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邦和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啥刘邦可以出汉中夺取天下,刘备就不行?
后世的人们常常会把历史上的王侯将相拿出来做比较,看看谁更厉害,为了公平起见人们还会分析出在处理同一个问题时,哪个皇帝处理的更圆满。
刘备和刘邦都是汉皇室的人,也逃不了人们的一番评比,单从夺取汉中一事上看,刘备可远远不及刘邦厉害,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其中的缘由。
刘备和刘邦
如果想要比较刘备和刘邦首先就得把二人的关系摆出来。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为汉朝平定了江山,是功绩优秀的老祖宗,而刘备是汉朝末年时期的一个皇室宗亲。在历史的记载中,刘备属于边缘人员,能沾亲带故和刘邦扯上关系,足以光宗耀祖。
说完他们二人的关系,才能正式开始比较到底谁更厉害,先说说刘邦是怎么建立的汉朝。其实刘邦要感谢一个关键人物,就是他的死对头项羽。秦朝末年,国家动荡,秦二世的胡作非为让百姓苦不堪言,农民揭竿而起,而刘邦就是起义者之一。
但是刘邦是个有头脑的,他了解自己出身于农户人家,地位低贱,想要做成大事不容易,于是投靠了项羽的叔叔,因此认识了项羽,也激励了刘邦成才。因为项羽是大将军的后代,他想成功要比刘邦简单的多,刘邦看着两人悬殊的差距心里多少有些嫉妒。
再加上项羽平时对刘邦非常轻视,刘邦就想将项羽踩在脚下,来证明自己寒门出贵子,凭借着这个念头,刘邦和项羽打斗了很多年。期间,刘邦也算是用尽了小人手段,最后把西楚霸王逼到乌江边。
项羽自刎后,刘邦才正式建立了汉朝,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个过程中,刘邦经受了很多磨难和心酸,他忍辱负重,面对项羽的种种轻蔑和屈辱,都咬牙挺过来。最后才能拥有这么多褒奖,也算得上是苦尽甘来,但是刘备和刘邦比起来就没那么辛苦。
刘备是汉朝末年人士,那时汉朝的威风已经遍布了九州大地,刘备单是拿汉室宗亲这个名头就能招贤纳士,助自己建立蜀汉政权。而刘邦那时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帮助,全都是靠自己摸爬滚打。
这样一比较,刘备的成功就要比刘邦简单得多,同时也反映出刘备和刘邦相比能力还差得远呢!其次,刘邦当时想要成功非常困难,因为处处都有项羽和他争抢,刘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但刘备仗着自己是皇家后裔,总是拿这件事来压别人一头。同样是发展初期,刘备的地位要远远凌驾于刘邦之上,这就看出刘备后来能打下蜀汉江山,也离不开刘邦留下的深远影响。
也有人说这样比较不公平,刘邦是祖宗,刘备不敢超越他,其实,还可以拿夺取汉中一事来作比较,就能一见高下了。
夺取汉中
汉中一地,自古以来就是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它位于巴蜀地区,地形特殊,所以夺取汉中就意味着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刘备和刘邦能发家也都是依靠占据了汉中一地,如果按照地域的大小来比较的话,刘备确实要比刘邦占据的地盘更大一些。
因为刘备将汉中夺取后,便开始向南北两地发展,而刘邦夺取汉中后只向北方发展,这样一来,刘邦就失去了巴蜀汉中南部的地盘,以刘备在这一点上要超越刘邦。但是只有地盘还不行,关键在于二人能否将汉中守住。
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后,虽然扩大了地域面积,但只是空有地皮。当时双方矛盾激化,曹操打不过刘备,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带领百姓不断迁移,以防百姓在战争中遭难。
刘备虽然战胜曹操得到汉中,但汉中一地的百姓经过两次迁徙,早就不在汉中生活。而他夺汉中不单单只想要这块地,还想要在这里生活的人,因为有了人口,才能发展经济,扩大队伍,以此来保障军事储备。
如果没有了人,刘备就需要浪费更多的兵力来把守汉中一地,兵力是有限的,领地不断扩大,浪费兵力把守,到时候魏国吴国来攻打就非常危险。再加上刘备不断向四外扩张,就更是将自己陷入了一个艰难的处境当中,相比刘备,刘邦的手段就高明多了。
刘邦在夺得汉中后,并没有像刘备一样立即拓展疆土,而是先稳定汉中,等待自己已经再次发展壮大后,才继续扩展领域。
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就足以看出刘邦考虑的要比刘备更加周全。其次刘备还有一点是远不及刘邦的,那就是他们二人最初的目的。
刘邦当时面对的是时局动荡不安的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暴政让他不得不为农民站出来。刘邦的目的是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推翻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为农民争一口气,而刘备的目的却并不像刘邦那样单纯。
刘备虽然也面对汉朝末期的动荡时局,但他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收买人心,随着三国政权逐渐确立,此时的刘备已不再是单纯的想要为百姓而战,他更想要的是从魏国和吴国那里得来更多的领地,想将他们的势力全部收入自己的囊中。
结语
由此见得,刘备已经忘却初心,原本为百姓的战争已经上升为政治战争。刘备是想要更多的权利,而刘邦是想建立大统一的国家,切实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虑,这也是汉朝更声名远扬的原因,而刘备不能夺天下也是有迹可循的。
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权谋暗战:吕后如何绕过“三不杀五不死”诛杀韩信公元前196年,长安长乐宫钟室内,一代兵仙韩信被宫女用竹竿刺杀。这场看似荒诞的处决,实则是吕后对刘邦“三不杀五不死”承诺的精准破解。民间传说中,刘邦为笼络韩信曾...
刘邦 韩信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刘穆之:寒门贵子的崛起与东晋末年的政治博弈在东晋末年动荡的政局中,刘穆之凭借卓越的才能与独特的政治智慧,从寒门士子崛起为刘裕集团的核心谋士,其人生轨迹折射出乱世中个人奋斗与时代机遇的交织。作为汉高祖刘邦...
刘邦 刘裕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 白帝城托孤:刘备的权谋算计与诸葛亮的生死困局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的病榻前,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说出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世将其视为君臣相知的典范。然而,当掀开史书温情脉脉的面...
诸葛亮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