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高炽监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高炽监国真无实权?六次监国,朱棣是怎么当父亲的?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监国”最具代表性的一对父子就是朱棣和朱高炽父子。其原因无外乎,其一:充分展现了皇帝与太子间的关系,朱高炽地位的尴尬和危险;其二:“太子监国”中“太子权力”到底有多大?朱棣赋予多大就多大,因此,是皇权的一种让渡的同时更是一种加强;其三:“太子”朱高炽的能力不错。
朱高炽“太子二十年”、监国六次长达七八年,他的权力有多大呢
因为朱高炽自朱棣驾崩登基后到亡故不过十个月,在阐释“太子监国”这段历史中,我将其也放在一起。自永乐二年被敕封为“太子”后,朱高炽六次监国,其主要时间段为:
六次监国总共88个月,总时长为7年4个月,再加上朱高炽登基到驾崩的九个多月,大概8年多。那么,朱高炽在监国的七年多时间内,都拥有什么权力呢?第一次监国时,朱棣赋予他:
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贡、边境调发,上请行在,余常务不必启闻。仍命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辅导监国。
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朱高炽的权力并不大,其实,这些观点所说的案例大多属于“军事”。但皇帝每天所处理的事情极多,仅几件、几十件被朱棣训斥说明不了什么。例如朱高炽对于各部尚书的训斥、处理陈千户抢夺民财等问题,朱棣直接插手去阻止。其实这些都不能说明朱高炽的权力受到抑制。
如果对朱高炽每天处理的政务不满,其实不用举例了,只需要几个字概括即可。例如:常驳、常斥等。朱棣之所以阻拦朱高炽的一些政策,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

第一:军权,绝对不能被染指,太子也不行。
第二:朱高炽在“监国期间”所采用的措施比较强硬,例如对刑部尚书的斥责,这里面恐怕就是“治国理念”的冲突。朱棣和刑部尚书对法的执行相对严格,而朱高炽的执政理念是“以儒治国”。因此,这主要是出于维护“各自认可的治国理念”的冲突。
除了以上两点外,太子每天处理的政务何止几件。长达七年里又得处理多少件事务,所以,仅凭案例是无法说明他的权力的。我们常说“干活的人才会出错儿,不干活的人永远不会出错儿”,就是这个道理。正因为朱高炽“监国”中的权力不小,如此才造成汉王、赵王的不满,以及各种朝臣的不满。
朱棣和朱高炽在监国期间的关系其实很正常:做过企业的父子、影视界的师徒关系和皇帝、太子关系很类似
朱元璋在创立“太子东宫制度”的时候,就有意识地避免唐代太子及属下掌权的情况。朱元璋从朝廷儒臣中选择东宫属官,而且儒臣大多属于兼职。由此,太子属官仍然要受皇帝控制、调遣,其主要角色也是为皇帝效力。
朱元璋总体上对长子朱标还是比较放心的,而且其本身一直处于“指挥”状态,登基之后根本没有“亲征”过。因此,太子东宫的作用和掌权的可能性为零,太子及其属官的权力主要依靠朱元璋的心情。
朱棣时期则不一样,朱棣时期仍然面临北元势力的威胁,六次北征、五次亲政以及营造北京、加强城防的关注度一直强烈。因此,“太子监国”的时期基本就是上述时期(详见表格1.1)。
对于朱高炽在建国时期的权力大小问题,有些人认为比较小,因为朱棣时常谴责他,甚至将东宫属官一勺烩过,像解缙惨死。七八名属官死在狱中等等。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但问题是,朱棣作为一位“强悍”的皇帝,对自身权力的“守卫”是很严格的。历朝历代,皇帝和太子之间的关系不都是这样嘛。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高炽的地位,在第三次监国之前确实危险,汉王和赵王对其攻击非常恶劣
朱高炽在“监国期间”的处政并非一些影视剧所说的“无为”状态,反而正好相反“比较强硬”,与朱棣在治国理念上产生冲突——前者仁孝儒家,后者皇权至上的法家。

