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上朝时间那么早,那些上朝的是住哪里?上完朝又在哪里工作?
大年初一拜早年,这是春节的习俗。而明清两代的早朝,几乎就如同晚辈给长辈拜早年一样。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就像孙子一样每天必须打卡,这就是一种常态。早早地起床离家候着,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大雪飘飞,紫禁城外就是他们一定要候着的地方。如果帝王懒点,早朝就做一次周总结。如果像上面三位一样勤快,那就必须要天天打卡。
满清十三帝,虽然能力比较强的就那么几个,但是他们对比于以往的帝王,他们有着一致的特点,那就是比较勤快,勤政是他们最大特色,也许是祖传,也许是祖训亦或者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个别的不孝子,暂且不表)能力如何暂且不论,但再也没有出现过明代的奇葩帝王那般,数年不早朝的怪相,这是事实。
明代的崇祯帝呕心沥血地忙于国政,结果亡国了,满清帝王也是一刻不敢歇息的勤政,也没有避免没落的命运。勤政没有错,错的是思想的自我枷锁。一旦王朝丢了,早朝也就没有必要了,早朝在一天,就代表着国家还在,就像满清的最后一次早朝,清代隆裕太后宣布了退位诏书,之后,早朝就成为了历史,满清也就不再了。

满清的统治中心,在北京城;北京城的中心在紫禁城。这是整个国家最核心的地方,虽说这里没有满清的祖地东北那么寒冷,但北京的冬天也是一种煎熬,但是这种煎熬对于心中充满“梦想”的官员们而言,这不算什么。换而言之,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荣耀。
在明代的时候,所有在京城的官员,都必须要上早朝,无论有没有你啥事,都要去。所以人很多,人太多,自然就代表着,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见着皇帝,上奏也就成为高品级官员的专利。作为京官这是一种荣耀,能够站在朝堂上的京官,更是荣耀,而他们的早朝的待遇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无论是一品大员还是九品芝麻官,没有一个人可以住在紫禁城内,这一点对官员们而言很公平。所以,每天的早朝,他们就需要从自己的家里走到紫禁城。但紫禁城周边的房子就那么多,早就成为了抢手的买卖。那结果大概率就是官大的、有钱的、王公贵族,才能够在紫禁城边上拥有自己的一套房子,而其他人也就只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二环、三环的往外排了。
到了清代的时候,对早朝的人员进行了筛减,除了四品以上的人员,其他朝臣均不需要参与早朝,这样下来,相对的人员就少了很多,但是就算如此,大殿内也是站不开的。这点我们从一些影视剧中,大概也可以看出来一个大概。大殿就那么大,顶天了也就站个几十人,所以,在清代,只有二品以上的站在大殿内,二品以下(含二品)在门口站着,三品的官员就只能站在广场上。因为三品的京官在紫禁内,已经是不那么重要的官员了,这也是很多影视剧没有体现跪在广场上,三呼万岁的官员们的原因。

在古代,天子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早朝就是天子的事,所以这是大事,而体面也很重要,准时更重要。但是对于交通工具简陋的古代,从二环甚至三环跑到紫禁城,还是需要很久的。所以,轿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早上两三点起来,从家里坐着轿子,首先可以防御冬天的酷寒,最重要的事可以睡一个回笼觉。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那就只能靠“十一路“汽车小跑着去早朝了。毕竟八抬大轿的待遇不是谁想拥有就可以拥有的。
然,无论怎么去,在早朝开始前,基本上是必须要在紫禁城候着的。这是硬性的要求,如果还要皇上等你开早朝,那么离炒鱿鱼的时候也就不远了。再惨一点,上升到大不敬的角度上,带来牢狱之灾,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同的皇帝,早朝的时间也有着一定差异。在清代早期,早朝的时间在凌晨五点左右,而到了乾隆及嘉庆时期,推迟到了早上六点,而到了同治帝时期,早朝一度推迟到了早上八点,而到了光绪帝,为了挽回王朝的颓废之势,一度将早朝的时间改到了凌晨四点。
而且早朝的时间,也会随着冬夏季节的变迁,做一定的调整。冬令时通常比夏令时推迟一个小时。这是早期的制度要求,到了同治帝时,都八点了,这个要求也就不是那么实际了。

