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鲁迅小编就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这个人为了拯救我们,弃医从文,哈哈这个也挺有意思的啊,后来也的的确确是达到了这种效果,鲁迅先生是不可多得文学家,唤醒了国人的不灭的种子,但是我们今天不说鲁迅,我们说说这个鲁迅曾经笔下写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给人的影响就是好好先生,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呢?藤野先生的结局又如何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在鲁迅一生各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却是充满记忆温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的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段求学日本的青春时光,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满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那些藤野先生认真为青年鲁迅“改讲义”的桥段,那张写有藤野先生“惜别”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师生情谊,也曾叫多少在语文课堂上读到此段的中国孩子们,唏嘘感慨不已。

而写下这段文字,也并不止是鲁迅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相反更凝结了他半生的思念。当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时,他还多次嘱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录进去,只愿恩师能够看到。他还多次委托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鲁迅,依然念叨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未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终于成了一代文豪鲁迅,临终前的遗憾。
但是,那时鲁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当时其实依然健在。

之所以,鲁迅多年寻不到藤野先生,是因为这位可敬的老师,人生也遭遇了重要变化。在鲁迅离开日本七年后,即1916年时,曾是鲁迅母校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师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却早已离开讲台,回到家乡下番做了一名医生,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医院。
为什么不再做教师?在他后来《谨忆周树人(鲁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当时的日本学校,狂热思想膨胀,恶骂中国人更是成风。对于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且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来说,这样的歪风,他当然忍不了。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的日本,已经容不下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而在鲁迅去世一年后,随着鲁迅作品在日本的流传,藤野先生也终于知道了爱徒的下落,他惊讶地得悉,当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国学生周树人,已成立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更没想到,自己为这位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竟能令他铭记终生。当闻知此事的日本记者,给藤野先生展示了鲁迅先生去世时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几个大字。一段中日师生的友谊佳话,就此定格。
虽然在当时,这段师生情谊,也被许多日本媒体报道,但对照一下那个时代就知道:那个日本疯狂发起侵华战争,战火燃遍中华国土的苦难岁月里,整个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扩张的妄想中,又有几个人关心这桩“中日美谈”?藤野先生本人,更对这场战争深恶痛绝,甚至发出过一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需马上停止”。

可那时候,这番清醒的话,在日本又有谁听呢?藤野先生的长子,也死于这场战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含恨与世长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顺利进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也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津津乐道。中日建交后,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热闹,鲁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续走红。1990年7月,日本芦原町(藤野先生故乡)立起了一座“藤野严九郎和鲁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与友谊,就此缩影。
这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是20世纪中日关系的生动见证。藤野先生的那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日本,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而抛开历史的恩怨,更值得后人记取的,却是一位作为老师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响了多少中国孩子的《藤野先生》,读者们铭记的,是一位对青年鲁迅关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关照”,在藤野先生看来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周君对我所做的一点点照顾特别感激在心,为此还把我做为恩师写在文章里,向朋友谈”。在藤野先生眼里,这些只是“一点点照顾”,是作为教师的应尽职责。这样一位好教师,又如何不叫鲁迅先生,用半生来思念。
只有这样的教师,当得起这般超越时间的师生情,只有这样的师生情,才造就了堪称栋梁的鲁迅。
这个简单且永不过时的道理,对于近日多少师生家长,相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藤野严九郎简谱》、邵建新《藤野先生传到日本后》、团结报《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张保宁《〈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公元前701年,郑庄公的离世为郑国埋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权力动荡伏笔。作为郑庄公的庶子,郑厉公(姬突)的命运因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而彻底改变,其流亡与复辟的历程,不...
郑国 2025-11-07 韩信临刑前:弃楚投汉,悔与不悔的千年之问公元前196年,长安未央宫钟室,一代兵仙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罪名处死。临刑前那句"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
韩信 2025-11-05 傅友德:大明开国的无双猛将与悲剧宿命傅友德(1327年—1394年),这位生于元末乱世、崛起于朱明王朝的宿州猛将,以七战七捷的北征传奇、平定巴蜀的果敢决绝、经略云贵的文治武功,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中不...
朱明 傅友德 2025-11-03 萧何的两面:从“月下追贤”到“助吕诛将”的权力困局公元前206年,汉中军营外,萧何策马狂奔,衣襟沾满尘土。他追回的不仅是韩信,更是一个帝国的未来。但二十年后,这位“汉初三杰”之首却亲手设计,将韩信诱入长乐宫钟室...
韩信 萧何 2025-10-23 权谋漩涡中的生死棋局:萧何与韩信的命运共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戏剧张力的典故之一,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生死系于丞相萧何一人。然而,若将韩信之死简单归咎于萧何的“背叛”,则忽略了这场悲...
韩信 萧何 2025-10-23 兵仙余韵与权力漩涡:陈豨与韩信的师徒羁绊及其悲剧终章在楚汉相争的烽火中,韩信以“背水一战”“潍水淹龙且”等经典战役铸就“兵仙”之名,而其军事思想的传承者陈豨,却以一场牵动汉初格局的叛乱,在历史长卷中刻下复杂印记。...
韩信 龙且 2025-10-23 权臣掣肘与外交困局:郑厉公的放逐与复仇之路春秋中期,郑国作为中原首个挑战周天子的诸侯国,在郑庄公时代曾以“小霸”之姿威震四方。然而,郑庄公去世后,其子郑厉公(名突)的命运却因权臣祭仲的专权与宋国的外交胁...
郑国 2025-10-23 彭越:游击战鼻祖的崛起与陨落——从巨野泽盗寇到梁王之死在中国军事史上,彭越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字。这位出身渔民的草莽英雄,凭借独创的游击战术改写了楚汉战争的格局,成为与韩信、英布齐名的“汉初三大名将”。然而,他的结...
韩信 英布 2025-10-11 韩信之死:吕后主谋背后的权力博弈真相在中国军事史上,韩信之死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谜题。史书将矛头指向吕后,称其与萧何合谋诱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但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谋杀远非吕后个人意志所...
韩信 萧何 2025-10-10 井陉之战:韩信的背水奇谋与楚汉格局的转折公元前204年10月,河北井陉县东北的黄土坡谷地,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在此上演。汉军统帅韩信以3万疲弱之师,背靠绵蔓水列阵,面对赵军20万精锐的猛攻,最终通过...
韩信 2025-09-2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