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和孔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何坚决要斩了孔融?
小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其经常被后世之人作为谦虚礼让的典型案例。而此故事的主人公:孔融,不仅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而且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名士、文学家,甚至在某一段时间,还曾做过一段地方的割据诸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当时威望又高、才学又好,乃至家世、权位都不容小觑的人物,却终究没能逃过乱世奸雄曹操的杀害。而且还被冠上了一条“不忠不孝”的罪名。
后人常说,曹操坚决要斩了孔融,甚至灭其全族,主要是因为孔融时常在朝堂上公开的反对于他。而且孔融始终坚持侍奉汉室,不奉曹操的理念,最终才被曹操猜忌,惹来了杀身之祸。
背后的原因果真如此么,我们不妨从孔融当时的所作所为,以及曹操作为乱世霸主的角度,来细细的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
1.孔融其人
孔融生于153年,年长曹操2岁,可以算得上属于曹操的同龄之人。他从小的时候,又因为谦虚礼让、博闻强记,而颇有贤名。再加上他孔子后人的身份,所以在年轻之时就在东汉朝廷做了官员。
不过,但凡名士文人,多少都会有一些个性,常会为当权者所不满。例如,他在董卓把控朝政期间,就经常当面与其争辩不休,而且每次都把董卓顶得哑口无言。董卓碍于他当时在朝堂以及文人圈子的影响,才没有直接害他性命,而把他派到了黄巾军猖獗的北海为相。
在《三国演义》中,孔融就曾因为黄巾军对北海城池的围困,而派遣太史慈去请刘备救援。刘备当时还曾感慨,负有天下盛名的“孔北海”居然还了解他刘备的名号,这才毫不犹豫地派兵救援了北海。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孔融的名声就已经很大,甚至超过了当时许多的藩镇诸侯。
而且,在十八镇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当中,孔融也是其中的一镇诸侯。虽然他后来并没有像袁绍、曹操、袁术等人那般,迅速的壮大势力,但能够夹在各大诸侯之间,始终保持中立,也算得上是很难得了。
后来,曹操奉汉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这才应了天子的征召,到了许昌为官。但他也始终坚持是为汉家天下为官,而非为曹家做官。所以,在许昌为官期间,他始终都是站在朝廷的角度行事,而不为曹操征伐说话,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反对曹操的征伐。
2.杀身之祸
虽然,在曹操发动的很多大规模对外战争中,孔融都站出来表示了反对,甚至经常用的都是嘲讽之言,但曹操念其贤名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干,而且正值用人之际,便没有对他太过计较。
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正准备率领五十万军队进攻江南,实现天下统一的宏愿,这个时候,孔融又出来反对,再加上他之前就经常在朝堂上站在刘表、孙权等人的立场与曹操对立,以此来制衡曹操的权威。
这些阻拦,放在之前,对曹操的整体战略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的情况下,曹操可以不予计较。甚至就算是孔融推荐的狂士祢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肆无忌惮的羞辱曹操,他都没有发作。
但在统一天下的大战略实施面前,孔融仍然因为政见的不一致,来出言妨碍曹操的战略实施,甚至多次在公开、私下的场合都在非议曹操的大政方针,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结局。最终,曹操以“意图谋反、不孝父母”等罪名, 将其治罪,并株连全家,将其满门进行了处死。
后世之人,都说是因为曹操对孔融经年累月的不满,最终忍受不了他的侮慢,终于在一个时点集中爆发,才坚决斩杀了孔融。但笔者却认为,像曹操这样一个乱世的枭雄,就连杀害其子侄的张绣、当众谩骂他的祢衡都能够放过,又怎么会因为孔融的不同意见,而起了杀心,甚至给他扣上了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将其灭族呢?