早朝开始的时候,一般会敲响午门的大鼓,随着鼓声,朝臣们开始列队走进皇城,而伴随着鼓声的还有一声鞭响,这叫“鸣鞭”。一般会在早朝会有三次,一次是皇帝从中和殿出发到达太极殿时,銮仪卫官会高喊“鸣鞭”,于是甩鞭之人就会响三下净鞭。第二次就是朝会结束后,皇帝起驾回宫。第三次是群臣退下,再次甩鞭一次。代表着会议开始、结束,最后再整理会场,并确认。
所以,早朝有着严谨的制度,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甚至更前。同时早朝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无论是在朝臣等待阶段还是会议过程中,交头接耳的现象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着装或者举止都是要受到管控的。不着“正装”是进不了早朝的。而且现场还有一个专门的管理者--监察御史。而第三次鞭响大概就是留给那些受到处罚的人,代表着早朝彻底结束。
早朝的内容,大概也和现代的会议很相近,首先是总结下昨天的工作,然后在展望下未来(直白点就是今天要做什么),接着就是给“老板”诉诉苦水,该投诉的投诉,该寻求支持的就寻求支持。但是对于帝王而言,敢于拿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上奏的,一般不会受到待见,所以更主要的是上报结果就好了。当然扯皮的事情也是会发生的。如果不想饿着肚子站到上午或者憋出肾病,还是简单点,早点结束比较好,这恐怕是大部分朝臣的心声。
最后,就由监察御史来总结一下,这次“会议”圆满结束,对这次“会议”违规的官员,通报一番。如果你在这个违规的人员名单之内,那么不好意思,是要接受一定处罚的。随着,听到两声鞭响,早朝才算是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早朝结束之后,除了被皇帝请去喝茶,开小会的大臣之外,其他的朝臣一般就可以回去了,吃个早餐,也就到了上班时间,开始一天的工作。那些坐着轿子来的官员,顺便也可以坐在轿子里睡一个回笼觉。而那些需要被处罚的人,等挨完了板子,也可以回去,是去看医生还是去牢房,亦或者吃完早餐就去上班,这就要看情况了。总结一句就是,有事的,去他该去的衙门干活去,没事的王爷或者大臣们,就只有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逗鱼遛鸟各行所好。就算回家睡个回笼觉,也是可以的,首先要保证,你没有公务可干。
说起早朝,说是像春节拜早年,更像我们儿时读书一般,每天三四点起床,点着火把或者拿着手电,一路抹黑,走到四五里地之外的学校,然后点着蜡烛,晨读课文。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吵闹,满耳都是郎朗的读书声。最后七点开始下课,回家吃早饭。开开心心读书来,开开心心读书去,吃完早饭,中午的正课才是学习的开始,这像极了早朝。
早朝也就不过如此而已……身在其中,也许就感觉不到疲倦为何物,最起码读书时,还真没有感觉累,早起的孩子,玩得很嗨,并乐在其中。偶尔想到儿时读书之时,心中总是会冒出那么一丝笑意,那时的岁月多么美好,惋惜再也回不去了,就连儿时读书的那所学校都已经不知所踪。怀念也只能埋在心底,几十年后,儿孙们也会将这个当成一个不切实际的故事吧!。

是的,那是我们一代人的故事,是真的,但是他们不懂,也没有办法体会,而早朝就是古人们的故事,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也许就是一个故事,也许不懂,但这重要吗?
田文镜(1662年—1733年),字抑光,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要大臣,原隶籍汉军镶蓝旗,雍正五年(1727年)因功抬入汉军正黄旗。他以铁腕治政、清廉刚正著称,...
康熙的儿子们 雍正如何继位的 2025-11-20 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博弈:康熙两废胤礽的深层动机解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秋,塞外行宫的寒风中,55岁的康熙帝当众痛哭流涕,宣布废黜皇太子胤礽。这场持续三十余年的储位之争,不仅撕裂了清廷权力结构,更暴露出封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礽 2025-11-20 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辉煌与沉浮,词人纳兰性德之父在清代康熙朝的璀璨星空中,纳兰明珠无疑是一颗耀眼夺目的星辰。他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显赫的官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作为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
康熙的儿子们 纳兰性德 2025-11-20 佟国维的“双面棋局”:支持八阿哥与善终背后的政治智慧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激烈角逐中,佟国维作为上书房首辅、康熙帝的亲舅舅,始终以八阿哥胤禩支持者的形象活跃于朝堂。然而,这位看似押错宝的重臣,最终却以“善终”收场...
康熙的儿子们 胤禩 2025-11-19 康熙晚年为鳌拜平反:权臣与忠臣的复杂历史镜像1669年,16岁的康熙帝以“布库戏”为掩护,智擒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被后世视为少年天子巩固皇权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五十年后的康熙五...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9 康熙后宫姐妹花:繁华背后的命运沉浮在清朝康熙帝的后宫中,有四对姐妹花的故事格外引人注目。她们身处权力与情感交织的深宫,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轨迹,或荣耀一时,或凄凉终老,其结局令人唏嘘不已。赫舍里氏...
康熙的儿子们 2025-11-19 鳌拜权倾朝野:康熙圣旨亦难逃其“二次审批”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鳌拜无疑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多年的征战积累,逐渐在朝廷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权臣,其权力之大,甚至到了...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7 权臣末路:康熙对鳌拜的处置与历史回响1669年盛夏,北京紫禁城南书房内,14岁的康熙帝以摔跤少年为掩护,突然发难擒获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鳌拜。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不仅改写了清朝政治格局,更在历史...
康熙的儿子们 鳌拜 2025-11-14 舒妃:无子之身,却盛宠不衰的清宫传奇在乾隆皇帝那庞大且后宫佳丽如云的宫廷之中,妃嫔们想要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宠爱绝非易事。然而,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入宫便直接成为一宫主位,一生未曾诞下子嗣,却始终深...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舒妃 2025-11-13 令妃:宠冠六宫却止步皇贵妃的隐秘逻辑在乾隆帝的后宫中,令妃魏佳氏以十年生六子、统摄六宫十载的战绩,成为清朝历史上生育能力最强、执政时间最长的皇贵妃。然而,这位以宫女身份逆袭的传奇女性,至死未获皇后...
乾隆后的后面是谁继位 2025-11-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