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3年,张九龄被唐玄宗李隆基任命为新一任宰相。此前,大唐在姚崇、宋璟、张说等几位著名宰相的相继辅佐下,正走向盛世辉煌的巅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张九龄才华横溢,他的诗文脍炙人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武则天时期,时任宰相张说曾夸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
公元707年,张九龄赴京应试,榜上有名,被授与秘书省校书郎,从此步入仕途。后来身为太子的李隆基为招揽人才,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张九龄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然而被李隆基钦点并不意味着从此就能平步青云。公元716年,张九龄因“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宰相姚崇的不满,辞官归养。

不过辞了官的张九龄并没有闲着,回到家乡,他看到岭南的落后面貌,明白要想富先修路。在上疏朝廷得到批准后,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凿梅关古道。这条被后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的梅关古道让南北交通大为改观,张九龄也因为修路有功被召入京,重出官场。
公元721年,张说担任宰相,他对文才出众的张九龄早就寄以厚望,一路提拔,甚至临终前还向李隆基多次力荐。
公元731年,张九龄被擢升为秘书少监。他奉旨代撰敕文,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
公元733年,张九龄出任宰相。
张九龄任宰相期间,曾坚决反对李隆基对三个人的任用,为此不怕触怒龙颜,也不惜黯然离场。
公元735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在平定契丹中立下了战功,李隆基打算提拔他当宰相。张九龄说:“宰相的职位是代替天子处理国事的,不是拿来酬庸功臣的。”李隆基问:“只给他一个名义,不让他做事,可不可以?”张九龄回答说:“不可以。只有名分和官位,不可以随便给人,这是君王的责任。而且,张守珪只不过才击败契丹部落,陛下就擢升他当宰相,如果把奚部落、东突厥全都灭掉,那时候用什么官奖励?”李隆基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张守珪的部将安禄山作战时,仗恃自己勇敢,轻敌冒进,被敌人击败。张守珪上疏奏请斩安禄山,临刑前,珍惜他是一员勇将,下令停刑,押送京师。李隆基下令免除其官位,以平民身份代理现职。
张九龄坚决反对:“安禄山违抗军令,造成严重后果,依照军法,不可不死。而且此人一脸奸相,今天不杀,定有后患。”不过张九龄的理由并未说服李隆基,最终安禄山被赦免。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在任内节省开支,紧缩消费,提高士气,充实武库。
李隆基听到后,深为嘉许,打算让他担任尚书,却遭到张九龄的反对:“不可。尚书是古代纳言职位。唐王朝建立以来,只有当过宰相的以及名扬天下、有德行的人才能充任。牛仙客本来是河西战区的一个小职员,突然擢升他到最高职务,恐怕不合规制。”
李隆基退了一步,提出封爵。张九龄依旧反对:“不可。封爵的目的是奖励他人建立功劳,牛仙客作为边防军将领,充实仓库、修理武器是他应尽的职责,并不是功劳。陛下认为他工作勤奋,赏赐他金银绸缎就可以了,分割国土,封他爵位,恐怕不恰当。”
李隆基沉默了许久,没有表态。
第二天,李隆基再次提出给牛仙客封爵位,张九龄仍坚持反对。李隆基暴怒,说:“事事你都要做主?你嫌牛仙客出身卑贱!你有什么高贵门第?”张九龄回答道:“我本是岭南一个孤寒卑贱的小民,不如牛仙客生长在中原之地。可是我服务朝廷,负责撰写皇上诏书,历时多年,牛仙客却是边塞小官,而且目不识丁,如果擢升他当宰相,恐怕不能使人信服。”李林甫退朝后说:“天子用人,还受什么约束!”随后,李隆基封牛仙客当陇西县公,采邑实封三百户人家。
三阻李林甫

李隆基准备擢升李林甫当宰相,征求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的职位非常重要,影响国家之安危。陛下用李林甫当宰相,我恐怕有一天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李隆基不接受。
张九龄的好友兼下属、中书侍郎严挺之向他反映李林甫想提拔的手下萧炅没学问,曾把“伏腊”读成“伏猎”。张九龄于是贬萧炅当岐州州长
李林甫心里对张九龄怨恨至极,他找到一个机会构陷严挺之干涉司法审判,张九龄为严挺之辩白,于是便被扣上了朋党的帽子,从而被罢相。与此同时,李林甫、牛仙客被任命为宰相。
大唐再无张九龄
张九龄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后,再也无人敢犯颜直谏。曾被他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被他力阻的牛仙客遇事不敢裁决,只是唯唯诺诺而已,政务皆由李林甫做主。而他对李林甫的判断也极为精准,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他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只可惜张九龄的坚持没有换来李隆基的认同,离开了张九龄的辅佐,李隆基驾驶着大唐豪华动车飞速的向下坡道驶去。
