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烛巴山别思遥
剪烛巴山别思遥
送君兰楫渡江皋
愿将一幅潇湘种
寄与春风问薛涛
我就是通过这首诗认识大才女卞玉京的。这首诗才华横溢才情满满。是送别诗的巅峰。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君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却给不了确定的时间。巴山是四川的山,指巴蜀一带。“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晚上的雨让秋池的水上涨了。“何当共剪西窗烛”,什么时候才能够一起在西边窗前剪燃起的烛火,“却话巴山夜雨时”再回头来和你讲述现在巴山夜雨的情景。

李商隐在自己归期不定,巴山下起大雨的时间思恋朋友。感叹什么时候才能够一起在西窗旁剪烛火,和朋友讲述现在巴山下雨的情景。
再来看看卞玉京这首诗。“剪烛巴山别思遥”。“剪烛“的意象是:在寂静的夜晚,在窗前点着烛火,火光照亮着窗台。在这万籁俱寂的晚上,大家几乎能听见窗外的一切声响,雨落在地上、落在池塘里的声音都那么清晰。我和你褪去尘世的繁华,远离外界一切纷扰和世俗,心非常静,毫无杂念。我和你一起聊着天,玩着这蜡烛的火焰,看着这火焰太亮了静静地慢慢地剪掉一点。“剪烛巴山别思遥”这句诗的意思是:剪烛火还是和李商隐上面那首诗里那样剪烛火,巴山还是李商隐那时的巴山,在巴山剪着烛火,不要担心路途遥远。
“ 送君兰楫渡江皋”。兰楫是兰花木做的舟楫,兰表示珍贵芬芳典雅,修饰舟楫,楫是划船的桨。皋指湖泊。这一句紧接上一句,在巴山剪烛不要担心路途遥远,送君一幅兰楫用来渡过江河湖泊。
第三句“愿将一幅潇湘种”。对"潇湘"的理解:古代娥皇女英被称为湘夫人,染了湘夫人眼泪的竹子被称为潇湘竹或湘妃竹,湘夫人死于湘江之间。另外林黛玉也被称为“潇湘妃子”。潇湘可以理解为有才情、有文化、有诗情、有真情、有历史沉淀的意境,种“种植”。“愿将一幅潇湘种”:希望将一幅潇湘竹种下。湘夫人由于思恋爱人,眼泪流到了洞庭君山岛的竹子上,让竹子染上斑斑泪痕,这种竹子被唤作潇湘竹,潇湘竹上残留着湘夫人的思恋和真情,情意浓浓,被当做潇湘洞庭一带的特产。“愿将一幅潇湘种”是愿意将一幅饱含深意和思恋的潇湘竹种下。“一幅”常用来指一幅字或一幅画,这儿用一幅来形容潇湘竹表示在作者眼里,这潇湘竹如一幅画一样地展示,一幅一幅,展示潇湘竹的文化品位和形态。
第四句“寄与春风问薛涛”紧接上去,将潇湘竹寄给春风去问候巴蜀之地的大才女薛涛。“寄与春风”是浪漫主义,潇湘竹和春风都是很有诗意的意象,将潇湘竹寄与春风展示了诗人高雅的追求和品位。“问薛涛“:问候薛涛。薛涛是唐代大才女,才情无限,写了无数首优秀的诗篇,制作的薛涛笺流传极广,常被用来写情诗表达爱慕。这第三句和第四句"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是在向朋友表现巴山一带也有薛涛等唐代大才女,你此去虽路途遥远,但不要悲观,目的地也是个有文化的好地方,要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信心。
这首诗才情无限,别致典雅,乐观积极,诗歌展现的品位和追求非常高雅。

我们来体会下大才女卞玉京这首诗的内心和情感变化。“剪烛巴山别思遥”是在剪烛一样宁静、深情的心态进行劝诫和关爱,“你不要担心路途遥远“,坦诚地叙述,情意深深、感情真挚,但情绪还是平静的。然后情绪立即上升,“送君兰楫度江皋”,给君一个非常好的舟楫来度过江河湖海,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同舟共济,是愿景和期望。“愿将一幅潇湘种”,作者希望将一幅潇湘竹种下,作者的强烈的文化情怀顿时喷发,且这时作者的情绪按捺了下来但亟待爆发。“寄与春风问薛涛”,要将潇湘竹代表的心情、心愿与文化的寄给春风去问候唐代大才女薛涛。作者这情怀如滔滔江水,奔流不觉。
送别本来是极其悲哀伤心的事情,各种折柳啊、不舍啊等等,一般的送别诗都是极其悲哀低沉的。
比方说李白最著名的送别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觉得李白的这首送别诗简单,就是李白乘船要走了,突然看见汪伦在一遍踏脚一边唱歌,然后就突然感叹桃花潭水好深但不及汪伦送我的情谊。句子单纯如水。
再看卞玉京的这首诗,“剪烛”、”巴山”展现情趣和文化,“别思遥“是对朋友的叮嘱和关切,“送君兰楫”展现关心与帮助,“兰楫”再次展现文化与品位,“潇湘种”让文化、品位、心情与情绪喷发,“给予春风““送薛涛”让文化、品位、心情与情绪达到高潮。并且这首诗有叙述、有感叹、有关心、有愿景,情绪起伏跌宕,引人入胜。

