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安史之乱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几乎摧毁大唐的安史之乱,责任不光全在安禄山,还有一人罪不可恕。
唐朝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贞观遗风”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至鼎盛。安史之乱发生后,对唐朝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成了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安史之乱紧随盛世之后,正应了“事极必反”的真理。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在这场动乱前后的唐朝,分别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气象。虽说,盛极必衰是历史惯性使然,但是,历朝历代由盛转衰都会经历一个相对平缓的下降期,为何唐朝的衰败如此迅速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若将大唐发展趋势绘成一幅不规则的线性图,那么,安史之乱就是其中最突兀的转折点。经此一役,一个万国来朝的庞然大物沦为了不敢接纳外来文化的封闭弱国,其落差之大,几乎足可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的瞬间覆灭相提并论。
按照现在的地图来看,安史之乱的发生地在我国的北方。史学界公认,安史之乱的开端为公元755年末,所以,在不考虑其他藩镇作乱的情况下,安禄山、史思明的叛乱于公元763年初被镇压,总共持续了七年多的时间。
再来回顾安史之乱的作战双方:
一方是由李隆基、李亨统治的正统王朝大唐,活跃在战场上的大唐名将有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等人;
另一方是由安禄山、史思明、史朝义、安庆绪统治的叛乱政权大燕。
最终,唐朝凭借多年经营中原积累的底蕴险胜,但却在这场战争中几乎倾其所有,李氏祖先开创的盛世格局被打破,且失去了中央政权对地方藩权的控制力。安史之乱结束后,原本安分守己的藩将开始蠢蠢欲动,不时有人效仿安禄山竖起反旗,想要取李氏家族而代之。
实际上,大唐之所以能打赢这场硬仗,靠的几乎全是多年来积累的国力。
从兵力上来看,在唐燕双方陷入胶着时,唐朝尚有六十万大军可用,而大燕仅有三十万人马。此时,唐军的人数占压倒性优势。虽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不过,只要唐朝派出的武将智力合格,这六十万人马不是老弱病残,这场仗从一开始就已落入不败之地。
当然,若仅将唐朝打胜仗的原因总结为吃老本,未免有些武断了。
现代人从未停止对安史之乱结局的分析,笔者近日在论坛中看到一个颇有见地的说法,不妨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安史之乱之所以会结束,是因为“罪魁祸首”杨玉环的香消玉殒,给了双方一段休养生息的缓和期,不但,大唐可以给外廷了一个交待,连大燕也得以在难得的间隙中休养生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就与这个女人有关。
若非杨玉环放任本家杨氏专权,纵容安禄山得宠,恐怕接下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安禄山之所以能完成一段不算成功的霸业,“军功章”自然要颁给杨玉环一半。当然,另一半就是一个“贪”字。
因为,李隆基太过宠爱自己的儿媳,虽未到凡事听之任之的程度,但他以将大部分精力投到这个女人身上。人的精力都有限,何况是年逾花甲的李隆基呢?每天在贵妃处身心俱疲,自然无力理政,亦看不到民间疾苦,这自然会引发朝野上下的不满。
朝官们纷纷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或在皇帝的放任下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或致力于劝谏皇帝做着无用功。从表面上看,除了皇帝理政的频率降低外,国家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但是,李隆基已逐渐失去了民心,由此,所带来的弊端是他意想不到的。
李隆基与杨贵妃将后宫打造成不夜城,每天从太阳落山缠绵到日上三竿,唐玄宗已失去了皇帝的本分。那么,他贪的是什么呢?无非是怀中美人展颜一笑罢了。相反,安禄山贪的东西要比李隆基高级得多,他贪的是李隆基的祖业,大唐的万里江山。
因为贪慕皇权,所以,他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举兵谋反。如果,安禄山贪慕的只是功名利禄,那么,谋反前的他,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又是杨贵妃的干儿子,玄宗给予他的赏赐装满了几间空屋,他已经达到了常人眼中“成功者”的标准。
或许,安禄山本身志不在此,亦或是在满足了自己的贪心后欲望更加膨胀。至于安禄山有没有考虑到黎民苍生,倘若,他有一丝一毫的悯人之心,恐怕也不会让后来的百姓对外族人产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安禄山欲壑难填的贪欲在作祟。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一个巴掌拍不响,造成这场动乱的并不只是作乱者本身,若要追究责任,还得“各打五十大板”。
参考资料:
【《新唐书》、《安史之乱》】
东汉末年,江东群雄逐鹿,孙权继承父兄基业,以弱冠之龄统御江东。在这风云变幻之际,鲁肃以豪杰之姿投效孙权,二人以“榻上策”为纽带,开启了长达二十年的君臣相知。这段...
孙权 启 2025-09-10 李治为何允许“二圣临朝”: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历史必然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开创了“二圣临朝”的独特政治格局,与皇后武则天共同听政,这一决策深刻影响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表面看,这是李治因身体欠佳而被迫放权的权宜...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09-09 周武王在位年数考:从牧野烽火到礼乐初兴的王朝奠基公元前1046年,牧野战场上战鼓震天,周武王姬发率领联军以五万之众击溃商纣王七十万大军,这场决定华夏文明走向的战役,不仅终结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更开启了西周八...
启 商纣王 2025-09-09 明朝中央官制:内阁六部制下的权力架构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其中,中央官制以“内阁六部制”为核...
启 2025-09-08 巨然:南方山水画派的开山宗师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长河中,巨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作为五代至北宋初期的僧人画家,他以独特的江南山水笔墨语言,与师父董源共同开创了南方山水画派,被后世尊为“...
启 2025-09-05 唐朝娄师德家族的兴衰沉浮:家风传承与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抉择作为唐高宗、武则天两朝名相兼名将,娄师德以"唾面自干"的雅量与"八战八捷"的军功闻名史册...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霍尔巴赫“人是自然产物”:机械唯物论下的自然与人性之思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星空中,保尔·昂利·霍尔巴赫以“唯物主义的圣经”《自然的体系》为武器,将“人是自然产物”的论断刻入哲学史册。这一观点不仅是对神学创世论的...
启 2025-09-05 武则天:明君与昏君的双重镜像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历史中,武则天以唯一正统女皇帝的身份,在史册上刻下了一道独特的裂痕。她既是打破性别桎梏的先驱者,也是权力场中冷酷的博弈者;既开创了&...
武则天有男宠吗 2025-09-05 泰伯至寿梦:吴国五百年血脉中的礼让与雄图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上,吴国的历史如太湖之水般浩荡绵延。从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句吴,到寿梦“始称吴王”开启霸业,这段跨越五百年的传奇,不仅是一部家族传承史,更是...
启 2025-09-04 利玛窦来中国:明末中西文化碰撞的序章1582年8月7日,一艘从葡萄牙里斯本启程的商船缓缓停靠在澳门港。船上走下一位身着黑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30岁的耶稣会士不会想到,他的到来将在中国掀...
利玛窦 启 2025-09-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