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一带)人。对于董卓来说,是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朝廷从此名存实亡。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都城讨伐十常侍。在都城发生动乱之后,董卓在北芒山立下了救驾大功,开始掌权。在此基础上,董卓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出任太师。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受到袁绍、曹操、袁术等关东诸侯的讨伐,退守长安,自封相国,册封郿侯。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入东汉都城的时候,董卓麾下只有5000兵马,这显然不能说是人多势众了。但是,董卓却成功控制了东汉朝廷,甚至让袁绍、袁术、曹操等诸侯都无可奈何。如果不是吕布背叛董卓,后者显然还可以继续把持东汉朝廷。那么,问题来了,董卓一开始只有5000兵马,为何能篡夺大权,废立皇帝呢?
首先,公元189年,汉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兵马转交给皇甫嵩。但是,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兵马,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对此,在笔者看来,在黄巾起义后,各个州郡的刺史和太守,都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倾向。所以,董卓自然不愿意失去兵权。
面对不肯交出兵马的董卓,皇甫郦劝说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汉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袁纪·卷25》中记载:天子以责让,(董)卓不受诏,选五千骑将自河津渡。
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的形势。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董卓当时只有5000兵马,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挑选”的意思,这不仅意味着5000兵马是精锐的士卒,更意味着董卓后续可以继续调集大军来支援自己。
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征召董卓领兵进入都城,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当然,这也导致宦官和大将军何进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董卓还没有到东汉都城洛阳,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在北芒山下,惊魂未定的汉少帝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大军,吓得大哭。卓终于在北芒迎救了皇帝,然后还宫。
对此,在笔者看来,汉灵帝去世,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几乎两败俱伤,一起告别了东汉历史的大舞台,这成为董卓可以凭借5000兵马,就执掌东汉大权的重要原因。换而言之,如果大将军何进没有被杀的话,凭借他的威望和能力,完全可以将董卓拒之门外。对于当时的董卓来说,是很难和大将军何进正面抗衡的。这就好比曹魏后期,大将军曹爽因为掌握兵权,将司马懿压制了十年已久。如果不是抓住了曹爽离开都城洛阳的机会,司马懿很可能就要郁郁而终了。同样的道理,正是因为大将军何进被杀,这给了董卓一个控制东汉朝廷的机会。
当然,不能忽视的是,董卓的弟弟董旻,因为当时在东汉朝廷担任官职,充当了董卓内应的角色。里应外合之下,董卓在东汉朝廷自然没有什么对手了。比如袁绍、曹操都有除掉董卓的打算,但是,他们手中没有什么兵马。毕竟,他们只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不能代替何进的地位。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例如,张辽等人)、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皆听命于董卓。其中,就张辽来说,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因为大将军何进征召各地的人才,所以张辽来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并在大将军何进被杀后依附于董卓。对于董卓来说,当时是东汉朝廷册封的并州牧,而张辽本身就是并州雁门郡的人,所以他跟随董卓,也是可以理解的选择了。
对此,在笔者看来,招揽原先大将军何进的部下后,董卓的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在此背景下,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也就更不能拿董卓怎么样了。紧接着,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丁原的部下,如此,董卓掌握了东汉都城雒阳的所有兵马。
丁原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中平五年(188年),出任并州刺史,屯兵于河内郡。他亲近、善待吕布,又派遣张杨、张辽等人到东汉都城任职。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丁原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带兵进入洛阳,担任执金吾。谋划诛杀十常侍,事情败露,何进被宦官杀死于宫中。而就丁原来说,不仅被吕布背叛,麾下兵马也被董卓吞并了。
最后,综上,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董卓麾下的兵马,至少达到了数万人之多。,又拥有吕布、张辽、徐荣等名将。在东汉末年,这已经可以说是实力雄厚了。黄巾起义后,因为需要平定各地的起义和叛乱,朝廷只能让各地的刺史、州牧执掌兵权。在此背景下,东汉朝廷能够直接掌握的兵马,自然是少之又少了。而这,自然也是董卓以5000兵马基础,逐步掌控东汉朝廷的重要原因。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189年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西汉的霍光事情为例(霍光也曾废立皇帝),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等人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公元189年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值得注意的是,在废黜汉少帝刘辩之后,董卓没有就此罢手。不久之后,董卓派人杀害了汉少帝刘辩和何太后。并且,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汉献帝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改立汉献帝刘协之后,董卓可以说是威震天下了。至于东汉末年的乱世,也从这一刻开始难以逆转了。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西汉末年,王莽以外戚身份逐步掌控朝政,最终通过“禅让”形式篡夺汉室江山,建立新朝。这场改朝换代在历史上显得尤为特殊——与后世董卓废立皇帝引发的诸侯讨伐不同,王莽...
董卓 王莽 2025-09-09 曹孟德献刀:一场惊心动魄的权谋博弈与人性试炼东汉末年,洛阳城笼罩在董卓的铁腕统治之下。这位西凉军阀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甚至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其残暴行径令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然而...
董卓 2025-09-05 董卓与马腾:西凉军阀格局中的权力博弈与地位之争东汉末年,西凉地区因多民族混居、地理战略地位重要,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焦点。董卓与马腾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西凉军阀,其权力地位的演变深刻反映了西凉地区从地方割...
董卓 2025-08-25 董卓之死:东汉乱世加速的催化剂公元192年,董卓在长安被吕布刺杀,其尸体被暴尸街头,肚脐中燃起的灯芯火光竟持续两日。这位曾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掌控东...
吕布 董卓 2025-08-05 王允诛杀蔡邕:权力、名节与历史阴影的交织东汉末年,朝堂如棋局,董卓之死本应成为汉室中兴的转折点,但司徒王允诛杀名士蔡邕的举动,却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士大夫阶层对新生政权的期待。这场看似因“一声叹息”引...
董卓 2025-08-04 董卓之恶:东汉末年的人间炼狱缔造者东汉末年,当洛阳城在董卓的铁蹄下化为焦土,当长安百姓在迁都途中冻饿而亡,当朝堂大臣因一言不合便被拖出斩首,这个来自陇西的军阀用残暴与荒淫在史书上刻下了最黑暗的印...
董卓 2025-07-24 文和乱武:东汉末年权力漩涡中的致命谋略“文和乱武”是东汉末年一场震动天下的政治风暴,其核心是谋士贾诩以“奉国家以征天下”为名,策动董卓残部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最终导致汉献帝被挟持、关中地区生灵涂炭的...
贾诩 董卓 2025-07-21 王匡与袁术:东汉末年军阀关系考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在众多历史人物中,王匡与袁术的关系常引发讨论。王匡,字公节,兖州泰山郡人,早年为河内郡守,曾参与讨伐董卓;袁术,字公路,汝南郡汝阳...
州泰 董卓 2025-06-23 乱世孤臣:段煨的忠诚悖论与历史重构在东汉末年的血色残阳中,段煨这个名字如同一道悖论性的存在。这位出身凉州武威的将领,既是董卓西凉军团的核心成员,又在乱世中独善其身;他手握重兵却从未染指皇权,身居...
董卓 2025-06-10 凉州乱世的枭雄双刃:李傕郭汜的军事能力辩证在东汉末年的血色苍穹下,李傕、郭汜这对凉州军阀如彗星般划过历史长河。他们既是董卓余党的代表,又是搅动长安政局的乱源,其军事才能与历史定位,恰似一柄双刃剑,折射出...
董卓 2025-06-06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