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大蒙古国,即蒙古帝国的末代可汗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在1271年建立的,忽必烈的开国诏书中,将尧舜禹汤等当坐前辈,“绍百王而纪统”。
并且采用了汉族传统的年号作为纪年方法,汉族王朝的体制文化,强调自己继承的是中原王朝的法统,而且元朝历代帝王推行汉族文化。
尊崇儒家程朱理学,还施行科举制度,汉化程度很深,因此可以说元朝是承继宋朝的中原王朝,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蒙古帝国就不一样了,蒙古帝国,又称大蒙古国,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的,由成吉思汗直属的汗国——即后来的元朝和西征建立的四大汗国所组成的联合大帝国。
蒙古人建立了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但境内地形复杂,交通落后,民族众多,社会发展水平不一,语言、文化传统各异,根本不可能实现完全统一。
其中元朝被称为中国,四大汗国尊元中国为宗主国,但各自为政,特别是忽必烈建立元朝政权之后,四大汗国与中国越行越远,逐渐不归中国统治,因此蒙古帝国并不能算是中国,也不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元朝与蒙古帝国不是一回事。
蒙古帝国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他是历史上为数不多可以统一蒙古草原的人,至今还被蒙古人尊为祖先,绝对是天骄一样的人物。其实成吉思汗的出身是很低的,虽然他的父亲也是一个部族的首领,但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是母亲将他拉扯大的,后来的时候,成吉思汗光复了自己的部族,并且以此为基础走上了统一蒙古道路,建立了后来的蒙古帝国。虽然他建立了帝国,但是却不是蒙古帝国最大的开拓者之一,真正使得蒙古帝国成为横跨两个大洲的帝国功臣,还是要说他的儿孙们。
成吉思汗在建立了蒙古帝国之后,就走上了扩张的道路,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蒙古草原本来就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来供给一个国家消耗,要想生存的话,必须要向南方扩张。当时占据中原的是金国,然后才是西夏和南宋。在这些国家中,有实力和蒙古骑兵一较高下的,只有金国了,但是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内部已经腐朽不堪,自然不是气焰正盛的蒙古骑兵的对手,因此很快就覆灭了,在灭亡金国和周边几个小国的过程中,成吉思汗神秘死亡,被秘密葬在了蒙古,至今都找不到他的陵寝。
在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并没有停下自己扩张的脚步,接过这杆大旗的是他的儿子们,其中最为厉害的当属最小的儿子拖雷了,他的儿子就是后来建立元朝的忽必烈。
成吉思汗的儿子是不少的,这些儿子们都十分的团结,在其死后并没有争权夺利,而是各自领兵作战,都有不小的战功,并且建立了后来的"汗国",这个时候蒙古的内部还是比较的团结的,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各大汗国还是听从蒙古大汗的指挥的,因此在拖雷去世之后,大汗的位置被传给了长子蒙哥,一个庞大的帝国,在他的带领下开始逐渐的走上了正规,但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想不到的事情。
蒙哥继位之后,力主将龟缩在中原南部的南宋给灭亡,因此他率领大军亲自进攻南宋,遭到了南宋军民的极力抗争,在蒙古骑兵攻打到今天的重庆附近的时候,蒙哥被宋军箭矢所伤,最终不治身亡。后世也有推测,蒙哥应该是当场就被宋军击毙了,要不然也不会没有留下继承人是谁。(在金庸的小说中,曾经引用这一段,蒙哥是在襄阳城下被杨过用飞石击毙,原著中也说这是杜撰)在蒙哥死后,诺大的一个蒙古帝国曾经陷入过一段时间的内乱中,这也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出场,这个人就是忽必烈。
忽必烈是蒙哥的弟弟,按照蒙古的传统,他是有继承权的,但是忽必烈是直接拥兵自重,然后靠着手底下几十万的骑兵,直接登基的,这也引起了同样有继承权的阿不里哥的愤怒,在蒙古贵族的拥护下,阿不里哥登基,于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蒙古帝国开始陷入了内乱中,最终阿不里哥被忽必烈打败,遭到了囚禁,但是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因为这件事,忽必烈和蒙古的贵族之间,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蒙古帝国内部的不稳定,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在统一了天下之后,忽必烈建立了元朝,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元朝,他的疆域还是比较的广阔的,从西伯利亚到南海,都是属于这个国家的疆域,但是忽必烈却没有掌控整个蒙古帝国,而是使其慢慢的分裂了,成为了四个汗国,元朝不过是蒙古的一个汗国之一罢了,并不是整个蒙古帝国。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称元朝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却不能说蒙古帝国是元朝,毕竟另外三个汗国,也是蒙古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三个汗国加起来的实力,和元朝也是不遑多让的。
