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3月,二战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在西里西亚的劳班镇爆发了一场德军与苏军的坦克大战。这场战斗也是二战中德军打赢的最后一次战术胜利,苏军损失了350多辆坦克和突击炮,成为了苏联不愿意提起的伤痛。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劳班坦克战。
1945年1月,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波兰第一集团军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渡过了维斯瓦河并在23天里向西前进了500多公里抵达了奥得河,兵锋直指纳粹德国首府——柏林。
苏军名将科涅夫率领的部队,在45年2月8日这一天,通过奥得河上的苏军桥头堡对下西里西亚发动了进攻,科涅夫的任务是包围并占领布雷斯劳和劳班等城镇。劳班是一座历史名城,沙俄时代的著名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的心脏被埋葬在这里。进攻这座城镇对苏军而言不单单拥有战略价值那么简单,某种程度上这次行动还有一些精神象征的意义存在。
西里西亚工业区对德国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在这里集结了从东线收拢来的各路残兵败将守卫这里,而苏军进攻部队则拥有8个步兵军,2个坦克军和2个摩托化骑兵团,总兵力多达10万人之众,并拥有1289辆装甲作战车辆。但科涅夫在最初的几次火力侦察中发现德军的防御异乎寻常的顽强且坚固,所以他下令近卫坦克第三坦克军打出一记迂回攻势,切断劳班与布雷斯劳的联系。
苏军于2月16日对劳班发动了进攻,苏军近卫第三坦克军下属的第九装甲师与德军装甲部队迎头相撞,掩护苏军第七装甲师则越过了盖伊斯河对劳班发动进攻。苏军对城市的进攻在2月17日夜间正式展开,近卫第三坦克军下属的第七装甲师出动了两个坦克旅,对驻扎在劳班的德军第六装甲掷弹兵师发动了猛攻。这些德军缺乏足够的弹药,也缺乏足够的重型武器,但他们被希特勒下令死守劳班,如果苏军终将占领劳班,那么德军第六装甲掷弹兵师,就应该在这里全体为劳班镇1.7万名居民的存续而英勇战死。
德军为了阻挡苏军的攻势,在18日这一天派遣了第48师,第10掷弹兵师增援劳班。紧跟着又派遣了第103坦克旅,第16装甲师和第17装甲师,第39装甲师增援劳班,并伺机对苏军进攻部队实施反击,围歼苏军近卫第三坦克军。虽然德军派遣的装甲部队看起来貌似数量众多,但实际上很多部队都不满编,并且大量官兵都是新招募的新兵,缺乏足够的训练,指望他们消灭苏军实在是有些强人所难,也不切实际。
但德军还是制定了一个吉普赛行动,该计划中德军将对苏军发动一次经典的钳形攻势,重现1941年德军装甲部队的辉煌,歼灭苏军装甲部队而后在设法对科涅夫的方面军发动进攻,迫使对方后撤,并在运动中对零散的苏军部队实施沉重打击。
德军对钳形攻势非常的痴迷,这种战术在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巴巴罗萨战役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而德国军事历史上更是对围歼战异常的痴迷,尽管很多时候被围歼的都是日耳曼人的军队,但在防御反击和运动战中对对手的孤立部队实施歼灭战,并在伺机需求歼灭或重创对手主力部队的战术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前提是兵力与后勤以及战略资源能够支持这样行动。
德军在初期的反击并不成功,劳班附近的城镇大多都已经被苏军攻陷了,德军的防线正在退缩并失去后续的战役优势,甚至于初期的几次反击,也先后因遭遇苏军的猛烈炮击和空袭而失败。但德国人的好运似乎突然降临了,3月2日这一天突然天降暴雪,苏军炮兵和航空兵停止了攻击。双方只有地面部队能够发动进攻,德军在格伦德一带成功伏击了一支苏军装甲部队,该部队装备有大约70辆T-34坦克和谢尔曼坦克,这次伏击摧毁了10辆苏军坦克。而后德军又成功的攻入了附近的镇子,并缴获了13辆正在维修中的坦克,此外德军还炸毁了11辆受损严重,缺乏备件无法维修的T-34坦克。
