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中,公孙瓒是早期最具实力的北方诸侯之一。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白马义从,公孙瓒手下的第一精锐,在与胡人的对战中,公孙瓒深感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于是集中骁勇善射之士,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命名为“白马义从”,一共大约三千精骑。
袁绍与公孙瓒争霸时,手下沮授介绍白马义从是:“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史书又云,“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因此,白马义从不是样子货,而是一支令人恐怖的禁卫骑兵,公孙瓒能够横扫鲜卑乌桓威震塞外,白马义从居功至伟。
那么,如此一支让胡人闻风丧胆的精骑,到底是如何灭亡的呢?鲜为人知的是,灭亡白马义从的战术简单至极,令人难以相信。
历史上的公孙瓒,虽然出身贵族,但母亲出身低微,因此公孙瓒只能担任小吏,日后能够割据一方,且一度成为北方第一霸,全靠自己一刀一枪打拼。公孙瓒骁勇到何等地步,笔者讲一讲他的两个传奇。
公孙瓒担任辽东属国长史之后,一次外出巡边,身边仅数十骑,与数百鲜卑骑兵不期而遇,公孙瓒说“今不冲之,则死尽矣”,于是手执长矛率先策马冲向敌人,杀伤鲜卑数十人,虽然己方损失过半,但最终却杀败了鲜卑骑兵。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鲜卑惩艾,后不敢复入塞”,一战之威,恐怖如斯,犹如飞将军李广。
张纯勾结胡人叛乱,导致北方局势崩坏,汉胡争战不断。188年,张纯大败之后逃入鲜卑,公孙瓒勇猛直追,由于过于深入,以至被鲜卑围困200余天,最终鲜卑人也粮尽疲乏退兵,公孙瓒才逃过一劫。史书记载:“(被围)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煮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公孙瓒虽然损失惨重,却表现出了骁勇与战斗决心。
坐镇北方时,公孙瓒犹如打仗上瘾,一旦听到胡人来袭,立马声疾色厉,犹如打仇人一般,凶悍无比,甚至一直打到夜深。从此胡人都害怕公孙瓒之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在这一过程中,公孙瓒组建了白马义从,而这一支骑兵让胡人闻风丧胆,一遇白马立即逃遁。
据说,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于是组建了一只白马骑兵,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公孙瓒能依靠白马义从长期威震塞外,让胡人闻风而逃,因此可以说白马义才是货真价实的东汉末年第一轻骑兵,后来曹操的虎豹骑属于重骑兵。白马义从组建之后,在北方威震胡人,在中原也战功显赫。
公元191年,赵云投奔公孙瓒,成为白马义从一员,随公孙瓒四处征讨,这一年青州黄巾军聚集30万人,准备攻打渤海郡(今河北南皮东北),以实现与黑山军的会师。
三十万黄巾军来袭,犹如泰山压顶一般,袁绍选择退缩,而公孙瓒却主动进攻,率领包括白马义从在内的步骑二万人,先是斩首三万,后又斩首无数、俘虏七万,一举灭掉三十万黄巾军,公孙瓒威名大震,朝廷于是加封他为奋武将军、蓟侯。
此后,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纲为冀州牧,田楷为青州牧,单经为兖州(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牧,并配置了郡守县令,成了当时北方第一大军阀。
然而,在浩瀚的东汉末年历史中,白马义从就像一颗流星,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在第二年征讨袁绍时,竟被一个名气不大的将军歼灭。
公元192年,公孙瓒上书朝廷列举袁绍十大罪状,率得胜之师兴兵问罪,于是双方爆发界桥之战。公孙瓒有二万步兵,一万骑兵,其中包括三千白马义从。袁绍兵力多少,史书没有记载,但记载有“瓒轻其兵少”,说明袁绍兵力比公孙瓒的少,因此形势对袁绍非常不利,但袁绍却非常鸡贼。
袁绍安排麴义领800精兵在前,左右布置强弩千张。所谓麴义,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还与南匈奴多次交战,非常擅长对付骑兵。所谓强弩,汉朝强弩非常凶猛,比如汉代的大黄弩,强度高达十石,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因此袁绍麴义安排的是重型防御利器。
可能与胡人作战时,主要只看彼此兵力多寡,不需要太多谋略,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于是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根本没有考虑太多。麹义率领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待白马义从冲到只距离几十步的地方,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袁绍安排的千张强弩齐发,向白马义从射去,所中必倒,白马义从一战而灭。就这么一个弓弩破骑的简单战术,却让公孙瓒白马义从损失惨重,随后全军陷入一片混乱,步骑都争相逃命,麴义越战越勇,还擒杀了冀州刺史严纲,赵云也迎来人生第一次惨败。
白马义从是典型的轻骑兵部队,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但面对强弩,白马义从却毫无反抗之力,这也是秦汉屡败游牧民族的重要原因之一。秦汉之后,崛起的胡人,往往都装备重骑兵或重装甲步兵(清朝八旗),单纯的轻骑兵很难打败中原王朝。曹操吸取了公孙瓒的失败教训,后来组建的虎豹骑,就不再是轻骑兵,而是重骑兵。
界桥之战后,白马义从灰飞烟灭,作为一支成建制军队不复存在。但赵云等还是活了下来,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与河北四州的基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一位来自广平的谋士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与刚直的性格,在历...
