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尚可喜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尚可喜对清廷忠心耿耿,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跟随吴三桂举兵造反?两父子为什么不同心?
尚可喜本是明代猛将,后投降清代,成为皇太极麾下的一员大将。在征讨朝鲜和明代时,尚可喜勇武不可挡,待清军入关后,他又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因此,他在顺治六年得封平南王,镇守广东。
(尚可喜画像)
然而,尚可喜仅做了6年平南王便以“痰疾时作”,上疏恳请归老辽东,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尚可喜能征善战,却管教不了儿子尚之信。他见尚之信残暴反复,不免担忧会引来祸患。所以他为了自保,屡次上疏朝廷,希望让尚子信守藩,而他告老还乡。
当时天下初定,政权不稳。且尚可喜在镇守广东时,对地方治理颇有效果,所以顺治以“全粤未定”驳回了他的请求。同时为了挟制他,命他送尚之信入京为质。
顺治在位时期,尚之信得其厚待,他和顺治的关系也处得较为融洽。因此顺治不仅让他做了御前侍卫,还封他为“俺答公”。到了康熙亲政后,尚可喜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所以在康熙十年,便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让尚之信回藩协理王事。此时,尚可信已是年迈之年,康熙便应允了他的请求。
尚之信回到藩地后,依然未改酗酒等恶习,且对藩属官兵“小则鞭打辱骂,大则扑杀之”,因此藩属官兵多有怨言。
尚可喜想要管教,尚之信却不把他放在眼中。因此,他认为尚家必会因尚之信蒙祸,对尚之信十分憎厌。
当时,尚可喜有个叫金光的谋士,见尚可喜为儿子烦恼,便劝他仿清代人的“立贤不立长”,改立次子尚之孝继承王位。
(顺治画像)
尚可喜思来想去,也只能如此,所以就上疏清廷,请求改立嗣子。
然而,尚可喜没料到由于改嗣,尚之信把府中闹了个天翻地覆,逼着尚之孝辞去了继承权。
尚可喜见尚之信无人能约束,为了自保,再次以“年事已高”上疏朝廷,请求告老还乡。
刚好,康熙担心藩王割据尾大不掉,于是同意了尚可喜的奏请。同时他又以“(尚之信)跋扈难制”为由,下令撤藩。
对于康熙的命令,尚可喜没有意见,尚之信却大为不满。
就在此时,平西王吴三桂发动叛乱,各地纷纷响应。
尚可喜见此,一向忠于朝廷的他,决定镇守广东,牵制南方叛军。并派尚之孝率军征讨叛军刘进忠等人。
然而受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的东西夹击,尚可喜的大军屡受重创。同时尚之孝也屡战屡败,眼看广东就要落入叛军之手。
吴三桂深知尚之信与尚可喜的矛盾,暗中许诺尚之信,一旦事成,即封他为王,并世守广东。
(吴三桂)
尚之信早就对朝廷和父亲的行为不满,此时尚可喜又老病复发,而尚可喜手下官兵也多有叛变,他深知机不可失,于是发动兵变,囚禁了尚可喜。在夺取军政大权后,举兵联合吴三桂一同反清。
尚之信反清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处死金光,以泄私仇。
尚可喜也因此悲愤不已,病情加重,不久便被软禁而死。
这下,尚之信再无顾忌,可以撸起袖子和吴三桂一起反清了。可是他却后悔了,为什么呢?
