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十二生肖,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这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我国的社会当中。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十二生肖的起源确实迷雾重重,有人说是国产文化,也有说是进口文化,到底谁对谁错,至今也没有个定论。上个世纪70、80年代,在湖北与甘肃分别出土了一批秦朝时期的秦简,在这上面记载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历史。
尽管我们国家传世史籍资料浩如烟海,却没有哪一部史书明确记载了十二生肖的形成过程,直到东汉时期的王充才在《论衡》中第一次提及十二生肖,这就让十二生肖起源成了一个谜团,由此也导致“外来说”一度非常流行。
十二生肖的外来说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朝陆深认为起源于“北狄”,清朝赵翼认为起源于“北俗”,“后汉时其说甚行,更推之汉以前则未有言及者,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认定生肖的外来性质。但在近代之前,中国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十二生肖是本土孕育出的文化习俗。
近代以来,随着欧洲中心主义的宣扬,中国十二生肖“外来说”甚为流行。1906年,法国学者沙畹在《突厥十二动物轮回》中提出“十二生肖起源于西域或突厥”的假说。1929年,近代学者郭沫若在《释干支》中认为中国生肖说源于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汉代西域诸国仿十二宫而造十二生肖,由此逐渐引入中原地区,形成了如今的十二生肖。
外来说有二个重要立论依据:一是十二生肖的最早文献记载是东汉王充的《论衡》,之前没有任何传世文献记载,二是巴比伦有黄道十二宫,星座学就源于巴比伦十二宫文化,而巴比伦黄道十二宫早于中国生肖。不过,外来说只是逻辑推断,没有充分的考古证据链支撑。
当然,与外来说争锋相对的是本土说,细分为“图腾说”、“动物崇拜说”、“天文说”、“地支说”、“多种成因说”等,但与外来说一样,都缺乏充足的论据证实。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两批秦代竹简,其中一篇叫《日出·盗者》的文章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上面清楚地记载了十二生肖(见下图),只是与如今的相比略有不同。
1986年4月,甘肃天水放马滩秦代墓葬出土甲、乙两种《日书》竹简,年代与睡虎地秦简相近,甲种竹简也有“盗者”的记录,与现代生肖相比,除“辰虫巳鸡”外,其余完全相同:
甘肃放马滩甲种竹简十二生肖:“子,鼠矣。丑,牛矣。寅,虎矣。卯,兔矣。辰,虫矣。巳,蛇矣。午,马矣。未,羊矣。申,猴矣。酉,鸡矣。戌,犬矣。亥,豕矣。”
毫无疑问,这两批秦简的出土,表明先秦时代中国已有十二生肖说,改写了生肖文化始于东汉的历史,推翻了印度起源说、北俗或北狄起源说等,生肖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远比想象的还要久远。学者饶宗颐考证指出:“十二兽之形成,已在先秦时……汉时十二属名已经人整理一致……其后行于边裔各邦……皆采用之。十二属自子为鼠至亥为猪,无不同然,盖用汉人固定之名称也。”也就是说,先秦时代十二生肖已经形成,只是各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汉朝时将之彻底定型。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生肖所在的篇章叫“盗者”很有意思,这是古人根据干支求得盗者形貌、藏身之处等方法的数术文献,就性质而言属于民间的迷信,简单地说就是借助数术迷信占测盗者,但反过来说,形成了这么“严谨”的一套占测系统,说明十二生肖历史悠久,否则不会形成如此“严谨”的系统。下图,睡虎地秦简中“盗者与十二生肖”的整理。
当然,从时间线来看,巴比伦黄道十二宫依然远在秦朝之前,不过尽管秦简无法证实十二生肖源于中华文明自身,但从中华文明自身来看,却有着孕育出十二生肖文化的基础。
3.1、上古中国采取“岁星(木星)纪年法”,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约是12年,因此“十二”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甲骨文中已有成熟的十二地支,地支与岁星运行周期、地支与巴比伦黄道十二宫有何关系如今还未破解,但商朝只比古巴比伦(约公元前1894年-约公元前1595年)略晚,很难说中国的十二地支源于古巴比伦。
尽管甲骨文中没有记载十二生肖,但甲骨文中已有成熟的“天干地支”体系,早已有了孕育出十二生肖文化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只是商王祭祀占卜性质的文辞,上面没有记载不意味着不存在。
