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围魏救赵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围魏救赵的战法真是孙膑首创的吗?为什么却不太成功呢?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包围邯郸。赵国向楚国求援,楚王派军队前往援救。
魏国大将庞涓和齐国的孙膑当年都是战国奇人鬼谷子的学生,在今天河南省鹤壁市淇县西边的云梦山鬼谷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在学业未半、中途下山以肄业生的身份回魏国被官拜将军。
庞涓在魏国运用在鬼谷子那里学到一半的兵法,就带领魏国军队四处征战,把周边的小国宋、卫、郑、鲁都挨个收拾了一遍,还攻击过东方的齐国。可以说,这时的庞涓战功赫赫,威名远扬。
所以,不知楚国军队是摄于庞涓的威名还是魏军确实强悍,不敢跟庞涓打还是打不过,总之,时间过了一年,怎么说呢,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邯郸之围还是没有被解除。
第二年,情况万分危急,赵国无奈又向齐国求援。这才引出一段庞涓、孙膑这对儿同门师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和“手足相残”,以及军事史上一个“围魏救赵”的典故。
接到赵国的告急文书,齐威王决定出兵救援。
齐威王派田忌做将军,孙膑做军师,让他坐在运送物资的车中,出谋划策。
孙膑为什么会坐在运送物质的货车里呢?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当年庞涓这个半吊子写信让孙膑下山来协助自己,又嫉贤妒能,怕孙膑超过自己。最后设计陷害他,对他实施了膑足、黥脸之刑,也就是剜掉了他的膝盖骨,不能走路;并在脸上刺字,还把他扔进猪圈里。好在,孙膑逃回齐国,被齐威王拜为军师。
此次出征,孙膑就只能坐在货车里了。不过,因为他是军师、坐在货车里、还足智多谋。所以,《三国演义》里本来好端端活蹦乱跳的诸葛孔明,也就被罗贯中老先生给硬生生变成了手拿鹅毛扇,坐在四轮小推车上指挥若定的诸葛军师了。
话扯远了,说正题。
话说大军出城,田忌想要直奔赵国跟庞涓对决。孙膑拦住他,说:“要解开杂乱事物纠缠的人,不可握拳击之,要排解打斗的人,不可持戟与人搏斗。只要攻击敌人的要害,使打斗的受阻,双方就自会解兵了。现在魏、赵二国互相攻伐,强兵劲卒必定倾国而出,留下老弱残兵在国内;你不如派兵速往魏国首都,占领街道马路,趁现在空虚时加以攻击,魏国必会停止攻打赵国,回来营救。这样我们可以一举解除赵国的围困,又可以打击魏国。”
田忌采纳了他的建议,全军掉转方向,奔着魏国而去。
十月,邯郸投降魏国。
庞涓接到魏国告急文书,得知都城被围。急忙率领魏国军队回师,走到桂陵时被齐军伏击,魏军大败,庞涓被俘。
这就是这场战斗的经过,也是“围魏救赵”这个计策的初始源头。
问题是:“围魏救赵”这个提法或想法,真的是孙膑首创的吗?
而且,这一战,孙膑的计策成功了吗?目的达到了吗?
按孙膑的说法:魏国围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不去援救赵国而是选择进攻魏国都城,逼迫魏军解围、撤军、回师,是想赶在魏军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之前,迫使魏军解围回师。但现在魏国是撤军回师了,(本来嘛,魏国是出兵攻打赵国,又不是去灭赵国,迟早要班师回朝)。可那是在攻下邯郸之后的得胜之师,邯郸城被魏军给攻破了,只不过是魏军急急忙忙赶回来,走到桂陵被以逸待劳的齐军设伏给打败了而已。
就是说,当初设想的逼迫魏军解围回师、保全赵国的战略目的并没有实现。也许是赵国实在抵挡不住,坚持不下去了。但无论如何,围魏是做到了,打败魏军也做到了。只是,救赵嘛?似乎计划落空了。但也许当初在孙膑设计之初,就希望魏、赵对拼,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才好,这对齐国并没有任何损失反而是最大的收益,打了一场胜仗,同时削弱两个国家,还落下个仁义的名声。真的是有名有利,名利双收,一箭双雕。
如果从孙膑对田忌的分析、判断上来看,他的计策的确只实现了一半。而且,这个桂陵现在看起来也有点麻烦,因为现在有两个桂陵,一直以来就存有争议,一个是在今天山东菏泽东北,一个是在今天河南长垣西北,都说自己是桂陵之战的古战场。现在如果有哪位军事爱好者想在地图上画一条魏、齐两军的行军穿插曲线图,还是有点让他伤脑筋的。
因为“围魏救赵”战法的核心是“救赵”,赵国都城邯郸都被魏军给攻破了,这个计策还怎么叫得响?但不管怎么说,好在有桂陵的胜利给孙膑挽回了面子。否则,这个计策就不可能作为一个兵家智谋典范流传下来了。
其实,早在孙膑“发明”“围魏救赵”这一计策之前,春秋时期晋文公就使用过这一招,时间还提前了将近三百年。
公元前636年,楚国发兵进攻宋国。晋文公接到宋国求援后,出兵前去解围。根据战场态势,晋文公决定此次作战的行动计划是:避开楚军锋芒,不在宋国与之决战,而是先去攻击曹、卫两个小国。