再加上,朱棣对汉王的喜爱,直接造成朱高炽在永乐十二年和十三年极为被动、危险的情况出现。然而,永乐十四年汉王就被挤出了“争宠地位”。这时起,赵王其实也已经被边缘化了。如此,才有了永乐二十一年的“非常之举”,赵王的属下意图屠杀朱棣、杀死朱高炽。
那么,赵王属下为何如此激进?就是因为“名分已定”,再不趁着朱棣身体不好突然袭击,赵王就彻底没机会了。由此,反衬出朱高炽在当时地位已经极为稳固。
其实,不仅仅皇帝和太子的关系如此,就是父和子、师父和徒弟也都是如此。我们老百姓家的多子女家庭,因为父母喜爱某个或两个孩子,导致的各种问题并不鲜见。对于有权有钱的家庭,问题就更如此了。
一方面是因为习惯于“万众瞩目”的皇帝、父亲、师父难以忍受“聚光灯”被他人夺去;
一方面则因为太子、儿子、徒弟所做的事情确实有不恰当之处。

另一方面,多子女为了“争宠”各尽所能,作为“大权独揽”的父亲、师父,其实可选择的余地很多。
这里面,既有人性问题;也有对与错的问题,错的事情被批评很正常,难道因为太子、儿子、徒弟的身份,错的地方就变成对的地方吗?因此,永乐十五年以前,朱高炽的“太子权力”做得很辛苦;十五年之后,其权力也就越来越大了。
1420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后宫惨案。据朝鲜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因宠妃权贤妃暴毙,牵连出所谓“谋逆”阴谋,竟下令将近三千名宫女凌迟处...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铁血丹心镇南疆:明初靖难功臣顾成的传奇人生在明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顾成以独特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成为跨越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的传奇人物。他既是朱元璋帐前“以勇选为亲兵”的猛将,又是朱棣靖难之役...
朱元璋多少岁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20 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的深层用意:宗法、权谋与未来的交织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问题上做出关键抉择:将肥胖臃肿、不善骑射的长子朱高炽立为皇太子,而非更符合其尚武气质的次子朱高煦。这一决策背后,交织着宗...
朱高炽在位多长时间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靖难烽烟中的生死迷局:建文帝逃亡路线与历史真相的考古解密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靖难烽烟后的权力阴影:建文帝生死谜局中的政治博弈与历史真相公元1402年,南京城破的浓烟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成为明朝最持久的政治谜题。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攻破应天府后,官方史书宣称...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7 夺位者的历史分野:李世民与朱棣口碑差异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均以非正常手段登上帝位,但二者在后世评价中却呈现显著差异:李世民被奉为“千古一帝”,朱棣则长期背负“篡位者”的争议标签。这...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7 永乐十八年:朱棣迁都前夕的尼姑搜捕风暴公元1420年,永乐十八年,大明王朝迎来历史转折点——朱棣正式启动迁都北京工程。这座即将成为帝国心脏的北方都城,承载着朱棣巩固统治、震慑北元的战略野心。然而,一...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启 2025-10-16 靖难烽火中的“守城奇迹”:孙岩如何以通州一役换得十代荣华建文元年(1399年)秋,北平城外战云密布。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通州守将房胜开城降燕,却面临朝廷数万大军的围攻。此时,一位已解甲归田的宿将——孙岩...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15 靖难之役:朱棣登基后藩王集体沉默的深层逻辑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历经三年鏖战攻破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称帝。这场中国历史上唯一成功的藩王叛乱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除...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4 靖难之役中的藩王群像:站队、观望与政治博弈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在北平起兵,这场持续四年的内战不仅改写了明朝皇位传承轨迹,更将20位藩王卷入权力漩涡。面对建文帝朱允炆与燕王朱棣的生死对决,...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朱允炆下落 2025-10-1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