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他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下面由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公孙鞅来到秦国之后,按照他精心筹划的攻略,立马找到了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府上,送上了拜帖。这景监是何人也?景氏并非秦国姓氏,而是南方楚国景、屈、昭三大名望贵族之一,当时的楚国被关东诸国称之为南蛮,而秦国也被他们看成是西戎狄夷一族,因此秦楚两国颇有同病相怜之感,于是便时常有了皇室贵族的联姻熟络。
当时秦孝公之子太子嬴驷之妾,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楚国威王之女,后来的秦宣太后芈八子,也就是孙俪主演的《芈月传》中的女主角。秦楚和亲,免不得有些陪嫁或送嫁的家臣贵族随之而来,便凭这层关系在秦国落地生根,又加上游走活动于秦国高层上流社会,为秦君所赏识宠信的也为数不少。
景监便是秦孝公的宠臣之一,公孙鞅为见景监,几乎是倾其所有,投其所好,终于得到了同在异乡为异客的景大人宝贵的友谊。而且景监之前在楚国也见识过卫国奇才吴起的通天本事,和公孙鞅一番畅饮深谈之后,他也发现这位卫人阿鞅与他老乡阿起有着极其相似的秉性和才气见识,这才对公孙鞅推心置腹地说:“阿鞅贤弟,你来巴结我,无非是想借我得宠正红之机,要我向大王举荐你入朝得受重用,我不过是个近侍闲散之臣,靠关系靠为大王猎奇猎艳才得以受宠,在朝中是个被秦国文武臣工们瞧不起的小人,你找我帮忙,如若能受到大王的重用,你可千万不要忘掉今天你我的交情,如若不能得到大王的亲睐,你也就不要怪我无能为力啊!”
见景监说得这么明明白白,公孙鞅认定他也是个性情中人,便说:“景兄的大恩,阿鞅我暂不言谢,只要我见到你家大王,自有道理说动他让我统领百官,在秦国大行变法,使关东六国都要向秦侧目,到功成之日我怎会忘掉景兄对我的提携和襄助呢!”景监见他有如此信心,也没觉得他是个大话王,那就在次日之后入宫,便向秦孝公极力推荐了此人。
秦孝公不好拂了景监的面子,就让他把公孙鞅带入宫中,公孙鞅与孝公相见,谈及治国之道,公孙鞅心想秦国一直为关东诸侯所看不起,被视作化外的非华夏夷狄,我权且拿三皇五帝这些华夏正祖开创基业的案例来跟他侃侃,看看他上不上道。
于是他便高淡阔论起来,以上古轩辕黄帝、尧舜之道反复陈述,希望孝公效仿黄帝、唐尧、虞舜,他阿鞅便做仓颉、后稷、陶皋,为秦国大行仁政,不出数年,秦国必定归入王化,为天下诸侯所敬服。这番话直说得秦孝公昏昏欲睡,都不怎么爱搭理公孙鞅了,这次会见就在公孙鞅费尽唇舌,孝公无动于衷而告终。
过后秦孝公还痛骂了景监一顿,说他叫来的这个公孙鞅文化层度还行,说书有一套,不过妄想着靠五帝三皇这套治理我凶悍野蛮的秦国,完全就不靠谱了!(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回到府中,见了公孙鞅就把孝公的话复述了一番,并责备他为什么要在孝公面前说这些完全不着边际的话。
公孙鞅笑道:“秦国的实际国情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拿五帝三皇这套空中楼阁式的道理来治理秦国,肯定是行不通的,你家大王自己不开悟,还来怪我胡说八道!”景监便将公孙鞅的话带给孝公,这孝公也是脾气好得很,当时也没说什么,五日之后又让景监把公孙鞅请进宫来,公孙鞅这一回更是摇唇鼓舌,竟又把夏商周那一套拿来大说特说,什么大禹治水每事躬亲,什么商汤到处感化四方诸侯,什么周文王在境内爱民抚众,最终都是把琐琐碎碎的事情做到了极致,三四十年之后天下归心,四海臣服。
听得秦孝公是瞠目结舌,还没等他讲完就说不舒服,让他先回去了。公孙鞅一走,孝公又把景监骂了一顿,说这个公孙鞅这次越发起劲,没完没了地跟我唾沫横飞扯犊子,他要是真有本事赶紧拿出来,没本事光嘴把式就别再托你来见寡人了!
