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失败?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让我们先来看看变法的内容:
第一,奖励耕战。还记得在之前一笑说《诗经·秦风·无衣》时提到的商鞅变法内容吗?这点和商鞅如出一辙,都是为了促进国家实力增长、提高军队战斗力。但问题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大量因战功崛起的新贵,这对于老的贵族们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家能提供的贵族待遇的果子就那么多,新来的人多了,老的人自然就要分的少了,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放弃?
第二,举贤能,唯才是举。其实这一点屈原也是在革自己的命——屈原本身就是通过世家内部举荐出来的,但屈原为了替楚国广泛获取人才,不惜拿自家开刀——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为国牺牲的精神,哪怕到了现代,老子替儿女安排工作也是常见的事情,你指望2千多年前的楚国世家们有这思想觉悟?
第三,开放言路,反壅蔽。也就是要打破君臣、君民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下情上达天听,让政令畅通无阻。这也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老大难问题,包括有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话等通讯工具的现在,还是有政令不通,阳奉阴违,中央管不到地方的情况,更何况当时楚国有一大帮子人要当土皇帝,“我的地盘我做主”。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污蔑攻击。因此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命赏罚。国家的赏罚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沦为某些人笼络人心的手段,而是要用严格的律条来界定,做到赏罚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纵观这五条,虽然条条在理,点到了楚国的痼疾上,但条条也是打中了世家和旧贵族的痛筋上,怎能不招致占楚国朝堂大部分的官僚们的反对?
当时,屈原一公布的变法内容,楚国宫里立即就像炸开了马蜂窝,一时间,前来向楚怀王诉说不满,要求马上停止变法的官员为数甚众,有的人甚至提出要处置屈原。
屈原的这五条变法主张,每一条都是重要的,都是互相关联、必不可少的。假如放弃或改变了某一条,整个变法大事都会流于失败。因此,屈原也在竭力向众官员解释变法主张的重要和迫切,分析变法条文,说明制订它们的理由。——可真心为国,敢于舍弃和背叛家族利益的又有几人?
楚怀王被官员、亲属们包围着,他周围都是反对的声音,楚怀王本就是个“耙耳朵”,没主心骨的,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反对的人,听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就动摇了、犹疑了。他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屈原的觐见。
公元前314年,刚进行了不到3年的变法,激起了楚国的动荡。历史无数次证明:受人民欢迎的措施,不见得一定就能抵挡得住当权者们的阻扰和破坏。变法有利的成果还没成熟,但病变丛生,楚怀王再也坚持不住了,就借着上官大夫的谗言,罢黜了屈原的左徒一职,变法就此失败。
经过这次跌倒,屈原觉得是自己这方的力量不足。因此他就利用担任三闾大夫的机会,大力培养后备人才。——可惜的是,他的育才大计才进行了不到一年,公元前313年,他就遭到了第一次流放。
最开始屈原还是认为楚怀王是暂时被蒙蔽,他像痴情的女子在等待以前的情郎一样,等待着楚怀王的回心转意——因为他的变法为楚国积攒下了战略储备,他希望楚怀王能看到这些。确实,楚怀王也看到了变法的成果,但他太着急了,没有等果实在成熟一点——他马上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秦楚两国之间的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均以楚国大败告终。
可这个时候,楚怀王想到的不是把屈原召回来继续改革,而是派他远赴齐国,恢复齐楚联盟,做一个救火队长。
屈原使齐回国后,发现楚怀王放跑了张仪,当即直言以谏——你让好面子的楚怀王哪受得了这个?于是屈原再也不招怀王待见。
长期的等待化作了泡影,屈原心乱如麻,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对的,但又感于坚持之难,哪怕他是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这种情况下也浪漫不起来了。因此他才找到太卜郑詹尹——很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啊!
或许也正是因为屈原是个浪漫主义的诗人,他的感触会比一般人更加细腻敏锐,因此他面对理想与现实,心中也会有更大的苦痛。一心为国,却强谏遭斥、远放汉北,“忠而被谤”,岂无哀愤?“既放”在外,找不到报效家国之门,能不痛苦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实际上,《卜居》所展示的人生道路的严峻选择,不只屈原面对过,后世的无数志士仁人千年来都曾面对过。只不过,坚持下来的人成了英雄,流芳青史;退缩的,要么在历史中湮灭无闻,要么就转为反面角色,成为映衬英雄光辉的那团黑暗。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商鞅:功臣与罪人的双重镜像——从历史评价与制度变革看其历史定位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作为战国时期最富争议的改革家,其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却也因严刑峻法与激进手段被后世斥为“刻薄寡恩”。这种矛盾...
商鞅 2025-07-29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谁执牛耳?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兼并战争与制度变革交织的时期。七雄之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地理屏障与持续的人才战略,最终完成统一大...
商鞅 2025-07-29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从边陲弱国到战国霸主的蜕变。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秦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
商鞅 2025-07-28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商鞅的老师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多元解读商鞅,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却如同一团迷雾,至今仍笼罩在历史学家的争...
商鞅 2025-07-21 嬴驷诛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抉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溘然长逝,其子嬴驷即位后迅速下令逮捕商鞅,最终以谋反罪名将其车裂于市。这场震动秦国的政治风暴,表面是君臣反目,实则是新兴法家集团与旧...
商鞅 秦孝公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