在3月2日到3月3日的战斗中,德军总共摧毁了苏军81辆坦克和突击炮。3月5日这一天,德军迫于苏军不断加强的兵力而后撤,并在后撤途中与德军第39装甲师汇合,他们一路向劳班附近后退并沿路摧毁了大约30辆苏军坦克。戈培尔声称由于苏军的配合实在太差,所以德军错过了围歼苏军装甲部队的最佳时机,让苏军逃出包围圈并获得了重新组织进攻的机会。
德军在3月8日重新发起反击,并试图诱导苏军部队进入包围圈,双方的装甲部队在劳班迎头相撞,苏军在这场短暂的战役中总共损失了351辆坦克,装甲车,突击炮和自行榴弹炮,此外还损失了74门迫击炮和106辆卡车,另有176名苏军官兵被俘。直到1945年4月末,劳班依旧控制在德军手里,这场战斗的胜利给远在柏林的希特勒打了一剂强心针,他坚信只要继续抽调部队发动反击,就有机会将苏军赶回40年国境线上去,迫使斯大林考虑停战谈判。
整个劳班进攻战中苏军近卫第三坦克军损失装甲作战车辆高达351辆,尽管德军的损失数字不明,但还是令苏军意识到被打残的德军依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不认真对付他们恐怕会犯下严重的错误,甚至可能错失胜利的机会,于是苏军在后续一系列行动中加强了对德军的火力覆盖和空袭打击,最后法西斯纳粹的罪恶被苏军和盟军共同终结。
公元前757年,郑国第三位国君郑庄公降生。这位在《左传》中被记载为“寤生”的君主,其名字背后隐藏着先秦时期对生育风险的认知、母子关系的纠葛,以及史官对历史事件的...
郑国 2025-07-24 烛之武名字的由来:从地名到历史符号的文化解码在春秋时期的外交舞台上,烛之武以三寸不舌化解郑国危局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这位年逾七旬的老臣,其名字本身便蕴含着先秦时期独特的命名文化与身份标识逻辑。从“烛地”到“...
郑国 2025-07-22 张载哲学:唯物与唯心的千年辨析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哲学体系,因“太虚即气”“一物两体”等命题的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发了长达千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这场争论不仅关乎学术史的定位,更折射出中国哲学对...
太虚 2025-07-15 王世充的武功之谜:历史与虚构的交织在隋末唐初的乱世中,王世充以“郑国皇帝”的身份活跃于历史舞台,其军事才能与政治手段备受争议。然而,关于他是否精通武功、修炼何种绝技,史书记载极为有限,更多线索却...
郑国 2025-07-15 王世充当了几年的皇帝?——隋末群雄中的短暂帝王梦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混战中,西域胡人王世充凭借军事才能与政治手腕,在洛阳建立郑国,自立为帝。然而,这位篡位者的帝王生涯却如昙花一现,仅...
郑国 2025-07-15 黄泉之下,血浓于水:郑庄公与武姜的母子情仇与和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与母亲武姜的关系,堪称一部充满权力斗争与亲情纠葛的史诗。武姜因郑庄公出生时难产而心生厌恶,转而偏爱小儿子共叔段,甚至暗中策划叛乱助其夺位...
郑国 2025-07-10 酒奠梁上:韩信传说中暗藏人性深渊的致命抉择在淮安市淮阴区的民间传说体系中,韩信的故事早已超越历史记载的框架,演化成承载道德训诫的文化符号。其中“酒奠梁传说”以最尖锐的笔触,揭开了这位军事天才在权力漩涡中...
韩信 2025-07-10 杨继盛就义诗:铁窗血墨写就的士人气节“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代忠臣杨继盛在狱中写下这首绝命诗后,慷慨赴死。这首五言绝句,字字如刀,不仅刻录着一位谏臣的生命绝唱,更成为...
太虚 杨继盛 2025-07-02 武姜国籍考:从姜姓诸侯国看春秋贵族的联姻密码在春秋时期的权力棋局中,武姜的身影如一枚关键的棋子,穿梭于郑国初年的宫廷斗争。这位郑庄公之母、郑武公之妻的神秘身份,背后暗藏着周代贵族联姻的深层逻辑。要解开武姜...
郑国 2025-06-05 烛之武:春秋乱世中的智勇义士烛之武,春秋时期郑国考城人,以“智退秦师”的壮举闻名于世。他出身平凡,官至圉正(养马官),却以卓越的口才与深邃的谋略,在郑国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郑国 2025-05-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