景监灰头土脸地告退回到府上,十分尴尬地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孙鞅,公孙鞅摇摇头说道:“我之所以讲了夏商周三代的王道,就是要阐述东周以来,列国纷争的源头,不追根溯源怎么能鞭辟入里地分析当前的秦国困局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呢?我还想深入说下去讲完,你家大王就不耐烦了,怎么还能怪我呢?”景监又把这话带给了孝公,孝公叹息道,那我就再给他一次机会,看看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过几天,公孙鞅又随景监入见孝公,这次他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说道:“秦国地处偏僻之地,土地贫瘠,往西已经没有发展空间,往东就要和关东六国兵戎相见,齐楚三晋都曾任用贤能,削弱世族,强化兵制,集中君权,方才图霸,秦国若也能因地施宜,何愁不能独行霸道,扬威中原呢!”
孝公听了这话,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神色都不一般了,却因前两次怠慢了公孙鞅,当下却不好意思立马向他求教,而是犹不尽兴地送走了公孙鞅。公孙鞅回到景监府上,笑对景监说:“今天我以齐桓晋文的霸道之术向你家大王陈说,他已然被我说动了,只是还在犹豫怎样向我请教,劳烦景兄回去直接跟大王明言,若诚心相对,再召见我一次,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孝公得景监再度传话,立马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让他把公孙鞅请进宫来,当晚二人秉烛而谈,不知不觉膝盖都靠到了一起,活像一对相逢恨晚的好基友,连续深谈了好几日,都不见厌烦。
孝公对公孙鞅说:“你一开始说起三皇五帝,还有上次夏商周三代那一套空谈,我很不开心,哪有让我像神农尝百草,大禹治九河那样,要我埋头郁郁几十年来成就帝王大业的!太久远了,我等不了的!(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你说的富国强兵的权谋霸道之术,才是我最想吸取而实行的治国方略啊!”
孝公又说:“现在有了方法,只是秦国世族势力太大,又守旧惯了,大多数勋贵只知道坐享爵禄,欺压平民,只图吸干秦国先人辛苦打下的这点基业,只怕以我二人之力,对付这样积重难返的局面,是很棘手的!”
公孙鞅却说:“成大事者不谋于众!大王决计变法,那就不要有所顾虑,世族们一时难以扳倒,那就让臣先来为大王将庶民百姓们拧成一股绳,世族们看到国风都变了,想不变都不行了!”
于是孝公重用公孙鞅,不久便任命他为左庶长,统管王室世族以外的所有事务,率先在国都实施变法。而景监也因荐贤有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高兴得他回府就立马问公孙鞅道:“你对我家大王说了什么,让他这这段时间如此欢喜?”
公孙鞅笑而不语,只待变法推行真正实现他的宏图大志。欲知商鞅以何铁腕手段强压秦国的虎狼勋贵们服从变法,我们下篇再来解说。
嬴驷,即秦惠文王,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君主。他早年车裂商鞅巩固权力,中年任用张仪连横破纵,晚年却陷入精神崩溃、身体衰败的悲惨境地,最终英年早逝。这位曾...
张仪 商鞅 2025-09-03 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历史浪潮中的关键推手北宋熙宁年间,一场旨在富国强兵、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王安石变法轰轰烈烈地展开。这场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
商鞅 王安石 2025-08-07 商鞅变法:历史天平上的功过评说战国时期,秦国在秦孝公的推动下,由卫国入秦的商鞅主导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运动。这场变法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核心,将秦国...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赢驷车裂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结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具实力的国家。然而,这场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商鞅,却在秦孝公死后,被新君赢驷下令车裂,落得个悲惨的结局。赢驷车裂商...
商鞅 秦孝公 2025-07-31 商鞅:功臣与罪人的双重镜像——从历史评价与制度变革看其历史定位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作为战国时期最富争议的改革家,其变法使秦国从边陲弱国跃升为战国霸主,却也因严刑峻法与激进手段被后世斥为“刻薄寡恩”。这种矛盾...
商鞅 2025-07-29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谁执牛耳?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兼并战争与制度变革交织的时期。七雄之中,秦国凭借商鞅变法、地理屏障与持续的人才战略,最终完成统一大...
商鞅 2025-07-29 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了:多维视角下的历史必然性战国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现了从边陲弱国到战国霸主的蜕变。这场持续十余年的改革不仅重塑了秦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结构,更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其...
商鞅 2025-07-28 法家的最高境界:在规则中构建秩序的终极形态法家思想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最具实践性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主张“以法治国”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的制度设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法家思想始终以“规则至上”...
秦始皇陵 商鞅 2025-07-23 商鞅的老师之谜:历史迷雾中的多元解读商鞅,这位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其变法图强的壮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关于他的老师究竟是谁,却如同一团迷雾,至今仍笼罩在历史学家的争...
商鞅 2025-07-21 嬴驷诛杀商鞅:权力博弈下的必然抉择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溘然长逝,其子嬴驷即位后迅速下令逮捕商鞅,最终以谋反罪名将其车裂于市。这场震动秦国的政治风暴,表面是君臣反目,实则是新兴法家集团与旧...
商鞅 秦孝公 2025-07-21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