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不仅仅是一名军师专家,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而且还是一名有名的经济学家,对于赚钱这一块儿可是拿捏的非常准。对于范蠡的经商能力,真的是太厉害了。那么对于范蠡经商之道的精髓有哪些呢?这些道理对于后人来讲又有什么启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经商之道1:捕捉商机
范蠡有着非常灵明的嗅觉和捕捉商机的头脑,他把产量多的地方的东西运到产量稀少的地方去卖,这样可以赚取其中的高额差价,而且又利国利民。可谓一举两得。
经商之道2:提前做好充足准备
这一代对于现在来说还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范蠡做生意总是提前把货物资本准备好,充足充分。比如说,春秋两季节的产品和夏冬所需要的是不一样的。冬天缺乏棉被,夏天缺乏丝绸之类的。如果到了冬天已经来临的时候,再着手准备必然会措手不及,所以在根本就不需要棉被的时候,就应该提前预备。这叫做有备无患。
经商之道3:诚信
这一条相信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如果没有诚信,只有欺诈和被逼的伎俩,相信经营可以获得一时之利,却难以长久。想要获得长久的利益,坚持诚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商之道4:不赚取暴利,还利于民
这一条可谓是良心商人。能做到这一点,在利益面前没有迷失自己,古往今来都没i有几个人。史记中记载范蠡“逐十一之利”。用白话文说,就是范蠡只追求十分之一的利润。换句话说,他这个人经商非常厚道,不谋取暴利,而是给老百姓方便。
经商之道5:质量第一
范蠡在经营农业和养殖业的时候,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追求要做到产品的高端、品质的优良,而绝不为了蝇头小利而盲目扩张,以次充好。
经商之道6:布施于民,慈善为本
这一条就相当于今天的做慈善了。很多民营资本家都热衷于做这个。在攫取到巨大财富之后,他们愿意拿出自己的份额来重新投入到社会中去。这是一条不忘本的行为。
社会给了我成长,我用之回报社会。成了当代社会的明星和资本家的必经之路。即使如马云、赵薇、刘德华等成功商人和艺人都一直在做。
(一)要善于捕捉商机。如上所述,范蠡在对商机的把握上技高一筹。所谓“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就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进货时,当货物的价格低于价值时,就像珠宝一样采购;在货物出售时,只要能以高出进价的价格出售,就有利润,就应视之如粪土,尽快出手。范蠡反对机会到来时持观望等待的态度。那种犹豫不决,等待更高价格的心态,只能丧失商机。范蠡的这一商业文化思想,在今天延续的典型案例是海尔集团。1997年l0月,海尔的张瑞敏到四川I出差。有用户给他抱怨说,海尔的洗衣机不好,下水管老堵。经过了解,原来是有些农民朋友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有时泥沙堵了下水管。回来后,张瑞敏把这事讲给大家听,这些人觉得是笑话,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怎么使用洗衣机。但张瑞敏不这么看。后来,海尔专门开发出一种下水管加粗的可以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从而占有了大份额的农村市场。这一案例启示我们,如果张瑞敏对上述情况不以为然,海尔就可能与农村市场这一商机擦肩而过。另外,作为企业家还需要多有一双眼,以便于用一双眼睛盯着用户外,用另一双眼睛盯着国家政策。典型案例如三联商业,80年代末他们曾尝试着在山东东部开设数家连锁店,从当时的环境看,连锁经营缺乏法律的支持,因而,初战失利。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使三联的张继升看到了希望。邓小平的“不要讨论姓资姓社”、“发展是硬道理”的宏论使作为改革实验田的三联解除了体制上的风险。从1992年起,三联集团开始实施了规模宏大的资本运营战略,通过兼并亏损或微利的企业,在投资价值尚未被人发掘出来的地方进行战略性投资,从济南到全省,发起疾风骤雨式的攻势。到1997年,三联商业在全国企业排行榜上由32位一跃升至到第7位。这一案例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即:商机时时有,处处有,就看人对它的把握能力了。能够把握商机者的面前遍地都是黄金,不会把握商机者,只能望洋兴叹。
(二)要善于选地。经营地点对于商业的成败与获利大小影响很大。经商地点不仅意味着一个空间位置,而且是各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物产、风情、风俗以及法律制度的综合。范蠡所处的时代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分析他在选择陶地时的思路,仍是值得当今商界参考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必须懂得选地的重要性,且要学会全面思考,慎重选地。例如:雪驰集团是在邯郸这个内陆城市发展起来的。为了便于出口产品,它又在青岛建了分厂。为什么只是建分厂,而不把总厂也迁到青岛?把总厂也迁到青岛,不是更利于出口吗?但是雪驰集团没有这样做。其原因在于雪驰集团总厂所在地— — 邯郸虽然地处内陆,但位于河北最南端,被山东,河南,山西三省环绕,京广线穿越其中,交通便利,有着丰富廉价的劳动力;雪驰可以在邯郸培养人才,然后输送到分厂工作,有利于减少工资成本;雪驰在内陆土生土长,被内陆人熟悉认可,有一定的消费群,有利于在竞争中生存;当地政府积极鼓励帮助企业的成长,有政策保证,所有这些都是雪驰集团把总部留在邯郸的机会成本。而青岛是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劳动力价格当然偏高,如果把总厂设在青岛,就会增加工资成本,同时,包括消费群在内的雪驰集团的很多资源优势都可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迁址的机会成本增高,这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但青岛又具有经济文化多元化的优势,是许多品牌企业的聚集地,是世界有名的优良港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青岛城市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又会给企业的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带来新思路,既有利于企业增强内功,又有利于企业及时得到最新的经济信息,以便和国际知名企业公平竞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因此,雪驰集团把分厂设在青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让总厂的资源优势和分厂的信息优势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使雪驰集团总体效益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三)要回报社会。