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他为何要反叛司马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司马昭准备伐蜀,询问众臣的意见,然而当时众人都不搭理司马昭,都认为伐蜀的胜率比较低,因为姜维还活着,所以大家都不支持这个计划。就连长期同蜀汉作战的邓艾,也不支持司马昭,把司马昭气了个半死。幸运的是,钟会支持司马昭,而且作为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在朝中也比较会玩弄权术,最终在二人的操作下,邓艾同意了伐蜀的计划,朝中也通过了伐蜀的决议。
同年,司马昭以钟会为主帅,兵分三路伐蜀,钟会率领主力进攻汉中,邓艾和诸葛绪则率领另外两支军队围堵远在沓中的姜维。由于姜维改变了魏延的汉中防守策略,将魏军放进了汉中腹地,导致汉中被轻易打穿,快速沦陷。幸亏姜维跑得快,躲过了邓艾和诸葛绪的围堵,才成功地在剑阁堵住了钟会大军。到此为止,魏军和蜀军陷入了胶着状态,蜀军没办法击退魏军,魏军也没办法突破剑阁。
就在众人都以为战事就这样胶着时,正当司马昭在后方庆祝汉中大捷时,邓艾突然兵行险着,走阴平小道成功地杀入了蜀汉腹地,轻而易举的逼降了刘禅,令天下大惊!之后,便是邓艾居功自傲,擅行封赏之事,得罪了众人,而钟会在污蔑了邓艾之后,也赫然发现自己成为了司马昭的眼中钉,匆忙准备谋反之事,结果由于准备太过仓促,钟会并没有成功,最终遭到诛杀!自此,蜀汉永无翻身之地,而钟会、邓艾这两大灭蜀功臣,也遭到斩杀,令人遗憾!
看完了钟会的遭遇,很多人都不明白,他作为司马昭的心腹,深受司马昭的信任,当初众人都反对伐蜀,就他支持司马昭,而且司马昭也愿意让钟会做伐蜀大军的主帅,可见两人的关系是多么的亲密,那么为何钟会还要反叛司马昭呢?以他立下得如此大功,若是回到曹魏,岂不是可以加官进爵,他为何还要铤而走险的反叛司马昭呢?真的是因为钟会志得意满了?
事实上,钟会之所以反叛司马昭,完全是被逼无奈!若他不这么干,他将死得更惨!
在打进蜀汉之后,邓艾居功自傲,竟然大肆封赏蜀汉君臣,搞得司马昭非常愤怒。你想啊,封赏这种事情,都让你邓艾干了,那还要司马昭干什么?司马昭才是老大啊!之后,邓艾不知收敛,又建议司马昭整军备战,准备讨伐东吴,彻底激怒了司马昭,搞得司马昭直接告诉邓艾,这些事你少掺和。很多人看到这里,非常疑惑,为啥邓艾一片好心,想要帮司马昭讨伐东吴,统一天下,反而没落下好?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此时的司马昭,并不急于灭亡东吴,而是急于篡夺曹魏天下!
正是因为邓艾不知进退,不懂司马昭的心思,所以他遭到了司马昭的嫌弃。而钟会、卫瓘等人乃是司马昭的心腹,他们是非常懂司马昭的,所以见此情景,他们直接落井下石,炮制了邓艾谋反的证据,准备干掉邓艾,替司马昭出口气。而司马昭在接到钟会、卫瓘等人的诬告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了直接拿下邓艾,押往洛阳受审!然而就在钟会以为,一切都搞定了时,他却突然接到了司马昭的这样一封书信!
《三国志》: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钟会帮司马昭搞定了邓艾这个刺头,心里正高兴,却突然接到了司马昭的书信。司马昭在信中说,他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不愿意放下兵权,所以特地命贾充率步骑万人进入斜谷,驻扎在汉中乐城,自己则亲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相信不久之后,他们两人便又可以再见面了。
粗看之下,这份书信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也就是司马昭担心邓艾不服从命令,所以带人前来援助钟会等人,可问题是,邓艾的兵马不过三万人,而钟会有十几万人,邓艾即便不服从命令,单凭钟会等人,也可以搞定邓艾!何须司马昭亲自率领十几万魏军前来?很明显,司马昭带人来捉邓艾的这个说法,乃是假的!那么他到底为啥要带这么多兵马前来呢?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估计只要脑袋不短路,都应该明白司马昭的言下之意吧?司马昭带兵前来,压根儿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那么钟会一直老老实实的为司马昭服务,为啥司马昭还要带这么多人来对付钟会呢?对于这个问题,钟会自己是这么理解的!
《三国志》:会的书,惊呼所亲语之曰:“但取邓艾,相国知我能独办之。今来大重,必觉我异矣,便当速发。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我自淮南以来,画无遗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归乎?”
看到了吧,得到司马昭书信后,钟会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司马昭此来,压根儿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他!而司马昭之所以如此提防钟会,主要是因为钟会立下了灭国之功,已经有功高震主之嫌了,若他安然地回到了魏国,以钟会的家世,他完全可以一跃成为比肩司马昭家族的顶级门阀!虽然钟会一直忠心于司马昭,被司马昭视为心腹,可当年的司马懿也是曹睿的心腹啊,最终还不是抢夺了曹魏大权?司马昭他爹就是这样起家的,他怎么可能允许钟会也这么干呢?钟会这么年轻,一旦司马昭去世,那么钟会岂不就是下一个司马懿?
说白了,此时的钟会,已经不再被司马昭视为心腹了,而是被司马昭视为眼中钉了,因为此时的钟会,已经类似于当年的司马懿了,不仅家族地位高,权势大,而且立下了灭国之功,有此功绩在身,将会有一大批世家大族向钟会家族靠拢,司马家族很有可能被抛弃!所以说,司马昭决不允许钟会活着回到魏国!
