自全耳”。试想,作为亡国之囚的刘禅,境地可谓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凡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此时的刘禅,说出乐不思蜀这样的话,与其说是昏庸,倒不如说是韬光养晦,通明智达。
最后,刘禅被认为是“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无所作为”。在刘禅在位的四十余年间,他似乎都没有建立什么功绩。可依照当时情况看,刘禅的无所作为也是另一种作为。刘备命丧白帝城后,年仅十七岁的刘禅继位,面临的情况是水深火热,内忧外患。外部魏国虎视眈眈,内部不仅人才所剩无几,还要面临孟获、高定、朱褒的叛乱,政权摇摇欲坠。
诸葛亮逝世像是平地一声惊雷,加上多次北伐无果,蜀国政权风雨飘摇,国势急转直下。这样的背景之下,刘禅能做的只能是休养生息,无为而治,而非穷兵黩武,向外扩张。也许这种温吞的治国方式加上蜀国统治的岌岌可危,刘禅在百姓眼中就成了一个无能昏庸的皇帝。
对于刘禅的不战而降,王隐曾在《蜀记》中讲:刘禅之所以宁背骂名而不作辩解,乃“全国为上之策”。亡国已是大势所趋,既如此,他只能选择做一个愚昧的亡国之君,好保全自己的性命,好让蜀地百姓能拥有更好的政策。于是,他将自己的狡猾才智隐藏在了愚昧麻木的外表之下。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晋书李密传》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由此可见,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相反,他活得透彻,看问题也极为清楚明白。
后世之所以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不过是受传统成王败寇思想的长期灌输。以成败论英雄,而非以是非论英雄,是我们长期的思维定势。后主刘禅,虽然算不上天纵英才,却也是大智若愚,出类拔萃了,一人之力守基业41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昏庸无能来形容刘禅,实在是失之偏颇。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刘禅诛杀重臣:权力博弈下的政治智慧与历史迷雾在蜀汉末代皇帝刘禅的统治生涯中,诸葛亮去世后的权力真空期成为其政治手腕的试金石。面对魏延、李邈、刘琰、杨仪四位重臣的挑战,刘禅以雷霆手段连杀四人,这一系列决策不...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1 诸葛亮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真相与民间传说的交织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