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去世前说了不能重用魏延吗?下面历史资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在三国时期,有众多骁勇善战的名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的蜀汉五虎将,他们直到现在都还拥有大量的崇拜者。关羽、张飞的本事就不用说了,在正史上都是万人敌的猛将;西凉马超厉不厉害,问一问曹操也就知道了;至于老将黄忠,成名于汉中一战,在刘备的指挥下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足以证明他的能力;而一身是胆的赵云也是有着在魏军阵营中七进七出的惊人表现。然而刘备的麾下除了早已成名的五虎将之外,还是有着另外一个名将,这个人就是魏延了。魏延在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登基后,虽然没有被封为五虎将,但是历史魏延却深得刘备的信任。
但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一直不是很喜欢魏延,理由是他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而正史上,诸葛亮和魏延的关系倒没有小说中说得那么紧张,但是刘备死后,诸葛亮确实没有像刘备一样那样重用魏延,这让人很不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魏延不受重用呢?难道真的是刘备去世时叮嘱诸葛亮的吗?
在正史中,魏延投靠刘备后,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而且在战场上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所以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喜爱。刘备在三国中是白手起家打天下的创业型皇帝,他的军事才能不及曹操,家族底蕴不及孙权,而刘备能和曹操、孙权三足鼎立,靠自己的努力建立蜀汉政权,这说明在能力方面刘备并不比曹操、孙权差,例如刘备的看人和用人的能力。所以魏延能得到刘备的重视和信任,足以说明魏延确实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将领。
刘备打败曹操拿下汉中后,需要任命一员大将为汉中太守替他镇守汉中,由于汉中与曹操的地盘接壤,军事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汉中太守必须是一个有极强军事素质,而且深受刘备信任的人才能担任,当时关羽在镇守荆州,刘备麾下文臣武将都认为这个汉中太守肯定是张飞,但是最后刘备却让魏延担任了汉中太守,并当着所有部下的面,问魏延曹操如果来犯汉中该怎么办?魏延则是自信地回答到:“曹操如果来二十万大军,我会替主公守好汉中,曹操如果来十万大军,我会替主公消灭他们”。魏延的自信也是得到了刘备的表扬和认可。由此可见,刘备是知道魏延的能力和素质的,在刘备心中对魏延的肯定和信任不低于关羽和张飞,所以刘备去世的时候不可能会说不可以重用魏延这种话,那为什么到了诸葛亮掌权的时候,魏延却没有得到这般重用呢?其实这里面是有原因的。
第一、领导原因。诸葛亮和刘备不一样,刘备的前半辈子一直在打仗,军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淬炼,军事经验也是非常丰富,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像他的政治才能一样那么优秀。刘备时期的蜀汉,由于政权刚刚建立,战争不断,所以军事能力出众的魏延很受刘备重用。但是诸葛亮执政时期,蜀汉刚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元气大伤,此时的蜀汉主要是恢复国力,休养生息,以搞建设为主。所以在这种形式下会打仗不会搞建设的魏延并没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
第二、军事看法不同。第一次北伐是蜀汉自夷陵之战惨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时的蜀汉国力有所恢复,军队士气旺盛,全体蜀汉军民需要一场胜利来坚定他们恢复汉室的信仰,但是对于蜀汉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和魏延的看法却没有达成一致。诸葛亮此次北伐的目标只是想拿下陇西,来弥补蜀汉政权发展所需要的土地和人口资源。而魏延则看法不同,魏延认为蜀汉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后,蜀军将士在战场上的自信心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需要一场有意义的大胜才能重新让军队将士找回曾经的自信,不能像诸葛亮那样稳扎稳打步步蚕食来进攻曹魏,而且经过夷陵惨败后的蜀汉新军在长时间无法在战场上取得显著成果的话,蜀军将士的意志将会大大受挫,那么仅凭蜀汉目前国力和这样的军队意志,占领陇西后很难守得住。所以魏延认为应该出奇兵绕道攻打长安,而后守住长安使魏军无法进入到关中,同时在消化吸收已经与曹魏中央失去联系的凉州和陇西。但是用兵求稳的诸葛亮认为这样太冒险了,直接否掉了魏延的想法。由于在军事思想上和诸葛亮的不同,魏延在诸葛亮的麾下就很难被重用了。
第三、魏延的性格和人际关系。夷陵之战后,蜀汉前期很多名将和有能力的将领都战死了,导致了后期诸葛亮在位时,不像刘备一样有那么多优秀的将领可用,而此时和关羽、张飞同时期的魏延无论是能力还是在军中的威望都算是无人能及了,这也导致魏延滋生了和关羽一样的傲气。这种傲气也使得很多蜀汉官员和魏延的关系都非常紧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诸葛亮的长史杨仪,二人在诸葛亮面前都经常剑拔弩张,甚至在军事会议上杨仪当众骂魏延,魏延拔剑追杀杨仪。魏延的性格和傲慢的脾气,让诸葛亮看到了当年关羽的模样,从而导致诸葛亮不太敢像刘备一样重用魏延。
历史上魏延对蜀汉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可惜诸葛亮并没有刘备那样的用人本事,导致他很难驾驭得了魏延,而且二人的军事观念有不一致,再加上魏延极差的人际关系和傲慢的脾气,可以看出,刘备死后魏延不受重用并不是刘备说了什么,而是魏延自身的原因和诸葛亮这个上司并不太适合导致的。
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关羽与秦宜禄之妻杜夫人的故事,如同一颗隐秘的珍珠,虽未在正史中大书特书,却通过零星记载与后世演绎,勾勒出一段英雄与美人、情义与欲望交织的...
关羽 2025-09-19 火烧博望坡: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的千年之辩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的交汇处,“火烧博望坡”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既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初出茅庐的“第一功”,也是史书《三国志》中刘备军事才能的实证。这场发...
诸葛亮 刘备 2025-09-19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 裴松之眼中的刘备:历史长河中的多维审视在浩如烟海的三国历史研究中,裴松之作为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以其为《三国志》所作的详尽注解而闻名于世。他的注解不仅丰富了《三国志》的内容,更以其独特的视角...
刘备 2025-09-15 关银屏的婚姻归宿:从“虎女拒婚”到南疆守护者在三国乱世中,关羽之女关银屏的传奇人生始终笼罩在历史与传说的交织中。这位被民间称为“关三小姐”的将门虎女,因父亲“虎女焉能配犬子”的豪言而闻名,其婚姻归宿更成为...
关羽 2025-09-15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关胜是虚构的吗?历史与文学的双重镜像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角色。这位位列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因其与三国名将关羽的渊源,常被读者视为...
关羽 2025-09-04 陶谦:乱世中刚直与局限交织的复杂人格在《三国演义》的叙事框架中,陶谦被塑造成一位忠厚仁爱的老者形象:他亲民爱民、性格朴实,面对曹操的攻势时无奈托付徐州于刘备,成为衬托刘备仁义的“绿叶”。然而,历史...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0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