从钟会所说的话来看,其实他一开始并没有谋反的打算,他是在接到了司马昭的书信后,察觉到了司马昭对自己的杀意,才决定谋反,以此自保的!而且从后续钟会的诸多操作来看,他的谋反计划非常仓促,根本没有提前准备的样子!
钟会正月十五到的成都,正月十六就召集魏军军官开会,想要胁迫这些军官跟自己一同反叛司马昭,遭到众人的反对,于是钟会将这些人都关了起来。正月十八,消息走漏,魏军反抗钟会,最终钟会遭到诛杀。从时间上来看,钟会的反叛计划非常仓促,根本就没怎么准备。而且若是钟会早就准备谋反了,他应该早早地把自己的人安插在军队中,用以掌控军队,但从实际操作来看,钟会基本没有控制住军队。
另外,在处理魏军军官的过程中,姜维曾建议将那些官吏全都杀死,但钟会没答应。他为何不答应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钟会根本没有自己的心腹可用!杀了这些军官,他根本掌控不了魏军!
从上述的种种迹象来看,钟会的谋反计划非常仓促,根本就不像是提前谋划好了的,他应该就是在接到司马昭的书信后,才决定谋反的!换句话说,钟会其实是被司马昭给逼反的!
当初司马昭提议伐蜀,目的是借用战功来挽回自己之前弑杀皇帝的恶名,让自己在魏国朝堂的权势更进一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钟会刚刚打下汉中,司马昭就迫不及地的封晋公,加九锡,摆明了要篡夺曹魏天下。到此为止,钟会还是非常安全的,他虽有打下汉中之功,但这个功劳还是可以封赏的,不足以威胁到司马昭。然而战争这种事情,一旦打起来,哪里那么好收手的!不久之后,邓艾从阴平小道杀入蜀汉,立马使得天下局势发生了大变!
邓艾杀入蜀汉腹地,逼降刘禅,灭亡蜀汉,立下不世之功,殊不知,邓艾的军事冒险,已经把钟会逼向了死路!邓艾并非世家大族,所以他立下了灭国之功,司马昭是能够容忍的,只要邓艾别作死,老实地听司马昭的话即可。而钟会是伐蜀大军的主帅,邓艾的功劳,至少有一半归属于钟会,也就是说,钟会也立下了灭国之功,这就让钟会的声望和权势威胁到了司马昭!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钟会只要沾上了邓艾的这份灭国之功,他就必死无疑,因为他对于司马家族的威胁太大了!
所以说,对于钟会来说,其实他已经被逼上了绝路,要么反,要么死!若钟会反,赢了可以一飞冲天(几率非常小),输了也能给司马昭一个光明正大杀他的理由,而且钟会死后,为了安抚那些世家大族,钟会的家族大概率是不会被屠戮的,因为其中的弯弯绕绕大家都懂;而若是钟会不反,那么司马昭就得想方设法,罗织罪名,一定要把钟会压下去。钟会就是翻版的司马懿,他比司马昭年轻多了,若不搞死钟会,司马昭死后,司马家不一定玩得过钟会,且为了避免钟会家族死灰复燃,司马昭很可能效仿当年的司马懿,直接对钟会家族斩草除根!
也就是说,对于钟会来说,他是必死的,反叛而死,还能够保全家族,若不反叛,家族的遭遇将会更惨!
司马昭(211年—265年)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奠基人之一,其家族在魏晋交替的权力场中占据核心地位。这位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闻名的政治家,一生共...
司马昭 2025-09-28 诸葛诞兵败司马昭:一场被战略失误与时代洪流裹挟的悲剧公元257年,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寿春城举起反旗,集结十余万大军对抗司马昭。这场被后世称为“寿春之变”的叛乱,是曹魏末年规模最大的军事对抗,却以诸葛诞兵败身死...
诸葛诞 司马昭 2025-09-25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黄皓之死:历史与演义的交织真相在蜀汉末年的政治漩涡中,宦官黄皓以擅权乱政、祸国殃民的形象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关于其最终结局,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被司马昭凌迟处死”,但这一说法实为《三国演义...
司马昭 2025-09-10 司马昭之死:一场被艺术加工的历史迷雾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的硝烟尚未散尽,蜀汉后主刘禅被迁往洛阳,封为安乐公。两年后,司马昭宴请刘禅时,一句“此间乐,不思蜀”的回答,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笑死司...
刘禅 司马昭 2025-09-04 乐不思蜀:生存智慧与历史责任的辩证之思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在洛阳宴会上面对司马昭的试探,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千古名句。这一场景被《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完整记载,并演变为成语“乐不...
刘禅 司马昭 2025-08-14 司马师与司马昭:权力接力中的兄弟共谋与历史分野司马师与司马昭,这对生于河内温县的兄弟,以截然不同的性格与手段,共同完成了司马氏从权臣到帝王的转型。作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嫡子,他们既是血浓于水的兄...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8-07 西晋的开国之君:司马炎的崛起与统治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是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家族,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掌控曹魏...
司马懿 司马昭 2025-07-07 贾充与司马昭:权力漩涡中的忠诚与猜忌公元265年,司马昭因中风骤逝于洛阳,其子司马炎随即代魏建晋。然而,在后世野史与民间传说中,司马昭之死却被蒙上一层阴谋色彩——“贾充毒杀司马昭”的流言流传千年。...
司马昭 2025-06-2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由来与深刻寓意“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历史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的野心或阴谋暴露得极其明显,以至于连普通人都能轻易察觉。那么,这句成语究竟是谁说的呢?它背...
司马昭 2025-03-2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