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三国时期,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植给魏明帝曹叡写了一封长长的奏疏,即著名的《上疏陈审举之义》。
曹植写这份奏疏,是想要提醒曹叡多重用曹氏、夏侯氏等宗亲大臣,不要让大权被异姓臣子掌控,在奏疏中,曹植这样提醒曹叡:
豪右执政,不在亲戚;权之所在,虽疏必重,势之所去,虽亲必轻,盖取齐者田族,非吕宗也。分晋者赵、魏,非姬姓也。唯陛下察之。苟吉专其位,凶离其患者,异姓之臣也。欲国之安,祈家之贵,存共其荣,没同其祸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这是以春秋时期的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的历史教训来提醒曹叡,大权被异姓掌控是非常危险的,是取祸之道。
曹植写这份奏疏,除了提醒魏明帝曹叡要小心异姓臣子外,最主要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复出,重新参与军政事务。
当时的政治背景是,曹魏的军政大权,确实在一点点地向异姓臣子一边倾斜,主要标志就是出现了一位异姓大将军司马懿。
在曹植上奏疏的四年前,即曹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魏明帝曹叡命骠骑将军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这是自曹魏开创者曹操起兵以来,首次有非曹氏、夏侯氏的外姓大臣成为一线军事战略区的军事主官。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时任大司马,曹二代领军人物之一的曹休去世。
同年,曹叡以前将军满宠代理都督扬州诸军事,负责对东吴的扬州战略区的军事防御重任(此前是曹休负责)。
两年后,即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另一位曹二代领军人物,时任大将军的曹真奉调入朝,升任大司马。
同年,曹叡升任司马懿为大将军、大都督,并授予假黄钺之权,让他在曹真入朝后,接替曹真负责的直面蜀汉的雍凉战略区的军事重任。
此时,曹魏直面蜀汉和东吴的三大军事战略区,已经出现了两位非曹氏、夏侯氏的异姓主官,还把大将军一职授予给了异姓。
另外,在曹植上奏疏的这一年,大司马曹真病死,司马懿成为曹魏政权中,军事职务最高的人。
当年,曹魏军中元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也战死了(有分析说是被司马懿阴死),司马懿在雍凉战略区中一手遮天。
在这种情况下,曹植急了,以他的政治才能当然看得出曹魏政权面临的危机。
当初,曹丕代汉时,答应了士族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把选官之权让出了一大部分给士族,作为士族支持曹丕建国的交换条件。
而曹丕用来保证曹魏皇权还能压制住士族的唯一手段就是,让军权还处于皇权掌控中。
但到了曹植上奏疏的太和五年时,连军权都开始脱离曹魏皇权的掌控,皇权式微,士族慢慢做大,久而久之,曹魏就不是曹魏了。
这一切的根源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曹氏、夏侯氏的人才断层,曹真、曹休死后,剩余的曹二代、曹三代中无拔尖的人才涌现。
其二是如曹植这样的宗亲,曾经跟魏文帝曹丕有过争储经历的,即使有才,曹丕和曹叡父子也不敢用,反而要严密防备。
比如,曹植上疏时,身经百战的曹一代中的代表人物曹洪都还活着(第二年跟曹植一起去世),但曹叡却不敢用,因为曹洪当初在曹丕和曹植争夺储位时,就是支持曹植的。
如此,在面临蜀汉和东吴的军事压力时,曹叡只能被迫使用异姓大臣来掌军,也因此,引来了曹植的长篇大论。
曹植希望曹叡能赶紧重视军权旁落的危机,希望曹叡能起用自己,能起用诸多快养成废物的曹氏、夏侯氏宗亲。
曹植也知道曹叡这个侄子不待见自己,但既然身为曹氏子孙,曹植不得不站出来提醒曹叡,并试图说服曹叡让自己参与军政事务。
但曹植做出的努力毫无用处,曹叡肯定不可能起用曹植及亲近曹植的宗亲,哪怕权力慢慢向士族倾斜也在所不惜。
至于其余的曹氏、夏侯氏宗亲,明知道他们没有才干,也不敢拿一线战略区去给他们练手,万一打点大败仗,皇权会衰落得更快,这是个死结。
于是,曹植洋洋洒洒写的《上疏陈审举之义》,除了记载进史书给后人感叹,在曹叡心中毫无波澜。
或许,曹叡还要担心曹植是不是想出来争权,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在曹植上疏之后,曹植就又给曹植换封地了。
并且,《三国志·曹植传》中还记载:“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
在曹叡心中,曹植出山比异姓掌军权还可怕。
曹植提醒曹叡重视宗亲,远离异姓大臣的这份奏疏,也是曹植在政治上最后的挣扎了,第二年,即曹魏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曹植去世。
曹植写下《上疏陈审举之义》的十八年后,曹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高平陵事变”,一举篡夺了曹魏的所有权力,曹魏进入司马氏掌权时代。
建兴十二年(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油尽灯枯的诸葛亮握着《出师表》残稿溘然长逝,这位让魏明帝曹叡感叹"西方事非君莫付"的蜀...
诸葛亮 曹叡 2025-09-28 司马懿政变背后的底气:一场蓄谋已久的权力博弈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当曹爽兄弟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时,七旬高龄的司马懿在洛阳城内发动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政变。这场看似冒险的军事行动,实则...
曹叡 司马懿 2025-09-26 才子困局:曹植的悲剧人生与曹丕的复杂态度公元232年冬,陈王曹植在雍丘封地呕血而亡,年仅41岁。这位"才高八斗"的建安文豪,在权力倾轧中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其人...
曹丕 曹植 2025-09-2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甄宓为何未嫁曹植:历史真相与文学想象的博弈在三国历史的烟云中,甄宓与曹植的“叔嫂恋”始终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题材。从《洛神赋》的朦胧隐喻到民间传说的浪漫演绎,这段关系被赋予了超越时空的悲剧色彩。然而,剥...
曹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9-15 曹植洛神赋:幻梦与现实的千年绝唱在中国文学的璀璨星河中,曹植的《洛神赋》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以其奇幻瑰丽的想象、细腻动人的情感和华美典雅的辞藻,穿越千年时光,依然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篇赋作...
曹植 2025-08-26 甄宓为何叫洛神:历史、神话与文学的三重镜像在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甄宓与洛神的形象如两条交织的河流,最终汇入曹植《洛神赋》的绮丽篇章。这位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核心人物,如何从真实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中的洛水女...
曹植 甄宓是谁的妻子 2025-07-02 高平陵之变:司马懿隐忍十年的一场豪赌公元249年正月,魏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祭扫魏明帝曹叡之墓。当皇帝的銮驾行至城外,一场改变三国格局的政变悄然拉开帷幕——太尉司马懿关闭洛阳城门,占据武库,...
曹叡 司马懿 2025-06-23 王粲:建安文坛的璀璨明珠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位列“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曹王”。他以博学多...
曹植 2025-06-18 曹爽与司马懿:权力棋局中的格局博弈与历史分野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前夕,一场牵动曹魏政局走向的托孤布局悄然展开。大将军曹爽与太尉司马懿并列为辅政大臣,这场看似平衡的权力分配,实则埋下了日后惊心动魄的...
曹叡 司马懿 2025-05-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