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满族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赠三等承恩公惠徵之女,玉牒,即皇族家谱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乳名兰儿,在那拉家族中,慈禧被称为杏儿,故称叶赫那拉。咸丰元年,慈禧即公元1851年被选秀入宫,赐号懿贵人。后册封懿嫔。
5年后的三月,慈禧生皇长子载淳而被册封为懿妃,不久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咸丰皇帝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七月,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慈禧与钦贞显皇后,即东太后并尊为两宫皇太后,御临养心殿,垂帘听政。
公元1874年末,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只有5岁的载恬为光绪皇帝。直到公元1889年初,才由光绪帝亲政。但“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其实,光绪皇帝的亲政不过是名义上而已,一切朝政军国大事仍是慈禧决断。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驾崩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年仅38岁。慈禧立醇亲王载沣子、年仅3岁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次日午后,慈禧在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朝廷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身后哀荣之最。、
但是,作为手握朝政军国大权的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的后事安排一直都是一个谜。那么,这位垂帘听政近半个世纪的皇太后弥留之际念念不忘的是什么?耿耿于怀的又是什么?对于自己的身后究竟有什么政治安排呢?
光绪皇帝之死,是清末最大的一桩历史疑案。多种记载认为,光绪是被害死的。人们议论最多的,是慈禧太后。其主要理由是,光绪自5岁进入宫中之后,就开始受到慈禧太后的专制管理,精神上一直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之中。及至长成亲政,内忧外患,太后的处处掣肘,心情也很少舒畅。
戊戌变法失败,被禁闭于瀛台,种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珍妃的惨死,更增添了思想上的愁闷。如此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负担,身体不被压垮,那才奇怪呢!不过,尽管光绪34年时,皇帝的身体已经很虚弱,并且自年初患病起,就没有痊愈过,但是种种的迹象表明,病情还不至于导致光绪突然去世。
光绪在去世的前一天,曾经发布谕旨,令全国各地督抚,遍寻名医灵方,推荐进京,为其治病。这件事说明,病人此时神智还非常清醒,对治好病,仍然有很大的 信心。另外,光绪“脉案”中没有任何“吐血”的记载,病人的结核病尚未到达非常严重的程度。
还有一件事值得深思,就是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即光绪皇帝 去世的前一天,慈禧太后死前的两天,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两道谕旨:其一,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其二,任命 载沣为摄政王。
这道谕旨字里行间的意思是很明确的。溥仪在这里虽然未被立为大阿哥,但事实上已成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显然,这两道谕旨 并不是皇帝所发。甚至光绪本人就根本不知道有这两道谕旨。且不说光绪这时正在生病,即使是身体健康的时候,朝政也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平日上朝,光绪只是摆设,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发言权。决定皇位继承人这等重大问题,慈禧绝对不许光绪染指,更不可能让他独自作主。很清楚,谕旨是按照慈禧太后 的意思颁布的。如此,则反映出两个问题:
第一,颁布谕旨时,慈禧太后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她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第二,颁 布谕旨时,慈禧已经决定,她要看着光绪死去。如果光绪死在了慈禧太后的后面,那么,令溥仪进宫及载沣为摄政王的谕旨,就等于一纸空文。
因为在慈禧太后死 后,光绪肯定要改变这个并非出于他本意,甚至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的政治安排。关于这一点,慈禧太后比任何人都清楚。解决的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 叫可能改变这个决定的人,死在做决定的人的前面。事实上,依据慈禧太后的性格和为人,她早就打算这么做了。
“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就想置光绪于死地。她痛恨光绪曾要发兵围颐和园,并要将她囚禁。但是光绪毕竟是大清国的皇帝,同一般的政敌不一样。政变后,光绪刚刚从政治舞台上消失,就立刻引起朝野内外,以至国际上的强烈反响。如果皇帝又突然去世,势必要引发更大的社会动乱。投鼠忌器,她不得不隐忍一下。
以后慈禧又多次想方设法废掉光绪的帝位,但依然受到来自各方面阻力而未果。而此时,慈禧太后年迈的身体已经病入膏肓,已经没有什么再可顾虑的了。这位统 治具有四万万人口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临终前最不希望的,就是因自己生命的结束,而给了政敌光绪以胜利的机会,使他得以重掌朝政,改弦更张。
如果是这样,慈禧太后将死不瞑目。权力是慈禧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所有的政治角逐中,她要永远扮演胜利者的角色。
果然,在颁布令溥仪进宫谕旨的第二天,光绪去世。溥仪受命继承大统,为宣统皇帝。其父摄政王载沣,出任监国。次日,已经奄奄一息的慈禧太后,做出了她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决定:嗣后,一切军国政事,均由监国摄政王裁定。
1861年农历辛酉年,一场改变晚清政治格局的宫廷政变在热河与北京之间悄然酝酿。这场由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联手发动的政变,不仅颠覆了咸丰帝精心设计的权力制衡体系,...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5-19 蒋春霖:晚清词坛的“词史”孤光作为晚清词坛与纳兰性德、项鸿祚并称“三大词人”的蒋春霖(1818—1868),其生平与创作始终与咸丰年间的家国动荡紧密交织。他以《水云楼词》记录时代创伤,将个人...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纳兰性德 2025-04-27 隆裕:慈禧侄女,末代皇后之母在清朝末年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隆裕太后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她的一生与清朝的命运紧密相连,而她的出身背景,尤其是其父亲的身份,也为她的人生轨迹埋下了伏笔。隆...
隆裕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4-23 八大顾命大臣为何输给慈禧:权力博弈中的致命失误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逝,临终前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即八大顾命大臣,同时授予皇后...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4-22 顾命八大臣为何定员八人:历史抉择的多重考量在晚清那段风云变幻、内忧外患交织的历史时期,咸丰帝于热河行宫病重之际,精心挑选了八位大臣,授予他们“赞襄政务大臣”的重任,这便是后世所熟知的“顾命八大臣”。这一...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2025-04-16 辛酉政变及其深远影响辛酉政变,作为中国晚清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不仅改变了清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辛酉政变的背景辛酉政变发生在1861年(咸丰十一年...
咸丰皇帝怎么死的 2025-04-01 戊戌六君子之死:真相与篡改之疑在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政治运动,而戊戌六君子则是这场运动中最为悲壮的人物。他们因支持变法而被慈禧太后下令处斩,其死状惨烈,令人扼腕。然而,...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12 慈禧太后年轻时美貌探析:后宫中的绝代佳人?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她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数十年,对清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民间传说和影视作品中,慈禧太后常被描绘成一位...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11 武则天与慈禧:谁的历史影响力更胜一筹?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和慈禧两位女性以其非凡的政治手腕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人物。她们分别活跃于唐朝和清朝,各自在其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
武则天有男宠吗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11 慈禧太后上位之路:智慧、美貌与机遇的交织在中国晚清历史上,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她从一个普通的秀女,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成为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那么,慈禧太后究竟是靠什么上位的呢?一、出...
慈禧太后的丈夫是哪个皇帝 2025-03-07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