原来,吴三桂不仅数次要求他“重金助饷”,还责令他出兵攻打清军。除此外,又将属下重兵布在广东要塞之地,因此尚之信颇为不满。
同时,响应吴三桂反清的耿精忠和王辅臣等人,又纷纷脱离吴三桂,再次降清。这使尚之信也反复无定。权衡再三后,他决定归降清廷。于是,他亲自写信给硕简亲王喇布乞降。
康熙为了分解叛军的势力,对尚之信的投降予以肯定。并特意下旨:“以往之罪,概行赦免,果能相继剿贼,立功自效,仍加恩邀请优叙。”
尚之信为人诡诈,为了表功,他暗中煽动肇庆总督董重民发动内乱,然后将其抓获,并秘密引入清军,好与叛军对决。
康熙一心想拿下吴三桂,下旨让尚之信袭平南王爵位,好与清军联合攻打吴三桂。
(康熙画像)
谁知,尚之信得袭爵位后,不论康熙如何发布命令,他都打定了坐山观虎斗的主意,一心拥兵自重,屡次三番找借口推托,按兵不动。
不光不肯出兵,康熙命他支付饷银20万两,他依然“迁延不动”。
吴三桂去世后,尽管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接过了反清大旗,但叛军已呈颓败之势。
尚之信此时上疏请求“进军广西”。康熙立刻答应,还封他为奋武大将军,让他配合清军尽早平定叛军。
谁知尚之信率军进入广西后,“自言病作”,又擅自回了广州。
康熙对尚之信颇为不满,但为了不节外生枝,他并未表示出不满。
平定吴世璠和叛军后,康熙准备处理尚之信。
就在此时,尚之信手下的两个小兵逃往京城告御状。
原来,尚之信嗜酒好杀,每喝醉后,就以杀人为乐,藩属官兵多丧命其手。这两个小兵本来也要被杀,但他俩逃了出来。为了活命,他们这才来到京城。
康熙听闻后,命人前往调查。
证据确凿后,康熙命人将尚之信囚禁于广东。他手下的官兵得悉后不知其故,于是再次反叛。
康熙很快就镇压了这次小范围的叛乱,并借机给尚之信定了个“不忠不孝”的罪名,最后命他自尽而死。
(参考史料:《清史稿》)
清代八旗制度作为满族统治的核心军事与社会组织,其兵力配置直接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存亡。从努尔哈赤初创四旗到皇太极扩展为二十四旗,八旗的兵力规模与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动态...
努尔哈赤几个儿子 皇太极的皇后 2025-08-07 德因泽与皇太极:权力棋局中的隐秘博弈在清朝开国史上,德因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边缘人物。这位无姓氏记载、未生育子女的庶妃,因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的暧昧关系而名留青史。然而,这场看似偶然的宫廷风波背后,...
皇太极的皇后 代善 2025-07-22 豪格结局:权力漩涡中的悲剧英雄在清朝初年波谲云诡的政治舞台上,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命运如同一颗流星,短暂地闪耀后便坠入黑暗深渊。这位战功赫赫的肃亲王,最终在权力斗争中含冤而死,其结局不仅是个人的...
皇太极的皇后 豪格 2025-07-17 吴应熊的孩子与生母:历史迷雾中的血缘与命运在清朝初年的政治漩涡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的长子,其命运与清廷、吴氏家族的兴衰紧密交织。而他的子女与生母,则在这场历史大戏中扮演着沉默却关键的角色。通过梳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16 大顺为什么干不过大清:政权根基、战略格局与统战艺术的全面溃败1644年的山海关,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正酣,突然杀出的八旗铁骑以“包抄侧翼、骑兵突击”的战术击溃大顺军,这场战役不仅改写了明清鼎革的历史进程,更...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15 孔有德为何未入“三藩”之列:历史选择与命运转折的交织在清朝初年的政治版图中,“三藩”是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的合称。他们凭借在清朝入主中原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清廷分...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耿精忠怎么死的 2025-07-09 孙承宗的结局:忠烈殉国与历史悲歌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分两路大举南侵,皇太极亲率大军直逼保定高阳。这座河北小城,因一位七十六岁老人的存在,成为明清战争史上最悲壮的注脚——明末名臣孙...
皇太极的皇后 孙承宗 2025-07-08 吴三桂真实死因揭秘:一代枭雄如何谢幕?吴三桂(1612—1678),明末清初极具争议的政治军事人物,其生平跌宕起伏:从明朝辽东总兵到清初平西王,再到反清称帝的“吴周政权”创立者。然而,这位乱世枭雄的...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2025-07-07 陈圆圆与李自成、刘宗敏:乱世红颜的命运纠葛在明末清初的乱世风云中,陈圆圆的名字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紧密相连。这位秦淮名妓的命运,如同飘摇的柳絮,被卷入李自成、吴三桂、刘宗敏等历史漩涡的核心。要厘清...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李自成 2025-07-03 吴应熊官职品级考:从历史原型到鹿鼎记的虚实辨析在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吴应熊作为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建宁公主的驸马,其形象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博弈色彩。历史上真实的吴应熊,其官职品级与小说描写存在显著差异。...
吴三桂为什么引清兵入关 吴应熊 2025-07-0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