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夺取汉中后,刘备为何急着称王,这件事给他带来了何种不利的后果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夺取汉中后,没有听取手下趁机夺取西川的建议,留下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率领曹军主力北归。刘备和部下商议,认为没有汉中,西川就不稳固。因此,刘备发兵汉中,阵斩了夏侯渊,使得曹操被迫率军来救援汉中。不过,在占据地利的刘备面前,曹操也无计可施,只得救出汉中的军队,撤兵而回。
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却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那就是在部下的推举下,刘备在汉中进位汉中王。纵观整个三国时期,汉献帝还在位的情况下,敢于自立为帝王的也就只有两人,一个是为帝的袁术,另一个为王的就是刘备。那么,刘备为何要自立为王,他有什么资格自立为王,而且他自立为王的方式是否站得住脚,以及自立为王后给他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一、刘备为何要自立为王。
首先,汉中的夺取,为刘备称王提供了外界的保障。四川自古以来被称为天府之国。它四面群山环抱,中央又有肥沃的成都平原,这使得它既可以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又可以阻止外界的入侵。尤其是北部的汉中,在夺取汉中后,汉中与西川联为一体,就能够进可攻,退可守。以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无法奈何刘备,只能认输撤军。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即便是称王遭到曹操的愤怒,他也对此只能默认这个结果。在当年袁术称帝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稳固的根据地,被曹操号召周围的诸侯一起攻打他,最后兵败身死的。刘备汲取了袁术的教训,让曹操无可奈何。
其次,刘备自认为已经羽翼丰满,可以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争夺天下了。刘备在夺取汉中后,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他拥有益州和荆州大部,以及汉中、上庸等郡,军队也达到了十几万人,手下拥有一批杰出的文臣武将。在汉中之战中,刘备打败了曹操留下的夏侯渊、张郃等将领,逼退了曹操,取得了显赫的战绩。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刘备想要的北伐局面就在眼前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认为将自己的势力从曹操把持的汉献帝朝廷里独立出来,实行自己的战略设想,时机已经成熟了。刘备嘴里口口声声说的是匡扶汉室,但是他的偶像是刘秀,他和刘秀当年一样,要匡扶的是自己建立的汉室。在认为自己的实力已经许可的情况下,刘备决心开始自己的事业,重建自己的汉室江山。而自立为王就是他走出的第一步。
在刘备称王的时候,最气愤的人是曹操。当时曹操已经身染重病,可听到刘备称王的消息时,十分愤怒。曹操骂刘备是一个卖鞋的小儿,竟然要自立为王,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要亲自率领军队去讨伐刘备,被大臣劝阻才没有实行。
刘备自立为王之所以会引起曹操的愤怒,这是因为曹操完全明白刘备此举的含义。他是用这种方式明确的向天下表明,自己已经不再承认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威,公开和曹操和他的汉献帝朝廷决裂。曹操不能再用汉室的大义来约束刘备,也不能武力去讨伐刘备,这如同刘备当着全天下的人嘲弄侮辱自己,这叫曹操如何能够忍受。
第三个原因,刘备称王也是他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当时,刘备还只是汉献帝朝廷的左将军,他的荆州牧也是和孙权互相推举的。而在刘备的手下,职位、官爵比他高的人大有人在。在一个集团中,连君臣次序都不统一,对刘备的统治不利。
刘备干脆称王,这样就快刀斩乱麻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在刘备称王后,他的手下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贡献,加官进爵。这样,既解决了刘备的难题,又得到了大家的拥戴,何乐不为呢?
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刘备的年事已高。刘备征战一生,从来没有度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在当时,他已经算是老人了。这使得刘备在心理上自然有着一种紧迫感。因此,他在称王的条件一成熟,就急不可待地称王,想要加速推进他的事业进程。
二、刘备自立为王的根据和方式。
刘备的称王方式是自立为王,这自然与礼法不合。当时汉室朝廷还存在,汉献帝依然在行使着自己的权力。在没有得到汉献帝的允许下,刘备就自己称王,这当然会有不良的反应。在当时刘备的手下,就有很多人反对他称王。包括刘巴、雍茂等人都向刘备进谏,但是刘备决心已定,还找理由杀了雍茂,这才压下了反对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便采取了当年担任荆州牧的办法,采取下属共同推举的办法,造成群情激奋的态势。然后刘备在以勉为其难的姿态,无可奈何的进位为王。于是,在这种方式下,刘备的部下也为推举他为王做足了功课。
刘备的部下中像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这些人领头,他们要不是爵位高,要不是地位高,不是皇亲,就是名流。在他们的带头下,再加上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赖恭、法正、李严这些刘备的部下,一起上表汉献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他们的理由是汉献帝虽然还在位,实际上是被曹操所劫持,不能自主。这些汉室的忠臣们,愿意跟随刘备,去匡扶汉室。
他们又引经据典地从周朝说起,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辩解。不过,在他们的上表中,最后还是说了一句实话,那就是刘备称王只是为了匡扶汉室的权宜之计,因为现在事态紧急,才让这些人独断专行。等到将来功成名就之时,这些推举的人们甘愿承担矫诏的后果。
我们看这场刘备称王的仪式,就完全能够知道,这是刘备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这些人在表面说的是为了匡扶汉室,而实际上就是以自己的武力,割据称王。他们的所作所为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只得采用毫不顾忌的态度。试问一下,如果刘备能够统一天下,谁又会去追究他们这些人的矫诏的后果呢?
