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之战,是诸葛亮生前的最后一战,而很多人说起这一战,就想起《三国演义》中上方谷的情节了,诸葛亮算计好要在这里烧死司马懿,却没想到天降大雨,让他无计可施,但这一段其实只是小说里面虚构出来的情节,那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究竟为什么会失败呢?五丈原之战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就让历史资料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五丈原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这个人物,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野史中,都是一个极其惹眼而又忠君的角色。在本篇文章中,小编将会带领大家认识一下,刘备死后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深感统一天下的压力巨大,日日忧心。不仅用心教导劝解主公刘禅,并且狠抓军队。表明一定要率领军队,收复汉室江山,铲除奸佞之徒,三国一统,完成先帝的遗留愿望。可一直对工作兢兢业业的诸葛亮,在最后一次出祁山时候,把自己的性命永远留在了那个地方。
诸葛亮在第六次去往北征的时,身体已经很不好了。那是在公元的234年。诸葛亮毅然决然亲自带领着军队,北攻魏帝。军队最远甚至到达了渭水旁边。当时的魏帝,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非常惶恐,赶紧和群臣一起商量解决方法。因为,曹真已经病死了,西北的军队无人接领。前任将军已经死了,只能找司马懿代替曹真去抵抗诸葛亮带领的蜀军。于是,魏帝就派了辛毗做监军去监视战场上的司马懿。毕竟曹操当初就对司马懿防备很深,唯恐被他篡权。
对峙的军队在五丈原碰面。因为蜀军千里迢迢来到五丈原,一旦有了一点失败的迹象,很容易会军心不稳,必须要速战速决,才可能打赢。于是,诸葛亮开始派军百般叫阵,羞辱司马懿。可是司马懿是战场上的老油条,一直按兵不动,不肯出战。甚至是,当诸葛亮送给司马懿女人的衣服,来可以羞辱司马懿和他手下的将士时候,司马懿依然稳坐钓鱼台,只肯守城,不肯出兵交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将军都是有勇有谋熟读兵法的人,司马懿手下的将士们,却不愿意自己的将军受到蜀军的如此羞辱,就悄悄商议,准备自己私下迎战蜀军。而这一切都在谋士诸葛亮的计划之内。
但是,辛毗却非一般无能宦官可比,他深知在战场上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作为监军的他,私下里严守城门,严禁将士出城门。诸葛亮苦苦等候魏军开城门迎敌,但是魏军没有动静。诸葛亮就去派人去打探消息。才知道,原来魏军有辛毗做监军。诸葛亮就知道,这次在战场是无法打赢魏军了。此时的诸葛亮,终于因为身心俱疲,在五丈原逝去。
2、司马懿和诸葛亮
可以说,在三国之中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应该只有司马懿了。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谋士:曹植说他:“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崔琰言他:“聪亮明允,刚断英特”。
他曾拒绝出仕,却成了曹魏最为倚重的臣子。他为人低调处世,却在最后把三分天下全部收入囊中。他,就是被人称作“冢虎”的司马懿。冢虎,意为藏伏在墓穴之旁的老虎,善见机而动,迅猛异常。司马懿正是如此,他弯得下腰,沉得住气,抬得起头。三个处世锦囊,让他最终坐拥四方,成为最大赢家。
虽然这两个人经常被别人比较,哪一个比较厉害。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却是无法改变。就是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由于司马懿一直不出来和他打。因此就把诸葛亮耗死了,因此也让诸葛亮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这不得不让人感到非常的遗憾。因此人们就对诸葛亮为什么会失败非常的好奇,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想到以下这几个原因的话,那么也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因为蜀国和魏国在军事力量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因为魏国的兵员和将领都是非常多的。而且又占领着中原的地利优势,根本就不用主动出击,只需要等着别人打过来就行了。而反观这时候的蜀汉,在刘备死之后,当时军队之中已经没有多少能打仗的人才了。而且当时国内的粮草也不是很多,并且山路又非常的难走。所以在打仗的时候,粮草不能得到及时的供应。这就导致了在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不能够打很长的时间,而且后来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就导致了司马懿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
