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姜维是三国时期少有的“全能型”人物,他博览群书、精通兵法,能文善武。诸葛亮曾连中三计,一步步落入陷阱,沦为姜维的手下败将;骁勇善战的赵云也被他的气势所摄,连连叹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可谓“文能败诸葛,武能退赵云。”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厉害人物,在司马懿死后也还是没能打败曹军?各种原因究竟几何,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时期的廖化是怎么说的。
姜维字伯约,是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人。
年少时,姜维的生活还算幸福,自小喜好郑玄的经学,在州中担任从事一职。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恰逢羌、戎等族叛乱,他的父亲姜冏又曾经是郡中的功曹,因此亲上了战场,最后为国牺牲,只留下姜维和母亲相依为命。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父亲的牺牲使姜维被赐中郎一职,姜维得以参管郡里的军事。
建兴六年(228年),时值诸葛亮兵至祁山,姜维等人也随行天水太守,正在此地巡视。突然,天水太守听说蜀军将至,又听闻沿途各县皆有动静,就怀疑姜维等人藏有异心,趁夜偷逃到了上邽城。
等姜维等人察觉到不对,再去追赶已经晚了。待他们追到城门口,发现城门早已关闭。他们只能率领部下先回冀县,结果冀县也不让进入。
姜维等人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一起拜见诸葛亮。当时马谡在街亭刚吃了败仗,诸葛亮就立刻带着姜维等人并西县一千多户一起撤退。
姜维和母亲也就自此失散。姜维的母亲后来曾给姜维写信,想叫回他,姜维回信说:“我志在百亩良田,不在于一亩地的多少,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而不执着于眼前的利益。”
九伐中原,风头正盛
诸葛亮带回姜维后,立刻将年仅二十七岁的姜维任命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又加封姜维当阳亭侯,可以说对姜维有知遇之恩。
诸葛亮还给张裔和蒋琬写信,字里行间都极力推荐姜维:“此人忠心勤勉、思虑详密,他的才干是永南、季常等人都不能比的。”
诸葛亮又提议:“可以让他先统领中虎步兵五六千人看看。姜维在军事方面很有才华,有胆有识又通晓军事。而且他心存汉室,才能超群,应该可以让他参管军事,要引荐他入宫参见主上。”
诸葛亮果然没有看走眼,姜维一直忠心耿耿,哪怕在诸葛亮身死后,姜维也一直在为复兴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姜维回到成都领兵。此后,姜维多次率领军队四处平叛,又先后两次攻打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等人,气势大盛。
但姜维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有了新的计划。姜维自认熟悉西边的风土人情,又有出众的谋略武技,正好可以借此去引羌、胡等部落归顺麾下,为蜀军所用。
但当时的大将军费祎一向看不惯姜维,并不支持他。费祎处处制约姜维,每次姜维出兵,最多给他一万名士兵。直至延熙十六年(253年)春季,费祎被刺身亡。
当年夏季,姜维就出兵石营(今甘肃西和县)再一路前行至南安。当时魏国的陈泰是雍州刺史,陈泰听说此事后急忙赶来支援。恰好这时姜维的粮草用完了,只好先退回蜀国,等到延熙十七年再次出兵陇西,终于拿下城池。
为了蜀国复兴、完成诸葛亮遗志,姜维一直没有停止他征战的步伐。延熙十六年(253年)到景耀六年(263年),姜维领兵持续北伐。
围攻襄武(今甘肃省陇西县)、击退魏军后,姜维再次乘胜追击,又收复兼攻下诸多城池,诸如河关、狄道等地。士气大振,一时风头无两。
直至延熙十八年(255年),姜维和夏侯霸等人一起出兵狄道,大败雍州刺史王经。
王经见势不对,连忙逃至狄道城,被姜维带兵包围。岂料,陈泰闻讯再次前来解围,姜维只得退军驻扎钟题。自此后,姜维就开启了“常战常败”模式。
姜维骁勇善战,为完成诸葛亮遗志殚精竭虑、连年征战,而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兵困马乏。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廖化知道姜维如此,早就规劝过他。
廖化认为,姜维连年行军打仗,百姓和士兵们也因此常年不得安生,都已经疲惫不堪。而如今的魏国又有像邓艾这样智勇双全的人才,并不好对付。如果不休养生息一直行军,将士们定要大败啊。
可惜,对于廖化苦口婆心的劝言,姜维不屑一顾,并未理会。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果然再次率军北伐。廖化知道后,连连叹道:“姜维还不知收敛地出兵打仗,必将会付出惨痛代价。姜维的谋略没能超越敌人,军队力量也比敌人弱,这样不停歇地起兵打仗,怎么可能长久呢?”