另外,《史记》记载帝尧时期,确定中春、中夏、中秋、中冬四时,“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四时一方面代表节气,一方面也暗示一季有三个月,一年十二个月。考虑到阴阳理论,天干与太阳有关,因此地支很可能与月亮有关。帝尧大约出生于公元前2000年,比古巴比伦建国还要早。
3.2、《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相传夏族的图腾是熊或鱼,商族的图腾是玄鸟,周族的图腾是龙、鸟、龟、犬、虎等。十二生肖中除了龙之外,其他都是日常所见之动物,即“六畜”(马牛羊鸡狗猪)和“六兽”(鼠虎兔龙蛇猴)。因此,古老的图腾崇拜与十二地支结合起来,就有了形成生肖动物文化的基础。
3.3、从河图洛书、《周易》等可知,古人一直都想揭开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兴衰规律,认为人、动物、植物等都有兴衰周期,由于不同年份的生活条件大不相同,总会有某一种动物兴旺,于是古人认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如果能够模仿当年生长旺盛的动物,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某种运道。也就是说,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契合,没有什么违和之处。
综上,从时间线上看,十二生肖似乎是外来文化,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从文献记载来看,十二生肖在中国也有比较充分的原创证据。笔者认为,不论“外来说”的逻辑多么完整,理由多么丰富,但所有的一切在没有确凿证据支持的情况下,都只是空中楼阁,与之相反的是,中国至少在考古上已经出土了秦朝版的十二生肖。
在中国古代官制体系中,"太子太师"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存在:它位列"东宫三师"之首,品...
2025-07-16 教皇子午线与本初子午线:地理坐标背后的权力与科学在人类探索地球的历程中,两条具有特殊意义的经线——教皇子午线与本初子午线,分别承载着殖民扩张的野心与科学测量的理性。它们虽同为经线,却因历史背景、制定目的和国际...
2025-07-16 拓跋濬的拼音:历史姓名中的文化密码与读音规范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北魏王朝作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政权,其皇族姓氏“拓跋”承载着游牧民族的文化基因,而“濬”这一单字名则暗含着儒家“疏通万物”的哲学理念。拓跋...
2025-07-16 奥朗则布的妻子:权力与情感交织中的莫卧儿皇后在印度莫卧儿帝国近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第六任皇帝奥朗则布(1658—1707年在位)以铁腕统治和宗教改革闻名。然而,这位被后世称为“帝国征服者”的君主,其私人生...
2025-07-16 张汤之死:一场被权力裹挟的“背叛”闹剧公元前115年,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在狱中自尽,死前留下“臣无罪”的绝笔。这位曾助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打击豪强、制定《越宫律》的酷吏,最终却因“谋反”罪名身败名裂。...
2025-07-16 阮籍与阮瑀:跨越时空的父子文脉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阮籍与阮瑀这对父子以独特的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成为魏晋文化的重要符号。阮籍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以《咏怀八十二首》的隐晦诗风与放达行...
2025-07-16 权力、欲望与背叛:李元昊被儿子刺杀的深层动因公元1048年正月十五的深夜,西夏皇宫内酒香弥漫。46岁的开国皇帝李元昊在酩酊大醉中被侍从扶入寝宫,突然,太子宁令哥持剑闯入,一剑削去了父亲的鼻子。这位曾让宋辽...
2025-07-16 纳土归宋:一场改写历史的和平抉择公元978年五月初一,汴京崇元殿内,吴越国王钱弘俶手持奏表,以颤抖的声线念出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28个字:“以所部州十三、军一、县八十六、户五十五万七百、兵一十一...
2025-07-16 古代无人区:文明边缘的荒野密码在人类文明演进的长河中,无人区始终作为特殊存在,既见证着自然法则的严酷,也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权力博弈。这些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地带,在古代中国呈现出多元面貌:既有...
2025-07-16 魏王假:末代君主的荒诞与困局——从治国实践看其非明君本质战国末年,魏国作为中原曾经的霸主,在秦国的铁蹄下已风雨飘摇。末代君主魏王假(前227—前225年在位)的统治,成为魏国衰亡的缩影。从权谋上位到荒诞治国,从军事溃...
2025-07-1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