三、刘备称王造成的后果。
我们现在的人大多都知道那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是经过多年的历史形成的经验。可是刘备在当时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只是看到了称王的好处,但是没有看到称王的恶果,这给他的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首先,刘备称王让他失去了人心。刘备称王的时候,遭到了刘巴、雍茂等人的劝谏。他们认为急于称王,会让那些心怀汉室的人对刘备产生异议。这样,会让本来想投奔刘备的人不再前来。可刘备不但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还找理由杀了雍茂。这使得刘巴在以后的人生中,再也不发表意见。而且也正如雍茂所言,也不再有人远道而来投奔刘备了。
刘备称王在程序上不合法,这使得他在其他讲究礼法的人心中,地位一落千丈。他们看透了刘备,也不过是一个以武力割据,争夺天下的军阀而已。这让他失去了很多人的信任,不再对他抱有信心。
其次,刘备称王让他成为众矢之的。后世说的缓称王的目的是不作出头鸟,而刘备却恰恰成为了出头鸟。在当时,虽然天下只剩下刘备、曹操和孙权三个主要的势力,可这三个势力都有自己的战略方向,而且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但是,由于孙权和刘备的实力弱小,他们只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曹操。可是,刘备这时称王,这使得孙权提高了警惕。刘备表明了自己的目标,要以武力统一天下。而且刘备也不顾及孙权的感受,肆意炫耀实力。这使得孙权感到了切身的威胁,于是,孙权将过去的以曹操为敌人的策略,变成了曹操和刘备都是自己敌人的策略。
而且,刘备占据的荆州和关羽的重兵,比起曹操来更让自己担心。为了自身的安全,在曹操的拉拢下,孙权决心武力夺回荆州。可以说,刘备自立为王,为下一步关羽的灭亡,荆州的丢失埋下了隐患。
结语:
刘备进位汉中王,是刘备在获得了稳固的蜀中根据地后,采取的战略步骤。他采取这种步骤,是向世人宣示,自己开始抛开曹操扶持的汉献帝的名义,进行自己统一天下的行动。他的这次称王,完全是以刘秀为榜样,开始为建立自己为中心的汉室江山而奋斗。
但是,刘备所处的环境,和刘秀的环境不一样。刘秀的时候,王莽篡位,正统的汉室已亡。刘秀不承认所有的各路诸侯立的汉帝,自己以武力统一天下,建立东汉。而在刘备的时候,正统的汉献帝还在。刘备以武力割据为基础的自立为王,为他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刘备的所作所为,让他失去了依然以汉献帝的汉室为正统的人们的人心,也招来了孙权的忌讳。孙权从刘备的咄咄逼人的气势里,感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因此,他为了自保,勾结曹操,袭取了荆州,直接破坏了刘备的战略。可以说,刘备只看到了称王之利,没有看到称王的害处,最终自食其果。
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的巅峰对决汉中之战(217年—219年)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争夺战略要地汉中而爆发的关键战役。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战争,不仅是双方军事力量的直接碰撞,更是蜀汉政...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2 血缘、利益与忠诚的博弈:刘备与糜芳关系的多维解构在三国乱世中,刘备与糜芳的关系堪称复杂政治生态的典型样本。作为刘备妻兄、创业元老,糜芳最终选择背叛蜀汉投降东吴,这一戏剧性转折背后,隐藏着权力结构、家族利益与个...
刘备 2025-09-01 诸葛亮八阵图之谜:黄承彦的“破阵”与三国权谋的深层博弈在《三国演义》的传奇叙事中,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堪称“以一敌万”的军事神话。当东吴名将陆逊率十万精兵追击刘备至夔门时,这座由巨石堆砌的神秘阵法瞬间将其困住,令其“...
诸葛亮 刘备 2025-08-19 公孙瓒为何“放手”赵云:乱世中的人才博弈与命运抉择汉末群雄割据之际,公孙瓒与刘备的同窗情谊,意外成为赵云人生转折的起点。这位身长八尺、姿颜雄伟的常山名将,从公孙瓒麾下转投刘备阵营的过程,绝非简单的“赠予”或“背...
赵云 刘备 2025-08-15 文聘为何未追随刘备:立场、性格与历史抉择的交织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中,刘备以“仁德”著称,广纳贤才,但荆州名将文聘却始终未入其麾下,反而成为曹魏的得力战将。这一历史现象的背后,是立场对立、性格差异与时代洪流...
刘备 2025-08-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