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国伐蜀,兵分三路,司马昭的路线很清晰,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像三支利箭,射向蜀汉。
三路大军,分别是,邓艾率军三万,从甘松、沓中进攻姜维;诸葛绪率军三万,从武街、桥头切断姜维归路;钟会率军十几万,从斜谷、骆谷进军,作为主力,泰山压顶一般。
面对三路大军,蜀汉本来就比魏国弱很多,全部兵马只有十万左右,魏军比蜀汉多了近一倍,同时,还有十万大军在司马昭的掌握之下,屯驻长安,虎视眈眈。
面对三支利箭,蜀汉只有姜维这一块盾牌,姜维难以分身。
怎么办?不能坐以待毙。
蜀军的布局是,廖化率军到沓中,支援姜维;张翼率军到阳安关口拒守。同时,命令汉中守军,放弃汉中外围,收缩兵力,退保汉、乐二城。
钟会分兵进攻汉中,留二万人围困汉、乐二城,钟会亲率主力,直下阳安关口,傅佥战死,蒋舒投降,钟会攻克关城,长驱直入。
邓艾派兵攻姜维部,姜维听说钟会进入汉中,急忙摆脱邓艾,退往阴平。魏军追击,姜维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和张翼等合兵,据守剑阁,挡住钟会的十余万主力。
姜维利用蜀地险要,在剑阁,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死死绊住,钟会不能前进,双方进入对峙阶段,钟会因后勤补给困难,不能持久,一度想退军。
正在这时,局势发生了变化,邓艾率他的偏师,偷渡阴平小路,翻山越岭,攀爬悬崖峭壁,一路穿越七百里无人区,到达江油。
在江油,魏军田章部,击败了江油在城外的三校伏兵,江油守将马邈投降,就这样,邓艾率军得以进入江油,得到了补给。
然后,邓艾率军进攻绵竹,得知江油丢了,后主刘禅立即派卫将军诸葛瞻父子,率军到绵竹,抵挡邓艾。
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三十多岁,血气方刚,诸葛瞻率军立即驰援绵竹,到达绵竹之后,诸葛瞻立即列阵,等待邓艾率军到来,准备与邓艾决战,硬拼。
黄权的儿子黄崇,非常清醒,黄崇见魏军久经战阵,力劝诸葛瞻迅速占据险要地形,不要让邓艾进入成都平原,凭险据守,能挡住魏军,等待姜维等人的援军,合围魏军。
然而,诸葛瞻根本不听黄崇的正确建议,将军队列阵,眼睁睁地看着邓艾率军进入平原地带。
黄崇见诸葛瞻错失良机,不由得痛哭流涕,黄崇知道,诸葛瞻这样的作战方式,必输。
果然,诸葛瞻父子,率军和邓艾的前锋部队邓忠、师纂等人,在绵竹交战了一次,诸葛瞻父子率军奋勇杀敌,将魏军杀败。
当邓忠向其父邓艾汇报,蜀军无法战胜时,邓艾大怒,邓艾说,我们进兵到此地,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取胜,不能失败,再战,如果不胜,我就先斩了你。
邓忠等人率军再次与诸葛瞻军交战,因为不胜也是死,邓忠等人拼了命,最终将诸葛瞻父子击败,诸葛瞻父子全部战死。
随即,邓艾军逼近成都,后主刘禅听说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丢失,方寸大乱,群臣也都慌了手脚,有人建议刘禅立即逃往南中地区,有人建议刘禅逃往东吴,暂避一时,最后,在大臣谯周的建议下,刘禅向邓艾投降。
就这样,蜀汉灭亡。
试想,如果没有钟会的主力,在剑阁缠住姜维,姜维率军回援成都,邓艾会死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钟会在剑阁缠住姜维,邓艾绝对不会成功进入成都。
姜维的主力,大约有四五万人,邓艾的全部兵力,才三万,没有钟会,就算邓艾偷渡阴平,进入江油,姜维回军,也能挡住邓艾,五万兵力,绝对碾压三万魏军。
其次,姜维凭险据守,邓艾远道而来,补给困难,长期拖下去,邓艾不能前进,绝对退军,姜维趁机追击,邓艾必败。
另外,姜维拖住邓艾之后,等霍弋和阎宇等人驰援成都,合围邓艾,邓艾必死路一条。
所以说,邓艾偷渡阴平能成功,也有钟会的一半功劳,没有钟会缠住姜维,邓艾肯定不会成功。
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 司马昭是否知晓邓艾被冤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的名将邓艾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绩而名垂青史。然而,在灭蜀之战立下大功后,邓艾却遭遇了悲惨的命运,被诬陷谋反,最终身死族灭...
司马昭 2025-03-20 司马昭之心:为何人尽皆知及其表现探析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以其英雄辈出、智谋纵横而著称。在这一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司马昭作为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以其深沉的心机和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了...
司马昭 2025-03-13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