卞玉京这首诗的基调非常积极向上,先劝友人不要怕路途遥远,再表达关心之情,送君兰楫度江皋,再侧面告诉友人目的地也有薛涛等唐代大才女,也是个有文化的地方,还是用“愿将一幅潇湘种,寄与春风问薛涛”这样激昂的情怀与诗句。
大才女卞玉京在送别时竟然写出如此积极向上的诗,毫无低沉之色,真是女中豪杰。
一代大才女卞玉京创作出的这前无古人的送别诗一扫送别诗低沉哀怨消极的风格,思想情感积极向上。才华横溢,才情无限,绝对是送别诗的巅峰。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又称“金陵八艳”。到底是哪八个人?有关资料 上说法不尽一致。明朝遗老余澹心在《板桥杂记》中记载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台湾郑经生在《董小宛之谜》一文中则将马湘兰换成郑妥娘。王德恒、陈予一合著的《顺治与鄂妃》一书变动较大,它加上了李十娘、龚之路、黄艳秋三人,去掉了马湘兰、寇白门、卞玉京。此外清末叶衍兰刻的《秦淮八艳图咏》、现存于董小宛与冒辟疆故居如皋水绘园中的“金陵八艳”说明,以及刘培林、张德义合著的长篇小说《秦淮名妓董小宛》中所列“秦淮八艳”之名,亦与《板桥杂记》相同。
在明末清初的动荡岁月中,秦淮河畔的媚香楼走出一位以风骨与才情著称的女子——李香君。她以“秦淮八艳”之首的身份,用生命诠释了何为“身在风尘,心系家国”,更以与侯方...
李香君 2025-10-31 朱元璋与徐达:乱世中的君臣典范在明朝开国的风云岁月里,朱元璋与徐达的关系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们从乱世中的携手共进,到君临天下后的君臣相得,书写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历史佳话。初遇:志同道合的...
朱元璋多少岁 徐达 2025-10-31 李岩之死:大顺政权崩塌前的权力暗战1644年农历四月,北京城刚刚易主,大顺政权尚未坐稳江山,一场震惊军中的血案悄然上演——李自成麾下首席谋士李岩,在牛金星的谗言与李自成的猜忌中,于平阳城内被诱杀...
牛金星 李自成 2025-10-31 跨越十七载的深情:万贵妃盛宠不衰的四大密码在明代宫廷的权力漩涡中,一段年龄相差十七岁的“姐弟恋”始终是历史学者与民间传说的焦点。明宪宗朱见深对万贵妃的宠爱持续二十三年,甚至在其去世后同年郁郁而终,这种超...
朱见深儿子 万贵妃 2025-10-31 杜氏:乱世浮沉中的传奇人生在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杜氏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从三国时期命运多舛的杜夫人,到明朝宫廷中逆袭的孝恪皇后杜氏,她...
孝恪皇后 2025-10-31 贤后蒙尘:胡善祥被废背后的权力与情感纠葛在明朝历史上,胡善祥作为首位被废的皇后,其命运转折始终笼罩在“无过而废”的悲情色彩中。然而,若深入剖析历史细节,会发现这场废后风波实则是皇权、礼法与人性欲望交织...
胡善祥 2025-10-30 血色刀锋下的民心所向:朱元璋嗜杀背后的统治密码在中国历代帝王谱系中,朱元璋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符号。这位从淮西布衣到九五之尊的传奇人物,既以"洪武之治"开创明朝盛世,又因...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盛世明君与艺术巨匠:明宣宗朱瞻基的双面人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明宣宗朱瞻基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与深厚的文化造诣,成为明朝中期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开创的“仁宣之治”被誉为明朝的黄金时代,而他本人更以书画双...
朱瞻基怎么死的 2025-10-30 宁夏解围:杨荣以智破局的经典案例永乐初年,西北边陲的宁夏城突遭蒙古大军围困,紧急奏报直抵京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时任内阁重臣的杨荣以冷静的判断和精准的推算,不仅化解了军事危机,更展现了其...
杨荣 2025-10-30 从草莽到帝王:朱元璋的称帝之路与开国名将的赫赫战功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的崛起堪称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诗。他从一个贫苦农家子弟,历经无数生死考验,最终登上皇位,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历程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坚韧与智...
朱元璋多少岁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