从阿不里哥争夺皇位这件事情中,就可以很明白,忽必烈和蒙古贵族之间的矛盾是很深了,但是后来忽必烈所做的事情,才真正使得三大汗国和元朝之间反目成仇,甚至开始了相互攻伐,忽必烈到底做了什么呢?忽必烈是一个很有才略的人,他知道元朝对于汉人的统治,绝对不能和元朝对于蒙古人的统治是一样的,因此忽必烈就提出了蒙人汉化的措施,这令蒙古贵族是十分的恼怒。在建立元朝前,蒙古就是奴隶社会,汉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忽必烈想让提高汉人的地位,甚至还想让汉人做官,这对那些食古不化的蒙古贵族来说,根本是不可能接受的事情。
其实不止是蒙古帝国没有办法接受,就是忽必烈的继承人都很难接受,从历史的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忽必烈的后人根本就没有遵从他制定的策略,在整个元朝统治时期中,汉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根本得不到保证,这也就是为何后来朱元璋等人起兵造反的时候,有这么多农民跟随的原因了,不是这些农民要造反,而是不造反的话,根本就活不下去。不过还有一点就是,明朝在建立之后,元朝还在蒙古地区有过一段时间的复苏,不过很快就因为内部斗争灭亡了。
在蒙古高原的苍茫风沙中,一位身披铁甲的将领单骑冲入乱军,将身负重伤的窝阔台救出险境。这位以命相搏的勇士,正是成吉思汗麾下“蒙古四杰”之一的博尔忽。作为蒙古帝国开...
窝阔台怎么死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10 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国人:历史语境下的身份辨析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的身份归属问题,因近代蒙古独立、民族国家观念兴起以及历史叙述的多元性,成为学界与公众长期争议的焦点。这一争议的本质,是历史人物与现代...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9-08 贾似道:历史夹缝中的复杂权相南宋末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大地风雨飘摇。在这段动荡岁月中,贾似道以权相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其一生充满争议——既被《宋史》列入奸臣传,又因军事才能获忽必烈赞誉;既...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2025-08-29 权谋与功勋的交响:木华黎与博尔术的权力天平在蒙古帝国的权力版图中,成吉思汗麾下的“四杰”(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始终是核心支柱。其中,木华黎与博尔术因功勋卓著、深受信任,常被置于比较的焦点。若...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27 历史迷雾中的真相:丘处机与“杀戮”的虚实之辨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丘处机——这位金元之际的全真道宗师,常被贴上“一言止杀”的救世标签,却也因成吉思汗西征期间的血腥屠城,被部分极端观点指责为“间接害死百姓的...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27 刘秉忠与忽必烈“决裂”疑云:历史迷雾中的权力博弈与文化抉择元朝初年,刘秉忠作为忽必烈的核心谋士,主导了元大都规划、国号“大元”的制定及典章制度设计,其地位堪比汉代萧何。然而,关于他与忽必烈“决裂”的传闻,始终是元史研究...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关系 萧何 2025-08-26 伊利汗国的正确读音与历史溯源在探讨中亚与西亚历史时,“伊利汗国”这一名称常引发读音争议。这个由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于13世纪中叶建立的政权,其名称的准确读音不仅关乎历史认知,更折射出语言文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19 成吉思汗:草原帝国的缔造者与欧亚文明的桥梁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是蒙古帝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他...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5 旭烈兀与伊利汗国:蒙古西征浪潮中的西亚霸业在13世纪中叶的欧亚大陆,蒙古铁骑的征服浪潮席卷东西。当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率军踏平波斯高原、摧毁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一场改变西亚历史进程的变革悄然酝酿。这...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4 野狐岭之战:金朝溃败的深层剖析1211年8月,蒙古与金朝在野狐岭展开了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决战。此役中,成吉思汗以10万蒙古铁骑大破金朝45万大军,金朝精锐尽失,从此一蹶不振。这场战役的失败,...
成吉思汗打的天下地图 2025-08-04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