所以,曹操之所以坚决要斩了孔融,肯定还有作为一个统治者更为深层的原因,也正是这个原因给了他不得杀人的充分理由。而这个原因,其实从后来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便能揭开真相。
3.原因分析
一是声名太盛,他对曹操的反对,负面影响太大。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居北海,豪气贯长虹: 坐上客长满,樽中酒不空; 文章惊世俗,谈笑侮王公。首先,孔融的出身为孔子二十世孙,本身对天下儒生就有一定的号召力。而且他在任北海期间,政绩清明,深得民心,素有“孔北海”的美名,他经常非议曹操,肯定会带动天下文人对曹操的不满,对曹操的统治不利。
如果说,只是对一些曹操个人的私事进行非议,曹操尚可容忍,但若是要用天下文人的舆论,来干扰曹操的大政方针,则是万万不可容忍的。
特别是在曹操准备南下统一天下的关键时期,孔融带头出来非议阻挠南征,实质上就是在动摇军心,就算是曹操再顾忌他的名声,也是万万不能容他的。
二是私下汇聚人才,威胁曹家根基。如果在舆论上,因为孔融于曹操南征之前的反对,会扰乱了军心,而逼得曹操不得不动了杀心的话。那他在私下里对门客人才的招揽,则会从长远上对曹家的统治根基造成巨大的威胁。
曹操爱惜人才,但人才只能为其所用。所以,能够像他一般对人才有巨大吸引力的人物,他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刘备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虽然孔融在前期并没有表现出在吸引人才方面的魅力,但随着他到了许昌之后经年累月的人望积累,竟然也好起了门客。这是曹操万万不能容忍的。
《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就明确说道:孔融“虽居家失势,而宾客日满其门,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能说出如此之话,又确实有能力汇聚人才,而且还跟自己对着干,曹操是断不能再容他的。
以上两条原因,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让曹操再难容他。更何况,他还犯了两条。但曹操既然下定决心杀他,就得尽可能一次扫除所有的后患,既要避免自己背上一个“杀贤害士”的名声,更得消除孔融的一切不利影响。
所以,曹操这才给他冠上了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将其进行了灭族。一方面,用坏名声抵消他以前积累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灭其族,进一步震慑住其他心存异心、不知收敛的世家大族和文人墨客。
因此,对于一个乱世之中的统治者来说,曹操坚决斩杀孔融,不仅没错,而且非常明智。
在三国群雄的璀璨星河中,马超犹如一颗流星划过西北苍穹。这位被曹操称为“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凉州军阀,其人生轨迹交织着英雄气概与政治幼稚,既在潼关之战中写下“...
马超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7-01 子贡赎人与孔子的批评:一场跨越千年的义利之辩春秋末年,鲁国的一道法令在贵族间掀起波澜——凡赎回在诸侯国为奴的鲁国百姓,可凭收据至官府领取赎金。这道本为鼓励善行的政策,却因孔门弟子子贡的一次善举,引发了孔子...
孔子 2025-07-01 臧霸:三国“泰山寇”的读音解码与历史浮沉在三国群雄的名单中,“臧霸”这个名字常因生僻字引发读音争议。有人读“zāng bà”,有人称“cáng bà”,甚至误作“赃霸”。然而,这位曾让曹操、孙权都忌惮...
曹操怎么死的 臧霸 2025-06-30 贾逵之子的政治抉择:忠臣血脉为何背离曹魏?贾逵,这位曹魏名臣,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以“忠毅清直”著称。他在壶关之战中冒死救主,在石亭之战前力谏曹休,其“临终叹曰:‘吾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6-27 官渡之战三大战役:解码曹操以弱胜强的战略密码官渡之战,作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不仅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更是一场由局部战役构成的战略决战。袁绍与曹操两大军事集团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的...
曹操怎么死的 袁绍 2025-06-26 仲由:从市井豪侠到儒家亚圣的蜕变之路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他是孔子早期弟子之一,以刚勇好义、直言敢谏著称,位列“孔门十哲...
孔子 2025-06-26 子产与孔子:时代先驱者的年龄之谜在春秋时期的历史长河中,子产与孔子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各自在不同的领域闪耀着光芒。然而,关于他们之间的年龄差,却因历史记载的缺失而成为一个谜团。生卒年份的考证与...
孔子 2025-06-24 乱世红颜:邹氏——张绣婶娘与三国格局的隐形推手在东汉末年的烽火硝烟中,宛城之战以曹操长子曹昂、爱将典韦的陨落震动天下。这场战役的导火索,正是张绣婶娘邹氏的命运转折。这位被史书简笔带过的女性,实则是撬动三国格...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6-20 乱世孤忠:段煨的生存哲学与东汉末年的权力游戏在东汉末年的权力漩涡中,段煨的名字如同暗夜流星,虽不及曹操、刘备般耀眼,却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在史册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位出身武威豪族的凉州军阀,在董卓覆灭后的乱世...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6-20 金乡公主曹林:曹操之女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与历史尘埃在东汉末年的烽火硝烟中,曹操的25位子女如同乱世中的浮萍,而金乡公主曹林,这位出身沛王家族的宗室之女,却以独特的生存智慧在史书中留下淡淡墨痕。她的故事,既是三国...
曹操怎么死的 金乡公主 2025-06-1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