袁绍 2025-09-17 三国杜氏为何嫁给秦宜禄:乱世中的命运抉择与政治棋局在三国纷争的宏大叙事中,杜氏——这位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美人”的女子,其婚姻轨迹始终与权力博弈、人性挣扎紧密交织。她先嫁秦宜禄,后被曹操纳为妾室,甚至引得关羽两...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7 赤壁之战:谋略交织的经典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长江赤壁的江面上火光冲天,孙刘联军以五万之众大破曹操二十万大军,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不仅改写了三国格局,更因其精妙的谋略运用成为军...
曹操怎么死的 2025-09-17 刘谌割妻首殉国:乱世忠烈背后的文化逻辑与人性挣扎公元263年冬,成都城破前夕,北地王刘谌手提妻子崔氏及三个儿子的人头,踉跄闯入昭烈庙。在刘备灵位前,他割下妻首、诛杀亲子后自刎,鲜血染红庙前石阶。这一惊世骇俗的...
刘备 2025-09-17 司马懿:乱世权谋的集大成者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温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权臣、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的一生跨越...
司马懿 2025-09-16 司马昭真实死因考辨:正史记载与历史迷雾的交织公元265年9月6日,曹魏权臣、西晋奠基人司马昭突然离世,年仅五十五岁。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三国格局的进一步瓦解,更因后世对死因的争议,成为历史迷雾中颇具戏剧性的...
司马昭 2025-09-16 诸葛亮临终顿悟:刘禅的“傻”原是帝王心术的至高伪装公元234年秋,五丈原军营中,诸葛亮咳血不止。这位以“鞠躬尽瘁”闻名的蜀汉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看穿了那个被世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帝王——刘禅,实则深...
诸葛亮 刘禅 2025-09-16 三国小乔墓考:三处遗迹背后的历史迷雾与文化想象三国时期的小乔,作为周瑜之妻,以“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其墓葬位置却因历史记载的模糊性,演变为横跨皖湘两地的文化谜题。安徽庐江、南陵与湖南岳阳三处“小乔墓”,既是...
周瑜 2025-09-16 曹松是谁的儿子:历史迷雾中的家族探寻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曹松这个名字或许并不如曹操、曹植等曹氏名人般如雷贯耳,但他以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在晚唐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曹松的身...
曹操怎么死的 曹植 2025-09-15 关羽为何在华容道放过曹操:忠义、恩义与战略的交织建安十三年(208年)冬,赤壁战火未熄,曹操率残军逃至华容道。当这位曾以“宁教我负天下人”的枭雄,面对关羽横刀立马的阻截时,却因一句“将军别来无恙”触动了对方心...
曹操怎么死的 关羽 2025-09-15最近一段时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其中有一张照片大家应该会有印象,巴勒斯坦向以色列发射上千枚飞弹,而以色列这边用“铁穹”系统进行拦截,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也为当地的平民捏一把汗。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有怎样的历史恩怨,那下面就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找些讲述犹太人历史的书籍看看。
◆918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在古代是祭月活动还是为了庆祝丰收? ◆著名的明初四大案有冤案吗?明初四大案主角是不是都犯罪了?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能战胜陈友谅?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错银戗金 飞扬华彩——刘贺的妆具到底有多考究 - 海昏探秘