3、诸葛亮失败只是因为一场雨吗
而且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虽然说魏国没有派遣大军攻打蜀国。但是一直在慢慢的吞噬着蜀国,而当时吴国随时准备着攻打蜀国。所以在这个时候诸葛亮不得不选择主动出击,虽然说定下了非常好的策略。但是因为国力不支,也就预测了战争未来的走向。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司马懿在政治方面是比诸葛亮要厉害一点,其实不然。他当时之所以一直不主动进攻,并不是因为想让蜀国有发展的时间。而是为了消除曹睿对他的顾虑,因为正是由于诸葛亮,他才有了上前线打仗的机会。所以对于他来说,这个时候诸葛亮是不能死的。
但是诸葛亮却是等不及的,因此后来还给他送来的女人的衣服。虽然说他当时非常生气,但他还是笑着接受了。因此也被部下嘲笑,因为他知道这是诸葛亮故意刺激自己,所以当时选择了隐忍。后来诸葛亮实在是等不及了,因为他这个时候病情也是变得非常严重。所以他就派遣了一个使者去司马懿的军中下战书,可是这个使者也是一个二愣子。在司马懿向他询问诸葛亮的身体情况的时候,他竟然如实回答。因此这就导致了司马懿作出了诸葛亮命不久矣的判断,所以在过了不久之后。
诸葛亮就死在了五丈原,可以说当时派去的使者更像是一个魏国的间谍。虽然只说了看似很平常的几句话,但是却无意间将诸葛亮的信息全部都泄露出来,因此影响了当时的战局。所以当时看到这一幕之后,我对这个使者是非常的痛恨的。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秦国将领,其人生轨迹因一场惊天刺杀计划而永远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他以自刎献首的决绝,成为燕赵慷慨悲歌精神的象征,其故事背后交织着...
樊於期 2025-09-19 孔庙有薛瑄吗?——从祀孔庙的明代第一廉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历代儒家学者精神传承的象征。从祀孔庙的先哲先儒,需经严格遴选,代表着一个时代思想与道德的最高成就。在明代,有这样一位...
孔子 2025-09-19 孙子兵法从未失传:一部兵学圣典的千年传承与全球影响《孙子兵法》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军事著作,自春秋末期成书以来,始终以鲜活的生命力活跃于历史舞台。尽管历史上曾出现对作者身份的争议、部分篇章的散佚,以及《孙膑兵法》...
孙膑 2025-09-18 秦穆公寿命考:春秋霸主的生卒之谜与历史争议秦穆公(嬴任好)作为春秋时期秦国第九任国君,其寿命与殉葬制度、政治遗产等问题长期引发学界争议。结合《史记》《诗经》等典籍记载及现代考古研究,本文将围绕秦穆公的寿...
秦穆公 2025-09-18 楚威王:战国时代的明君典范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楚国作为南方大国,在楚威王熊商的统治下迎来了最后的强盛期。这位以恢复楚庄王霸业为志业的君主,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与外交举措...
楚庄王 2025-09-17 春申君殒命棘门后:李园的权力幻灭与楚国终局公元前238年,楚国权臣春申君黄歇在棘门遭遇伏击,被李园豢养的死士刺杀身亡,其家族三百余口尽遭屠戮。这场血腥政变标志着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彻底覆灭,也揭开了李...
黄歇 2025-09-17 齐桓公“尊王攘夷”:权力博弈中的政治智慧与战略布局春秋时期,周王室权威衰微,诸侯割据混战,戎狄势力南侵,华夏文明面临存续危机。在此背景下,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策略...
齐桓公 管仲 2025-09-16 樊於期:战国末年血色悲歌中的义烈之魂在战国末年的历史长卷中,樊於期是一个被血色浸染的名字。这位秦国叛将的命运轨迹,从咸阳宫阙到燕国边陲,最终定格在咸阳城外的血色黎明。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歌,...
樊於期 2025-09-16 孙膑的妻子与后代:历史迷雾中的家族轮廓孙膑,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军事家,以“围魏救赵”“马陵道歼庞涓”等经典战役闻名于世。然而,相较于其辉煌的军事成就,他的家庭生活却笼罩在历史迷雾之中。关于孙膑的妻子与...
庞涓 孙膑 2025-09-15 孟尝君屠县:名士光环下的残暴真相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田文以“广纳贤士、礼贤下士”闻名,门下食客最多时达三千余人,与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并称“战国四公子”。然而,这位以仁义著称的贵...
孟尝君 田文 2025-09-12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