早料到姜维的失败,廖化感慨万千:“就像诗经里说的那样啊,我真是生得不早也不晚,正好赶上了这种时候啊。”不出所料,同年十月,姜维就被邓艾击败了。
后来的姜维至死也没能北伐成功,而国家气数已尽,无力回天。最终,邓艾兵临城下,刘禅出城投降,蜀汉彻底灭亡。
后期的蜀汉每况愈下,人才凋零、敌强我弱。优秀的将领们或战死或病终,唯有姜维为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仍坚持数次北伐,还能胜多败少。不得不提的是,如果没有姜维,蜀汉的灭亡可能会更早到来。
在军中人心涣散、将士们疲于奔波的情况下,姜维仍坚持频繁出兵征战,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可以理解他匡扶大业的急切心情,再加上早年积累的军功导致了盲目自信,姜维最后的败北也果然如廖化所料。
但当时后主懦弱,蜀汉也大势已去,处于强弩之末,即便姜维听从了廖化的建议,不知是否依然是相同的结局呢?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然而,关于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婚姻状况,却因历史记载的简略与民间传说的丰富而显得扑朔迷离。...
诸葛亮 2025-09-10 马谡“纸上谈兵”:才略与现实的撕裂之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战鼓擂动,蜀汉大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望风归降,关中震动。然而,街亭一战的溃败,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北伐的希望,也让...
诸葛亮 2025-09-09 黄月英为何被称为“阿丑”:历史、传说与文化隐喻的交织在三国历史的璀璨星河中,黄月英(民间传说名)以“诸葛亮之妻”的身份被后世铭记。然而,她更广为人知的称号却是“阿丑”——一个带着戏谑与矛盾的称谓。这个称号的起源,...
诸葛亮 黄月英 2025-09-09 赵范与赵云:一场因政治博弈与道德坚守而错位的“兄弟情”东汉末年,群雄割据,荆州南部的桂阳郡成为刘备南征四郡的重要目标。时任桂阳太守的赵范,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因一场政治投降与道德坚守的碰撞,在史书与演义中留下了耐人...
赵云 刘备 2025-09-05 公孙瓒为何未重用赵云:乱世枭雄的用人逻辑与历史局限东汉末年,公孙瓒以"白马义从"横扫北疆,成为北方最强势力之一。然而,这位以"疾恶如仇"著...
赵云 2025-09-04 童渊三大弟子武力与功业之辨:赵云、张绣、张任的巅峰对决在三国武学体系中,童渊的"百鸟朝凤枪"堪称枪法绝巅,其三位弟子张绣、张任、赵云更以不同维度诠释了"枪王&a...
赵云 2025-09-03 诸葛亮南征:安定后方的战略远征公元223年,蜀汉章武三年夏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蜀汉政权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北有曹魏虎视眈眈,东有孙权荆州军威胁,南中四郡(越嶲、牂柯、益州、永昌)却爆发大...
孙权 诸葛亮 2025-08-28 陈仓烽火:诸葛亮与郝昭的攻防博弈与历史回响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率数万大军再出祁山,目标直指曹魏西北重镇陈仓。这场看似兵力悬殊的战役,却因曹魏将领郝昭的坚守,成为三国史上以少胜多的经...
诸葛亮 2025-08-27 东方朔:智慧与文化的多重发明者在华夏文明的星空中,东方朔(约前161年—前92年)以其独特的智慧与幽默诙谐的形象流传千古。这位西汉时期的太中大夫,不仅以“智圣”之名与诸葛亮并列,更在文化、科...
诸葛亮 2025-08-27 火烧新野:诸葛亮运筹帷幄的经典战例在《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中,“火烧新野”是诸葛亮初出茅庐后指挥的第二场关键战役,其以精妙的战术设计与对敌我心理的精准把控,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
诸葛亮 2025-08-2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