因为曹、卫两国和楚国交好,是楚国的小兄弟和盟友。要是攻打他们,楚国一定要出兵相救。当时应该说是叫“调虎离山”之计,这也应该是“围魏救赵”的雏形,哦,准确地说,应该叫“围曹、卫救宋”。
这一方案,既可引诱楚师北上,又可以逸待劳。所以,这一又增加“退避三舍”成语的一战,晋文公打败楚国,成为新的“春秋五霸”之一。
因为《左转》只是记录了这一次战斗而没有总结、发明出一个可供后世借鉴、学习的谋略名词,所以,“围魏救赵”的美名就落到了孙膑的头上。
其实,“围魏救赵”这个词语出现的很晚,最早是出现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之中。而且,在明末清初人编写的战争故事书《三十六计》中,才正式确定有“围魏救赵”这一计的。
最终,“围魏救赵”的发明家这一光荣称号,就落在了孙膑同学的头上。
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经验:你只会低头拉车、埋头做事不行;你得会抬头看路、得会宣传、拔高、要会起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名词,切记:“标题党”可不行。就像现在,很多“创新型”的企业拥有创新型的名词和标志,其实有很多都是前人、别人早已经做过的东西,经过“改良”、完善,再来个“新瓶装老酒”,“创新型”的标签就贴在他身上了,关键点是瓶子要新、要炫。
王诩,字禅,道号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之一。作为纵横家的鼻祖、兵法集大成者,他隐居云梦山鬼谷,以“捭阖之术”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战...
庞涓 孙膑 2025-08-01 孙膑与庞涓:同门恩怨中的兵法博弈与人性沉浮战国时期,鬼谷子隐居云梦山讲学,门下汇聚了孙膑与庞涓两位青年才俊。孙膑作为兵圣孙武的后人,自幼研习兵法,为人忠厚;庞涓虽天资聪颖,却心胸狭隘,常因嫉妒暗生算计。...
庞涓 孙膑 2025-07-30 孙膑被挖髌骨后能否行走:古代酷刑与现代医学的双重解构公元前4世纪的魏国大牢中,孙膑在剧痛中昏厥,双腿膝盖骨被弯刀生生剜去。这场由同门庞涓策划的阴谋,不仅摧毁了这位军事天才的躯体,更将人体解剖学与刑罚史的残酷性暴露...
庞涓 孙膑 2025-07-16 马陵之战古战场之谜:千年争议背后的历史地理解码公元前341年的深秋,齐魏两军在马陵道的密林间展开了一场改变战国格局的生死对决。孙膑以“减灶示弱”诱敌深入,庞涓在刻有“庞涓死此树下”的古桑旁自刎身亡。这场战役...
庞涓 孙膑 2025-07-15 围魏救赵:一场改写战国格局的经典智战公元前354年,中原大地烽烟四起。魏国以赵国攻打卫国为借口,派大将庞涓率八万精锐直扑赵国都城邯郸。这场看似寻常的诸侯争霸战,却因齐国军师孙膑的横空出世,演变为中...
庞涓 孙膑 2025-07-15 孙子、孙武、孙膑:历史军事奇才的辨析与关系探究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孙子、孙武、孙膑这三位名字相近的人物常常被提及,他们各自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然而,他们是否为同一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让人产生...
孙膑 孙武 2025-02-21 庞涓之死:马陵之战的终局之谜在中国战国时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庞涓与孙膑的故事无疑是最为引人入胜的篇章之一。这两位同门师兄弟,因才智与嫉妒的纠葛,最终在马陵之战中上演了一出悲剧性的对决...
庞涓 孙膑 2025-02-11 孙子、孙武、孙膑:军事世家的传奇人物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孙子、孙武、孙膑三位名字相近的军事家常被提及,他们各自在军事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三者...
孙膑 孙武 2025-02-11 孙膑的复仇之路:智慧与坚韧的较量在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的故事是一段充满智慧与复仇色彩的传奇。孙膑,作为军事家孙武的后裔,早年与庞涓一同师从鬼谷子学习兵法。然而,因庞涓的嫉妒,孙膑遭受了...
庞涓 孙膑 2025-01-19 揭秘春秋战国:孙膑——从“疯疯癫癫”到军事奇才的蜕变在中国春秋战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军事家和谋略家,其中孙膑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因一段“疯疯癫癫”的经历而广为人知,但在这背后,隐藏...
孙膑 2024-11-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