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刘备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败了曹操,从而有了建成第三方势力的资本。虽然曹操口头说汉中“食之无味”,但对于想要一统天下的曹操来说,不可能会给刘备这样一个能够崛起的机会。那曹操占据汉中时,为什么不对益州发起进攻呢?如果能及时大乱刘备的节奏,说不定此后就不会变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当时曹操内心究竟是作何打算,竟给了刘备一个天赐良机?
作为三国时代最为杰出的枭雄,曹操有时的做法很让人奇怪、疑惑,甚至令人琢磨不透。有一个问题就很奇怪——曹操取得了汉中之地,为何不趁势进取蜀地?要知道,刘备其实也才刚打下了益州。没过多久,张鲁便直接利落投降了曹操,还愤愤说出“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的话来。
曹操自己就有很强大的精锐部队,而且看张鲁的态度,他对刘备也不怎么友好。因而曹操此时进攻蜀中,是大有希望的。但问题便在于,曹操在汉中待了几天之后,便直接返回了老巢。至于其中缘由,可能有读者会想到法正对刘备说的话。
这次献策发生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三国志 法正传》是这么说的:“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曹操这边刚走,法正便开始献计了,他说曹操忽然离去,必是后方出了问题。因而法正劝说刘备进攻汉中,后者尝试了一下,还真的将汉中打下来了。
说到这,似乎开头的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曹操没有趁机攻取益州,是后院失火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三国志 武帝纪》中以及其他人的传记中,并没有见到这一年(217年)里,曹操后方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问题真的严重到曹操需要赶回去及时处理,那么此事必有记载才对。因而不难推测,曹操不直接进攻益州,并非是后院起火了。
其实在曹操攻取了汉中之地后,有两个杰出的谋士,都曾提议曹操趁势进取益州。一个是司马懿,《晋书 宣帝纪》有记载:“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司马懿给出的解释是,刘备采取了不光明的手段取得了汉中,这时候的蜀人对他们还很有意见。司马懿的眼光很是高明,因为《三国志 刘巴传》中便提到了,刘备进入成都以后,按照和将士们的约定,让他们在城内抢掠了一番。试问这样的“土匪”进城,又怎么会受到益州军民的爱戴?
那么曹操是怎么回答司马懿的呢?他竟然有点小得意:“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邪!”曹操这话,有一半应该是自己的心态膨胀了,而另外一半,是他还做出主意,打算再等等看。
接下来,再来看看另外一个谋士刘晔的提议,见于《三国志 刘晔传》:“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刘晔的理由,其实和司马懿差不多,都是认为“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但不同的地方在于,刘晔想要曹操进快做出决定。因为他还意识到,以诸葛亮的手段,马超关羽等人的威名,很快便能慑服蜀人。正因除此,刘晔还特意在后面提醒,要下手就尽快。
那么曹操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裴松之注引《傅子》给出了理由:“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可以看到,直到有蜀人逃到了汉中,曹操了解到了蜀地详情,这才下定了决心,打算进攻蜀地。但此时距离刘备拿下程度,已经整整七日了。因此曹操问刘晔还来不来得及,后者告诉他已经晚了。因为刘晔同样从蜀人口中得到了一个消息——刘备已经强力镇压了蜀中。这样一来,曹操便丧失了进攻益州的先机。
最后再说明一点,法正向刘备献策之时,曹操已经回了老巢。而豫州距离益州这么遥远的距离,法正是断然不可能直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曹操虚实的。正因如此,法正说曹操后院起火,也不过是他个人的一个猜测,目的是为了让刘备能放心的进攻汉中。
综上所述,曹操没有选择攻取益州的真正原因,是他觉得自己错过了最好时机。通过对曹操在此期间的心理分析,不难发现,曹操对益州的态度,一开始是处于观望态度。或许曹操心里想的是:再等等,说不定蜀中便会有人起义反抗刘备。倘若如此,那么曹操便能够占据更加有利的形势。
但是过了七日,曹操通过逃亡的蜀人口中,得知了刘备已经镇压了益州豪族。因而他自己也清楚了,自己的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选择再问刘晔一次,其实并不是打算趁势而攻之,而是已经有了退兵之意。得到刘晔肯定之后,曹操果断选择了退兵。后来在张鲁的协助之下,曹操还派张郃等人将汉中之地的人口尽数迁往了中原,最终给刘备留下了一大片的空地。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群雄逐鹿。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博弈中,曹操以卓越的战略智慧与多维能力脱颖而出,最终奠定曹魏基业。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军事、政治、人才、经济...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刘备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表里”之辨——从战绩差异看战略与战术的互补性在蜀汉政权的历史叙事中,刘备与诸葛亮的军事表现常被置于对比框架:前者被戏称为“常败将军”,后者则因北伐屡次受挫被质疑“不善用兵”。然而,若深入分析两人在不同历史...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从"鱼水之欢"到"君臣博弈":刘备称帝后与诸葛亮关系变迁的深层逻辑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接受"开府治事"的特殊授权,这种将相权与君权高度融合的安排,在三...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致李严书信的政治博弈与历史深意建兴四年(226年),蜀汉政权面临内外交困的复杂局面。先主刘备白帝城托孤仅两年,丞相诸葛亮与托孤大臣李严的关系已悄然生变。当李严以密信形式劝诸葛亮接受九锡殊礼、...
诸葛亮 刘备 2025-09-30 同样是被曹操包围,赵云为何能脱困而吕布不能?——从战场抉择到命运转折的深层解析公元208年长坂坡与公元198年下邳城,两场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战役,将赵云与吕布的命运推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前者单骑冲阵七进七出,成就“常胜将军”威名;后者率千余骑...
赵云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30 蜀汉双璧:姜维与魏延的实力对比与历史定位在三国蜀汉政权中,姜维与魏延作为后期核心将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贡献直接影响着蜀汉的存亡。两人虽同为刘备集团的中坚力量,却在战略思维、战术风格、政治智慧等方面展现...
刘备 2025-09-30 熬死劲敌却难圆统一梦:孙权为何未能终结三国乱世?公元252年,七十一岁的孙权病逝于建业,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曹操、刘备、诸葛亮均已离世,曹魏三代君主更迭,蜀汉政权也步入暮年。然而,这位坐拥江东五十余年、熬死诸多强...
曹操怎么死的 孙权 2025-09-29 三国风云:关羽轻视黄忠背后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密码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后封“前后左右”四大将军,关羽得知黄忠位列后将军时勃然大怒,直言“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这场震动蜀汉朝野的争端,表面是武将间的地位之...
关羽 刘备 2025-09-29 乱世棋局中的英雄相惜:曹操为何看重投靠的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徐州城破之际,刘备带着残部投奔曹操。这场看似不对等的投靠,实则是东汉末年最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曹操以“豫州牧”高位相待,甚至说出“天下英雄...
曹操怎么死的 刘备 2025-09-29 王连:从南阳县令到蜀汉重臣的传奇人生在汉末三国乱世中,王连(字文仪)以南阳郡为起点,历经刘璋、刘备两代政权,最终成为蜀汉政权中掌管经济命脉的核心人物。他的仕途轨迹与历史选择,既折射出乱世中士人的生...
刘备 2025-09-29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