公元740年,张九龄去世,终年68岁。在他去世一年后,李隆基将开元年号改为天宝。开元盛世就此落幕。
安史之乱后,李隆基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祀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这就是张九龄,始于才华,终于人品。一生坚持自己刚性管理的原则,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仍直言敢谏。也正是这样的张九龄,才让李隆基在他走后只剩一首凉凉,后悔不已。
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帝王,在历史长河中常被冠以“明君”之名。他前期任用贤相、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唐朝达到鼎盛。然而,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的...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1-04 李建成登基后的权力抉择:一场无法避免的兄弟相残在唐朝初年的权力棋局中,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兄弟之争堪称最残酷的政治博弈。若李建成成功登基,他是否会对功高震主的李世民痛下杀手?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与权力逻辑...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1-04 唐睿宗李旦:隐忍与智慧的帝王人生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作为唐朝第五位皇帝,其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见证了武周政权的兴衰,又为开元盛世的到来铺就了道路。他...
李旦当皇帝多长时间 2025-11-04 权力的终章:武则天与吕雉家族命运的分野密码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与吕雉作为女性掌权者的代表,均以铁腕手段重塑了王朝格局。然而,两人死后家族命运却呈现截然不同的轨迹:吕雉家族在三个月内被彻底诛灭,而武则天家...
武则天有男宠吗 吕雉 2025-11-03 武则天为何不立武承嗣为太子:权力博弈中的理性抉择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统治时期始终面临一个核心问题: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她既需巩固武周政权,又要平衡李唐旧臣与武氏家族的利益。在侄子武承嗣与儿子李显...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显是怎么死的啊 2025-11-03 朱棣与李世民:同为得位不正,口碑缘何天差地别?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常被并称“双璧”——二者均以武力夺取皇位,却因治国理念、历史语境与文化记忆的差异,在后世评价中走向截然相反的极端。...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1-03 梅妃:才情与气节交织的宫廷悲歌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宫廷画卷中,梅妃江采萍以才情与气节独树一帜。她既是封建帝王后妃中罕见的才女,也是安史之乱中宁死不屈的烈女。这位出身福建莆田的奇女子,用一生诠释了...
李隆基之后的皇帝是谁 2025-10-31 权力棋局中的生死博弈:李世民与朱棣造反逻辑的深层解构在中国历史上,藩王造反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的两次权力更迭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前者以"玄武门之变&quot...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 2025-10-30 权力棋局中的理性克制:武则天不杀李治的深层逻辑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的政治框架中,武则天以女性身份登上权力巅峰的历程充满血腥与算计。然而,面对身患重疾却仍居帝位的丈夫李治,这位以狠辣著称的女皇却始终未动杀机。这...
武则天有男宠吗 李治是怎样一个皇帝 2025-10-30 玄武门惊变:李世民如何以非嫡长子之身登顶皇权公元626年7月2日,长安城玄武门下,李世民亲手射杀胞兄李建成,部将尉迟敬德斩杀李元吉。这场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政变,不仅改写了唐朝历史走向,更颠覆了传统嫡长...
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建成 2025-10-30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何冲突不断 双方有哪些历史恩怨 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