企业家的成功除了个人必备的素质外,与整个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没有政策的鼓励,没有法律的保障,没有群众的支持,没有舆论的帮助,没有企业员工的积极配合,企业家想走向成功谈何容易。古人范蠡经商尚且不能脱离当时的环境,更何况当代商界人士!因此,事业成功不忘回报社会,这是一个企业家做人做事的良心。我国很多学校都可见到的“逸夫楼”,就是当代富豪邵逸夫先生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的标记。1987年,邵逸夫先生开始向内地捐出第一笔教育款项l亿港币,帮助内地l0所大学兴建图书馆或科技馆,它们是南京大学、南开大学、西北大学、云南大学、华东师大、华中师大、东北师大、北京师大、浙江师大和西南师大。邵逸夫的捐赠项目重点在内地的师范学校。他说:“培养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快,尤其是培养师资刻不容缓,一个先生可以教50个学生,l0个教500个,这样的作用就大了。”所以,当大陆又有一批“逸夫楼”耸立起来时,人们应该想到,这是一位老人勤劳创业的结果,是爱国热情的必然。
一、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二、让货等人,“待乏贸易”。
范蠡运用农业丰歉循环论,调节物资,进行“待乏贸易”,具体说,就是“夏则资皮,冬则资緆(细麻布),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所谓待乏原则就是让货等人,不要让人等货。要准备别人所没有的或想不到的,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占据制高点,占据优势。
三、 诚信经商,“不求暴利”。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史记》记载,范蠡“侯时转物,逐十一之利。”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这是范蠡成功的秘诀之一。
四、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范蠡搞经济不是盲目出击,而是精心选择地点,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以求最好的经济效益。他离开越国后,来到齐,具有良好的从事生产的条件,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在齐地,他从事农业和海上经营,到陶后,除了经营农产品还倡导多种经营。他曾向鲁国穷士猗顿传授致富经验:子欲速富,应当饲养五种牲畜。他还提倡养鱼,《齐民要术》记载的《养鱼经》传说就是范蠡所作。
五、注重质量,不图侥幸。
范蠡和计然提出一套“积着之理”,就是贮存货物的原则。他说:“积着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重视货物质量,资金要流通,不图侥幸获利。
六、埋头苦干,劳动致富。
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他从越国的上将军一变而为普通的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埋头苦干,劳动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七、尽散其财,富好行德。
范蠡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史记》记载,范蠡在齐致富后,就曾“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后来经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但是他把钱又分给贫穷人和远房兄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范蠡富有,凭借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不搞官商勾结,没有假冒伪劣,他又如此慷慨地回报社会,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其人生轨迹因一场惊天刺杀计划而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以自刎献首的决绝,成为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象征,其故事背后交织着...
樊於期 2025-09-19 孔庙有薛瑄吗?——从祀孔庙的明代第一廉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历代儒家学者精神传承的象征。从祀孔庙的先哲先儒,需经严格遴选,代表着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最高成就。在明代,有这样一位...
孔子 2025-09-19 孙子兵法从未失传:一部兵学圣典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自春秋末期成书以来,始终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于历史舞台。尽管历史上曾出现对作者身份的争议、部分篇章的散佚,以及《孙膑兵法》...
孙膑 2025-09-18 秦穆公寿命考:春秋霸主的生卒之谜与历史争议秦穆公(嬴任好)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任国君,其寿命与殉葬制度、政治遗产等问题长期引发学界争议。结合《史记》《诗经》等典籍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本文将围绕秦穆公的寿...
秦穆公 2025-09-18 楚威王:战国时代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在楚威王熊商的统治下迎来了最后的强盛期。这位以恢复楚庄王霸业为志业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与外交举措...
楚庄王 2025-09-17 春申君殒命棘门后:李园的权力幻灭与楚国终局公元前238年,楚国权臣春申君黄歇在棘门遭遇伏击,被李园豢养的死士刺杀身亡,其家族三百余口尽遭屠戮。这场血腥政变标志着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彻底覆灭,也揭开了李...
黄歇 2025-09-17 齐桓公“尊王攘夷”: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布局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衰微,诸侯割据混战,戎狄势力南侵,华夏文明面临存续危机。在此背景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
齐桓公 管仲 2025-09-16 樊於期:战国末年血色悲歌中的义烈之魂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